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目標

  1. 認識及瞭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和自然環境主要形貌,及塑造這些形貌的力量;

  2. 瞭解有關"空間"的概念,藉以解釋地球上多種不同規模形貌的分佈;

  3. 明白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產生的結果;

  4. 搜集、篩選、分析及闡釋不同來源所得的資料,例如文章、相片、統計圖表及互聯網上資料等,並發展與此有關的技能;

  5. 訓練利用不同方法,有結構和有系統地表達資料及數據的能力;

  6. 瞭解及分析香港、國家及世界其他地方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提出紓緩/解決方法的建議,從而培養其獨立思考及價值判斷的能力,並培養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

適合報讀地理科?

  • 富有書寫能力 (速度)

  • 記憶力強

  • 善於分析

  • 能夠多任務處理 ( Multi-Tasking )


HKDSE (公開考試)

卷 一 (75%)

評核範圍:必修部分

時間:2小時45分鐘

卷 二 (25%)

評核範圍:選修部分

時間:1小時15分鐘

課程內容

必修單元 (170-185小時)

1. 機會與風險 - 居住在災害頻生的地區是否明智之舉?

  1. 區位及空間分布 地方及區域

  2. 自然災害

  3. 板塊構造活動

  4. 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5. 科技的影響及限制

2. 管理河流和海岸環境:一個持續的挑戰

  1. 水循環

  2. 河盆;河流作用及地形

  3. 海岸作用及地形

  4. 人與環境相互作用、衝突

  5. 河流及海岸管理

3. 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 它如何及為何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改變?

  1. 50 至 70 年代香港製造業區位和分布

  2. 香港製造業工業遷移

  3. 鋼鐵工業中心的區位和分布

  4. 鋼鐵工業系統的區位因素及空間聯繫

  5. 科技的影響、政府政策及工業慣性

  6. 全球化 、社會經濟影響

4. 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 環境保育與城市發展是否不能並存?

  1. 城市問題

  2. 城市化

  3. 城市的內部結構、競爭與演替

  4. 城市蠶食、市區更新

  5. 城市問題

  6. 可持續發展

5. 對抗饑荒 — 科技是否解決糧食短缺的靈丹妙藥?

  1. 農業系統、農業因素相互作用

  2. 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

  3. 自然系統及人文系統

  4. 科技的影響及局限

  5. 農業的資源管理

  6. 可持續農業發展

6. 消失中的綠色樹冠 — 誰應為大規模砍伐雨林付出代價?

  1. 濫伐林木區位和分布

  2. 生態系統

  3. 生態平衡、能量流動 、養份循環

  4. 人為干擾、發展規模

  5. 環境保育及管理利益衝突

7. 氣候變化 — 長期波動還是不可逆轉趨勢?

  1. 天氣和氣候形態

  2. 氣候變化

  3. 自然系統及人文系統

  4. 微氣候、城市氣候、熱島效應

  5. 國際合作

  6. 個人利益和共同福祉

  7. 保育

選修單元 (50-65小時)

A. 動態的地

  1. 地球的結構及作用

  2. 香港的自然景觀

  3. 形成香港自然景觀的作用

  4. 管理地質資源和地質災害

B. 珠江三角洲區域研習

  1. 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 ) 作為一個區域

  2. 珠三角」 轉變中的農 業和工業發展

  3. 「珠三角」轉變中的土地利用形態

  4. 「珠三角」轉變、發展與自然環境

學科簡報

地理科簡介 2021-2022.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