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三媽祖生 太和媽祖來遶境
虔誠信眾綿延長 神威顯赫護太平
慈佑建平供參拜 師生轎底一路鑽
民間信仰深感受 體驗神威保平安
故事媽媽
1.目的:
(1)吸引孩子進入圖書館參與活動,進而樂於接觸書本、閱讀。
(2)有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引導孩子進入主角的世界,發展孩子的同理心。
(3)形塑故事分享楷模,引導孩子願意分享。
2.作法:
(1)每週一、四課間活動時間,開設故事媽媽時間,邀請資深優秀志工為孩子講故事。
(2)週一配合學校推動靜思語教學,講敘相關故事;週四搭配悅讀集點王當月主題書,述說推薦書籍內容。
3.具體成效:
社區媽媽對孩子有一股莫名的親和力,每當說故事時間一到,孩子如著魔似的往圖書室聚集。我們知道孩子已踏出成功的一步,書籍將有機會成為孩子終身的好朋友。
愛的書庫送來新知了,愛閱讀的小朋友趕快搬回教室分享吧!
愛的書庫送來新書來了,輪到優先閱讀的班級學生連忙把書搬回教室去,細細品味了。
佛光山雲水書坊_行動圖書館又到校為同學服務了,
小朋友既可聽故事,看新書,又可分享心得獲得獎品,大家都非常期待。
愛心媽媽來說故事了!今天介紹的書是"大野狼,肚子餓!
好有趣的故事喔!大野狼也吃紅蘿蔔了!真好笑!
大家最喜歡聽故事了。
聚精會神站著聽,太有趣了。
佛光山雲水書坊_行動圖書館又來了!
送光明給大家、送智慧給大家,讓大家來看書的行動圖書館在小朋友的引領期盼下又來了。
自從一月份的行動圖書館到校服務後,參加的學生不僅可以聽到志工媽媽說故事,還可以看到許多的新書,
更特別的是這台造型特殊的燕鷗式行動圖書車,都讓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行動圖書車的廣播聲響起,參加的班級學生早已排好隊伍迎接。
今天志工媽媽的故事"爸爸走失了",讓小朋友充滿興趣與好奇,小朋友們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台上下彼此互動,效果非凡。
在學生自己閱讀的時間,小朋友們安靜有秩序的上車借閱後,依序回到自己的位置看書,
志工媽媽對學生的表現讚譽有加,
可見幸媚老師平時對於閱讀課程的指導非常落實成功。
臺中市太平區圖書館位於本校學區內,為鼓勵低年級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特別辦理一二年級學生參訪圖書館,讓低年級學生認識圖書館、了解圖書館。
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及假日期間,透過公共圖書館來借閱圖書,親近藝文作品。由於距離不遠,大家一起走路到圖書館,真是一次難忘的經驗。
太平區圖書館的蔡小姐及志工蕭小姐熱心的招呼小朋友,帶領小朋友認識圖書館,並鼓勵小朋友與家長一起來辦借書證,一起來讀書。
小朋友在圖書館的親子圖書室裡悠遊書海,興趣盎然, 最後在老師的催促下,依依不捨的整隊離開返回校園。
讓孩子「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秉持這樣的共同理念,我們引進社會資源,邀請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書車定期停靠建平國小。滿載圖書的行動書車,藉其機動性與便利性,以戶外閱讀方式,破除圖書館建築的藩籬;雲水書坊志工以聞、思、修、證四層次思考方式導讀,引導建平的孩子品嘗另一種閱讀興味。
故事媽媽導讀之後,用回收紙教我們做紙偶--一隻可愛的小老鼠
故事媽媽的故事配合「欣閱傳奇舞台」偶戲演出,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引導孩子進入書香的世界
感謝藍色英雄
胡叔叔是建平的藍色英雄 把愛的書庫送到我們班上 把書香送進建平校園
我們請胡叔叔吃水果 還送卡片給他 他看起來酷酷的 還有點害羞哦
運用公共圖書館─推介公共圖書館,延伸本校館藏
1.目的:
(1)介紹鄰近學校的公共圖書館,鼓勵學生於課後前往運用。
(2)為學生辦理公共圖書館借書證,方便學生取用公共圖書館資源。
