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此文章是 Wallis 姊妹於2006年撰寫的個人分享)
入會 (1)
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加入CYA的故事,而我的故事是從一場大病開始……
在我剛踏出社會時得了一場大病,入了醫院。那時我全身都突然麻痺,又不能說話,像癱子一樣。醫生根本診治不出我得了什麼病,也不知用什麼方法去醫治我,,只是不停替我檢查。 由於我自小便是天主教徒,每逢遇到麻煩,都會去祈禱,所以今次也不例外。於是,我在住院期間事無大小都向天主祈求。天主照顧了我一切需要外,更讓我在短短18天內,完全康復了。此後,為了報恩,我覺得需要為天主做點事情……
由於我自小在玫瑰堂長大,對堂區中善會都略有認識,在讀中學期間更曾經是青年協進會成員 (Catholic Action Group)。但那時的我已經出社會工作,不再是青少年了。當望着堂區的善會信箱,心想那一個善會才適合自己呢? 看完一個又一個善會名字……到[青年會]便停下來,心中的疑問,好像有了一個答案。
第一次到青年會聚會,看見有四行椅子分兩邊排列齊整、在椅子前有人在彈結他、有人彈 Keyboard,還有一些咪高峰的擺設,像一個小型舞台。我已經記不起那晚有什麼節目,但仍然記得第一次接觸[敬拜讚美]- Worship的感覺。
我第一次參與敬拜讚美,確實有一些不習慣,但CYA的歌及音樂卻令我對種祈禱模式加了幾分好感。自此,我便開始常常成為他們的訪客(Visitor),之後便成為會員。
CYA Visitor的意思是指那些人不是會員,但對我們團體有興趣,想参與我們的公開活動,讓他們對CYA多一些認識和了解。我記得我做了一年多訪客,經過邀請,才能成為會員 ; 而我哥哥更做了兩年訪客。相比起今日的CYA Visitor卻幸福很多,因那段等候期已經不用這麼長。
回想起這段經歴,真的不明白一向耐性不高的我,可以等待成為一個會員超過一年,實在很詭異:要我等這麼長時間,為什麼當年我沒放棄?
入會 (2)
今日的我已經成了 CYA Core Member (內閣成員)一份子,常常都會處理招收會員的事務。曾經有人問我:[CYA招收會員條件是否很高?] 我聽完之後,真的嚇了一跳,心中思索我們何時給人這樣高不可攀的感覺。
我可以很肯定 CYA 並沒有預設一些難度很高入會條件,至少我不覺得有這一回事。不過,我們到現在仍是當遇合適的人,便會邀請入會;我在這十年多時間從未見過 CYA 像其他善會找一個星期日,在聖堂舉起一塊大牌寫[招收會員]四個大字,有興趣的人便報名入會。可能是這個邀請制度,給一種[落大閘]的感覺。
我會形容 CYA 招收會員與找情侶拍拖很相似,只會找合適的人。何謂合適? 首先,我們是一個天主教團體。會中所有人都是為認識及跟隨天主而聚在一起,很自然地想招收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成為會員。CYA 的團體遠景: 讓青年人在主內成長,成為基督的門徒。
還有,我們是一班在職青年,很多講座及活動都會為這個組別去設計。如果年齡組別和我們相差大遠,他們可能在會中得不到他們所需要,所以 CYA 招收成員有年齡限制: 20-40歲
當然,還有其他客觀條件,例如當他/她是Visitor時,在参與我們活動時是否能投入? 心情愉快嗎? 和會員相處融洽嗎?
不過,無論這個人在條件上有多符合,他/她都可能遇到一些際遇而最終都不能成為會員。例如 CYA 曾經為了加強成員的信仰培育,有一段時間不收任何會員;那時候的 Visitors 只能一直當 Visitors。
由於以上種種,我們會員增長率相比堂區內其他善會很慢。以讀經組為例,每一次公開招收會員都會有3-4個人加入,而他們會員人數都有30-40人。而 CYA 現時會員只有17人,是不是相差很遠? 雖然是這樣,但我可以很坦白在這裏告訴大家,我從沒有理會會員人數寡,因為我知道 CYA 的老闆是天主。
其實是天主親自為 CYA 挑選成員,而不是人。
(很老實說我反而想人數少一點,這樣工作量可以少一點,又可以大聲對人講事奉天主.....哈!哈!哈!想瘋啦! Hello ! Who is my boss?)
撰文:Wa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