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臨安基督教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共生緣起:
◎臨安教會外有個戶外廣場,平時作為社區共融活動的場域,雖周邊的街巷平時車輛不多,但是缺乏安全的人行空間,因此期待藉著教會這幾年多來推動社區共融的社會網絡基礎,進一步帶動居民一起共學共做,舉辦參與式環境設計工作坊,創造世代共融的遊憩交流空間。
●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臨安基督教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共生緣起:
◎臨安教會外有個戶外廣場,平時作為社區共融活動的場域,雖周邊的街巷平時車輛不多,但是缺乏安全的人行空間,因此期待藉著教會這幾年多來推動社區共融的社會網絡基礎,進一步帶動居民一起共學共做,舉辦參與式環境設計工作坊,創造世代共融的遊憩交流空間。
→共生行動:
◎拆除戶外廣場廁所建築,使戶外廣場擁有完整開闊空間供日後作為活動運用。
◎運用廣場空間辦理聯合社區活動,吸引周遭社區居民一同參與,創造居民互動交流機會。
◎進行多元文化活動與社區連結,使居民認識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
◎串聯在地單位及大專院校師生,共同為共生計畫推動進行規畫討論。
→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教會附近的單位及住戶居民們,對於第一次舉辦聯合社區活動相對陌生,社區民眾的參與意願度相對不高。前期與在地單位一同討論共生計畫時,需先傳遞社區共生思維,才能往下延伸討論計畫內容。
→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社區的住戶居民會走出來,與社區進行友善的互動連結,彼此也會互相關懷,長輩也認識多元族群,包括小朋友、寵物、不同國籍的人。
◎藉由多元文化活動,居民學習尊重差異與追求實質平等的跨文化素養,維護多元文化價值。
◎串聯外單位合作時,外單位學習到社區共生思維,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共生精神重要的關鍵。
→有感小故事:
◎臨安透過共生計劃,明白每個人的生活不單是為了自己,更為了與身邊的人建立良好、穩定且長期的親密關係。在這次共生計劃中,有一位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學生,雖然不是台南人,但在這個共生計劃當中學習到親密關係間的付出與收穫,作為外地人,能夠參與社區共生,看見彼此關係的從無到有,是一件令人永生難忘感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