(3)教導學生使用虛擬圖書館,閱讀全文電子書,並鼓勵學生參與公共圖書館各項活動。
2.作法:
(1)太平區立圖書館位於本校學區內,其圖書資源取得方便。學校宣導鼓勵並協助學生申請該館借書證、辦理「悅」讀之旅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太平區立圖書館資源。
(2)國立台中圖書館,擁有更豐富的館藏,雖離本校較遠,但在學校的推薦下,親子共赴該館借閱書籍,本校無形的館藏為之擴展。
(3)利用電腦課教導學生閱讀數位化的概念,鼓勵學生運用公共圖書館閱讀全文電子書。
3.具體成效:
學生於假日學校圖書室不開放時段,至公共圖書館運用資源的人數持續增加。
圖書志工
1.目的:(1)解決圖書管理人力不足之窘境。(2)提供師生每日流暢之圖書借還服務。(3)關懷閱讀、學習障礙學生,提供學習輔導。2.作法:(1)志工人力每日皆投入圖書室管理工作,強化圖書管理電腦化、協助借還書服務及圖書上架等事宜,提供親切、主動的閱讀推展服務。(2)平時利用晨間及午間時光,圖書志工為學習緩慢或障礙學生進行補救教學輔導,月考時並為孩子進行報讀服務。3.具體成效:
本校圖書管理自動化系統已上線多年,多年來借重志工人力,使得館藏得以井然有序,並提供師生具品質的服務。近年來因閱讀活動推展成效卓著,使用圖書室的師生倍數成長,志工工作量也大幅增加。不過志工們都表示,樂於看到大家進圖書室,學生拿到書時的雀躍表情,是志工忙碌工作的紓解劑。
1.目的:
(1)運用公益團體資源,推展經書閱讀。
(2)培植親子共學同成長的優質風氣。
(3)奠基孩子的國學素養與文化氣息。
2.作法:
(1)「經書」中蘊涵常理常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本校引入社區資源─崇德光慧讀經教育推廣中心,於課後進行每週一次親子共同讀經免費課程,內容包含大學、中庸、論語、弟子規……等先人智慧。
(2)每週親子共同朗讀、背誦經典,開發孩子腦部記憶及理解力,啟發孩子的仁心仁性,為孩子的「文化教養」奠基。。
3.具體成效:
班級推動讀經教育,持續受到家長的正面回饋。每週一晚上的讀經班,看著教室滿座的親子,即可知讀經教育受到父母的重
視及其所帶來的成效。參與的家長表示,自從孩子參加後,變得懂事了、功課也不用爸媽操心。
與作家有約
1.目的:
(1)藉閱讀作家作品,更了解作家作品風格與寫作方向。
(2)藉作家的創作經驗分享,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愉快及生活化。
(3)作家的現身說法,激發學生楷模學習。
2.作法:
(1)先採購作家作品,由「永續閱讀學習社群」團隊設計導讀單,提供各班老師進行導讀及閱讀指導。
(2)學生在看完作家的作品後,完成閱讀學習單,並思考書中問題,等待作家蒞校,當面請教作家。
3.具體成效:
(1)已邀請過作家王文華、子魚蒞校。學生對於作家充滿興趣,引發強烈的學習動機。
(2)在作家創作源於生活的理念帶領下,學生用心感受生活,創作出令人感動的作品。
藝術家駐校
1.目的:
(1)閱讀藝術家的創作作品,了解藝術家的作品內涵。
(2)親身與藝術家互動,激發學生楷模學習。
2.作法:
(1)運用教育部增置國小教師員額人事經費及精進教學計畫,學校聘請詩人、畫家、作家等藝術家入校,指導學生寫作及繪本製作。
(2)藝術家與老師進行協同教學,學生感受藝術家的專業創作,老師則觀摩學習不同領域專家的教學分享模式。
3.具體成效:
(1)學生對於詩人、畫家、作家有高度的好奇心,課程中學生積極求教,學習成效顯著。
(2)老師在藝術家介入教室後,開始省思教學模式調整的各種可能性。
閱讀補救教學
1.目的:
本校學區涵蓋商業區、工業區及眷村,原住民、隔代教養、低收入戶、新住民子女,佔全體學生的百分之三十,所以針對閱讀理解較弱的學生進行閱讀補救教學(資源班、啟智班、原住民及新住民等),期使弱勢學生在志工的陪伴下得以弭平落差。
2.作法:
(1)志工運用晨光時間,陪弱勢學生一對一或一對二,進行閱讀指導。
(2)進行方式,透過繪本朗讀、接讀、輪讀、預測、畫圖、搶答等策略及技巧,引導孩子逐字閱讀及增強閱讀流暢性。
3.具體成效:
學生經過有趣繪本的引導,對於書籍參生興趣,也提昇對自我閱讀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