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的筆記
三年級小朋友聽從導師的話,帶一本筆記本將老師記在黑板上的重點抄下來。
帶領二年級學生閱讀南瓜湯,小朋友都很感興趣,也很認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下課之後,楊同學在黑板上記下他對這本書的感觸。
教他把寫正確的瓜, 他就把瓜寫好了。
這麼美味的食譜,想不想試做看看!
學生在放學之後的學習,運用繪本閱讀,讓學生增加新視野。
學生們沉醉在書海中
二年級的楊同學,是個自閉症學生。當我與班上同學分享「好想吃榴槤」 這本繪本時,聽到榴槤,他立刻念出一串話語 :「新鮮美味又多汁,好吃的榴槤」,在課堂上念了幾次。下課之後,他就在黑板上寫下了
其他小朋友說「鮮、特價、榴槤」是還沒教過的字。
他是個特別的學生,但對我的教學最支持了。
我在分享「小真的長頭髮」這本繪本,他立刻念出洗髮精、潤絲精。
問小朋友有沒有去圖書室借書,只聽到班上同學回答:「楊同學有去借」。本週,他聽到我說下課,下課時又到黑板寫下課時間2:30,問他會不會寫我的名字,他自顧自的寫下他自己和另一位女同學的名字,我說要教他寫,我只寫了許,他就馬上寫出許老師三個字,我寫完我的姓名,他也在我的姓名下方跟著寫一遍。
專注認真的神情令我難忘。想必他一定藉由閱讀吸收了不少知識,在適當的時機, 他就會發揮所學,展露出他的才華。
班級閱讀角
1.目的:
(1)藉由班級閱讀情境布置,讓孩子在充滿各種書籍的環境中
學習,進而樂於接觸書籍。
(2)充滿書籍的學習角,讓孩子可以運用零碎時間,輕鬆自在的自主學習。
2.作法:
(1)每年兒童節家長會與學校為小朋友準備的兒童節禮物,鎖定在班級圖書的充實,經過長期的累積,班級圖書量已頗為可觀,且種類多元,各班導師整理後,設置班級閱讀角。
(2)導師精心舖設木地板或塑膠地墊,並佈置各式布偶、植栽,營造閱讀氛圍,成為孩子喜歡停駐的地方。
3.具體成效:
導師本著因材施教、個別化的原則,讓不同學習進度的孩子可適時的運用閱讀角,發揮班級圖書的功效,也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充分實踐境教。
1.目的:
(1)藉由閱報廣泛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2)運用報紙的多元與趣味,引導學生討論、分享,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3)學生養成每天閱報的習慣,培養閱讀的興趣。
2.作法:
(1)一、二年級各班訂閱國語週刊;三至六年級每班皆訂閱國日報,培養讀報風氣。
(2)鼓勵小朋友閱讀報紙、學習新知,進一步加入投稿行列,增加孩子與文字接觸的機會。
(3)教務處每週發送每一位老師讀報教育的訊息,讓導師成為 教室中的「悅讀領航者」。
(4)教師上課運用報紙做為寫作教學過程中朗讀、文章仿作及新聞重點摘要的素材。
(5)讀報寫佳句:每日晨間讀報,將文章佳句寫在簿本,將自己的想法、心情抒發於聯絡簿的學習天地。
(6)讀報後進行重點摘要及主題剪貼,並做心得及插畫設計。
2.具體成效:
(1)「文章仿作」因有架構及優美語詞可參考,寫作水準明顯提高。
(2)在各班導師推動下,讀報成為日常生活習慣,每天必讀!
(3)學生會主動分享報紙訊息、融入生活。
(4)學生的心得學習單愈寫愈通順,對於發表也建立起自信。
(5)學生的組織能力進步,思考方向增廣,寫作時能夠運用佳句。
1.目的:
(1)藉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深化閱讀,從閱讀中增廣視野,擴大生命格局,豐富生活內涵。
(2)透過每日固定晨讀,培養兒童獨立閱讀習慣,厚植終身學習能力。
(3)蓄積寫作素材,鼓勵發表,提昇兒童寫作能力,培養口語、書寫表達能力。
2.作法:
(1)提供各班教師晨讀推動策略,請老師於平時多加運用。指導學生閱讀理解技巧。
(2)每日晨間由總導護全校提示廣播「打開書本、翻開報紙」,以晨讀展開一天的學習活動。學生可自主選擇文本,閱讀十分鐘,在一天的學習開始前,進行頭腦暖身,讓整天學習順利。
3.具體成效:
(1)學生能善用班級圖書及訂閱的報紙,進行自主文本選擇及閱讀活動。
(2)晨間時光得以充分運用,晨讀已成每日習慣,展現學校讀書風氣。
1.目的:
(1)每週精熟一句閩南語俗諺。
(2)每週精熟一句英語會話。
(3)能於適當時機運用所學的句子。
2.作法:
(1)每週四兒童朝會時間,由鄉土語及英語專任老師指導的四位學生,運用大字報的呈現,為全校同學解說該週英語及閩南語俗諺的涵義及使用時機。
(2)學生每週都能仔細聆聽、開口練習、熟練發音。
(3)於期末進行闖關驗收,由學生自己抽題,大聲朗誦過關。
(4)每週句子內容公佈於教務處櫥窗及每位學生的聯絡簿中。
3.具體成效:
(1)上台講解的小朋友,台風穩健,語音準確,能帶動全校氣氛。
(2)週四為語言日,小朋友一早即沉浸在閩南語歌謠的快樂氣息中,加上對英語、閩南語字義及字音的了解、熟練,日積月累,常可聽到下課時間聽到學生運用著這些詞句。
1.目的:
(1)指導學生欣賞古詩詞。
(2)學生能精熟古詩詞的文字及內涵。
2.作法:
(1)依據年級之程度別不同,每週選一首唐詩,(每週的詩詞印刷於學生聯絡簿中)。由老師說明解釋後,學生進行精熟記憶練習。
(2)每週四兒童朝會時間,進行全校學生抽籤背誦驗收。
(3)期末舉辦唐詩大會考並頒發證書,強化學生記憶及背詩興趣。
3.具體成效:
(1)每位小朋友一學期都至少熟練16~18首詩,由一年級至六年級日積月累,有滴水穿石之功力。
(2)精熟唐詩精淬的文字,讓孩子除增加語文涵養外,無形中也蘊育人文氣質及涵養。
1.目的:
(1)在輕鬆自在的氛圍下讓孩子無壓力的愛上閱讀。
(2)落實閱讀生活化,並在紮實的閱讀中積累孩子的語文實力。
2.作法:
(1)教學中融入視覺、味覺體驗,以茶香、茶點激勵學生樂於閱讀,營造愉快的閱讀情境及氛圍。
(2)朗讀優美範文,並融入生活時事、心情小語,鼓勵學生用筆「說」出心中的話,指導學生短文寫作要領。
3.具體成效:
(1)學生閱讀及寫作動機提升,引發學習興趣。
(2)學生造句能力及短篇寫作能力得以提升。
(3)師生情感交流及互動獲得增長。
1.目的:
(1)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本特性,增加學生的閱讀廣度。
(2)由小說多元的取材,了解多樣的世界,並能從同理書中主角的遭遇,發展出對同學的同理心。
2.作法:
(1)每位學生準備一本自己喜歡的小說,閱讀後輪流上台說明該本小說的背景相關知識、故事大要及其對自己的影響。
(2)其他同學針對報告者的內容,給予回饋,並抒發個人看法。
3.具體成效:
(1)學生能有機會知道小說世界的多元及寬廣。
(2)聯絡同學間的情誼並分享自己覺得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