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國小心得分享
依據第一年泰雅飲食文課程實施的經驗,大家進行充份的檢討後,配合食材取得性、季節性安排,我們些微調整111學年度的課程架構、內容與時間;依照課程架構安排主題式課程,透過情境式教學,將族語學習更加生活化,使學生對於自身的母語更加深刻、精熟,並應用於日常。善用學校用餐禮儀教室空間與設備,進行竹筒飯、香蕉糕、醃肉等泰雅傳統美食實作體,學生更能理解族人過往的生活模式及飲食習慣的來由,也使其認同自身文化。體驗實作課程後,學生學習嘗試分享與省思,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踐性的知識,使泰雅飲食文化得以永續發展。
為了將泰雅飲食文化推廣給不同群族,我們配合學校行事,在親職教育日辦親子搗米樂活動、運動會進行原民舞蹈表演,並由學生入班分享泰雅飲美文化,有助於消弭成見或誤解,創造多元且尊重的學習環境;另外,校園設置泰雅飲食情境布置,吸引更多人認識原民文化;本學期還由耆老和學生共同搭建泰雅穀倉,學生從建材認識到結構搭建都親自參與,穀倉完成後除了請耆老解說,校長更親自帶領學生設計穀倉解說牌,藉由實地觀察並利用平板搜尋相關資料,完成解說牌的特色說明。
期許在豐富的課程教學活動與情境布置氛圍感染後,能促進原住民族之民族教育與認同感,同時能落實多元文化教育,促進不同族群間的相互認識、學習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