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獅隊
祥獅隊
受訪者:林怡君、王敏伶 老師
訪問者:李宜芳 老師
舞獅向來是我們民間很受歡迎的一項民俗活動,每當過年過節或是慶典活動的時刻,總會看到舞獅的表演,它能使氣氛更加活絡熱鬧,也能象徵討個吉利,祈求萬事如意。本期校刊特地報導安和國小的獅隊,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安和祥獅隊的發展史吧!
一、創立安和祥獅隊的原因
未來的時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是在教導孩子去適應未來,因此我們的學生不再只是要會唸書就好,提供孩子各方面的學習機會,成為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再加上90年代初期,教育部推廣民俗體育,鼓勵傳承傳統文化,因此成立安和祥獅隊。早年安和的獅隊是台灣獅,在民國86年轉型成更活潑討喜的廣東獅。
二、歷任社團指導老師
社團成立以來,曾經帶過獅隊的師長們有:徐招桃(2年)、陳源鴻(1年)、陳啟誠(2年)、吳耿儀(8年)、黃耀宗(1年)、陳文慶(3年)、江帷銓(2年)、陳桂敏(8年)、謝華馨(4年半)、邱舒恩(半年) 、張獻堂(1年)、林平全(2年)、周耀裕(1年)、賴美琪(1年);現在的安和祥獅隊是由林怡君老師和王敏伶老師所共同帶領,繼續為安和獅隊努力;目前也聘請有在國際比賽中贏得「東方獅王」美譽的陳勁甫教練入校指導,讓學生對於醒獅的文化與技藝有更多元深入的了解。
三、團練的情形
本校祥獅隊利用學校週二、四、五的晨間活動團練。課程內容包含體能、步法、操控獅頭等舞獅的基本功,還要學習如何展現舞獅神情、形態等技法,此外,學習打鼓、打鈸的節奏訓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演出內容視場地及活動需求而有單獅、雙獅及多獅等不同套路編排。在演出和參加比賽前,為了力求更完善的演出,通常會再安排加練時間。
訪談時得知,以往獅隊經常面臨器材陳舊的窘況,今年要特別感謝廖文志校長為獅隊爭取到五萬元的經費,讓獅隊可以採購三頭新獅子,希望未來能持續有足夠的經費,可以協助器材的維護與更新,相信有學校的支持,獅隊的孩子們必能為安和國小爭取更大榮譽!
四、社團老師的話
回首過往,一眨眼的工夫,怡君和敏伶老師帶領獅隊已經過了四、五年,其中載滿了歡樂與汗水,更有堅持不懈、追求突破的點點滴滴,看到獅隊的孩子從新手到成長為自信滿滿的表演者,心中滿是感動!一個動作要反覆費時的不斷練習才能到位,其中默契的配合,更是要追求「好還要更好」,堅持永不放棄的態度下,才能磨練出令人驚豔的獅形及技法,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期望大家往後能繼續攜手合作,邁向更多自我挑戰的舞台。
五、學生的心聲
1.你覺得參加獅隊,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比較適合?
6年5班郭哲良:我覺得須具備彈跳力及很好的體力和肌力,心理則是需要能刻苦耐勞。
6年11班李奇軒:我覺得參加獅隊要有耐心、耐力,還有節奏感和不怕苦的精神,這樣才比較適合獅隊。
5年9班陳筱儷:我覺得參加獅隊要具備團隊合作的精神,因為想要演好一頭獅的話,獅尾必須配合獅頭的腳步,兩個人要有默契,還有從表演開始到結束,樂器組或候補的人都要幫忙收拾、布置,所以必須要有團隊合作的能力。
2.團練過程中,你常遇到什麼困難?如何克服?
5年3班羅佳欣:每次遇到練習打鼓、打鈸的時候,很常遇到忘記或打錯,而我會主動請教學姐,請學姐再教我一次,我也會站在旁邊認真仔細看學姐怎麼打鼓、打鈸。
6年5班郭哲良:我常遇到舉花頭會舉錯邊、套路記錯等,我就只能一直練,練到背熟為止。但有個困難全獅隊都沒法克服,就是服裝簡陋,獅毛都捲在一起,以及獅子太舊了,有很多獅子的眼睛及耳朵都壞了。
6年11班李奇軒:我常遇到舞獅舞到一半,腰很酸痛、沒力,所以我幾乎每天在專長課的時候,趕緊練習,把二十公斤的槓鈴舉在肩膀做深蹲,從不敢喊累。
3.這次獅隊能勇奪全國民俗體育競賽兩個特優的好成績,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得到的收穫又是什麼?
6年4班楊茜羽:因為我們很努力的練習,連同假日也不放過,而且我們練習的時候都很認真,都很準時到,幾乎不會有人遲到,才會得到了好成績,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吧!我這一次去比賽,不但得到了經驗,而且還觀摩了許多學校,真是一舉兩得。
5年3班羅佳欣:因為大家都有很努力在練習,教練對我們有信心,甚至會鼓勵我們,耐心的指導我們,加上團員與團員之間的信任、合作,以及長時間練習所培養出來的團隊默契;而我學到互相幫忙、團隊合作、挫折要自己解決。
4.因為什麼而決定留在獅隊?參加獅隊讓你有什麼改變或成長?
6年5班黃羿豪:每隻獅子都長得生動活潑又有趣,每一個套路都有它的故事;參加獅隊讓我變得身強體壯、能吃苦耐勞、手臂的臂力更強、馬步扎得更穩。
4年2班陳庠名:因為可以鍛鍊身體和出去比賽,所以我決定留在獅隊;參加獅隊讓我接觸到從未學過的事,例如:「打鈸、打鼓、拿獅頭、舞獅」。
5年6班潘柏丞:因為教練的朋友認識我媽媽,所以我參加獅隊,想要留在獅隊的原因是興趣,我小時候一打開手機,不是看舞獅,就是看教練的影片;我的改變是讓我早自習不會沒事做,還有讓我變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