昨天晚上,CYA 的 十月份在職青年聚會:健康的基督徒生活 (第一回) 已順利舉行,聚會分「講座」及「讚美敬拜」兩部份,參加者約有40人。感謝天主透過兩位講者(Cammy 及孝明) 的口舌,令參加者反思怎樣去善度一個健康的基督徒生活。
在聚會開始時,Cammy首先問在場參加者何謂「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及「靈性健康」,以上各問題均沒有特定的答案。Cammy 指出健康的心理不只覺得開心,而是當一個人對自己感到滿意及情緒得到疏導時,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至於靈性健康,Cammy 以人進食的過程作比喻,指出嬰兒出生時只可吃奶,但隨著人日漸長大,他可逐步吃米糊、碎肉及其他不同性質和口感的食物。同樣,隨著我們成為基督徒的日子越久,我們可留意自己與天主的關係是否愈來愈「划到深處」,還是仍然原地踏步,停滯不前。其中一個指標是,時時反問自己是否喜樂地成為基督徒。( 「喜樂的基督徒」 不代表事事順遂,而是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都懂得感恩及依靠天主。)
同時,Cammy 向我們展示一個圖表,說明我們在提升靈性的深度時,我們的惰性也會阻礙我們成長。另一方面,當一個人愈來愈自我中心時,就會愈來愈封閉、軟弱及恐懼。
那麼,我們應怎樣才能作一個 「划到深處」 的基督徒呢?Cammy 和我們分享孟子的一句說話:「行仁義,非由仁義行。」,意思是我們作為一位基督徒,無論是行愛德還是盡教友本份,如果只為滿全某個標準而做,就是 「由仁義行」 的層次,相反,如果我們能從心出發,懷著熱誠而行事,不會因應標準的高低而有改變,這就是 「行仁義」 的境界。
Cammy 從十誡中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 「毋殺人」。她指出一般人都會守這項誡命,不會去殺人,這是 「由仁義行」 的表現,但她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與別人相處時,有時都會出現 「非人化」,例如作為一名上司,如果下屬只犯了一點兒的小錯,但我們卻嚴厲地責罵他,以不尊重的言詞或表達方式令對方無地自容,這種表現也是「殺人」 的行為,即 「非由仁義行」。相反,若能做到不單 「毋殺人」,且能從身、心、靈三部份去愛惜及尊重自己和別人,這就是 「行仁義」。
另一個例子是 「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如果為了「由仁義行」而守這誡命,我們只是欽崇天主,不會敬拜其他的神;至於 「行仁義」 的境界,就是心中只有天主一個主人,以祂為生命中的首位,其他的一切人與事都可以放下,這包括我們所愛的人、事業、家庭、健康、財富等,甚至是我們自己。(即是「空虛自己,放下自我」的意思。)
然後,Cammy 和我們分享作為一名能 "划到深處" 的基督徒,要把天主成為我們生命的基礎 (Base),她向我們提供 "經驗天主的八條路" (八種方法),這八種方法都是 "無大無小,無先無後,互相提升和制衡"。這 「八條路」就是:聖經、靈修、團體、學習 (例如閱讀與信仰有關的書籍)、聖事、愛德、痛苦及大自然。然後,參加者分成小組,互相分享在這八種方法中,哪些是自己較常用或做得較好,哪些是自己較少採用或須要改善。Cammy 同時指出,大部份人都不會或不想以「痛苦」來經驗天主,很多人面對痛苦時都會選擇逃避,但當我們願意讓天主分擔我們的痛苦時,即使是向天父埋怨,我們也會因此有一番不一樣的體會和領悟。
在講座末段及聚會後的晚飯中,孝明及 Cammy 邀請參加者反思:對於上述八種經驗天主的方法,其實每個人在領洗成為基督徒後都深知其重要性及要把它實踐出來,但為何我們做不到?或覺得很難做到?另外的一個情況是,有些基督徒在感恩祭或信仰聚會上表現得虔誠投入,可是,一旦離開宗教信仰的氛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依舊閱讀不雅刊物或搬弄是非等,為何這些人的表現竟會判若兩人呢?此外,孝明提到福音中的窮寡婦,她在困苦的生活環境下,仍然樂於把僅有的兩個小錢拿出來奉獻,還有若12:3 提及「瑪利亞拿了一斤極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為何這兩位女性可以「咁勁」,愛天主愛得那麼深,而我們卻做不到呢?孝明將於下次的聚會中和大家繼續分享。
最後,CYA 的 Music Group 帶領所有參加者以讚美敬拜 (Praise & Worship) 的方式祈禱,大家透過不同的歌詠及自發性祈禱去讚美及感謝天主。
(撰文:Vivian)
"CYA 健康的基督徒生活" 聚會(第二回) 將於10月29日 (星期五) 7:30 pm 在油麻地塔冷通心靈書舍舉行,歡迎大家一起和我們為靈性生命做個 Spa,打打氣!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