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松年日光站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共生緣起:
◎松年日光站的空間中有長輩及青少年,但過去彼此沒有太多互動,剛好社區位於科學園區內,因此決定透過科技相關課程,讓長輩及青少年能有共同話題。同時也看見社區空間規劃對於居民的重要性,因此想藉由改造環境,營造讓社區居民可以舒適休憩的氛圍,開啟社區互動的橋樑。
● 中華民國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松年日光站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共生緣起:
◎松年日光站的空間中有長輩及青少年,但過去彼此沒有太多互動,剛好社區位於科學園區內,因此決定透過科技相關課程,讓長輩及青少年能有共同話題。同時也看見社區空間規劃對於居民的重要性,因此想藉由改造環境,營造讓社區居民可以舒適休憩的氛圍,開啟社區互動的橋樑。
→共生行動:
◎在社區原有的樂齡學堂中加入新的科技課程,以3D列印作為媒介,結合長輩及青少年一起參加,凝聚長輩與青少年更親近的連結。
◎將社區中時常會「突起」的地面磁磚進行改造,並將社區外認養的花園空間重新設計,加入香草、花卉與樹木的種植,打造舒適的環境,使居民們更願意、更自在的停留。
→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長輩們對於3D列印時的專有名詞不太理解,同時害怕操作機器時出錯,課程初期長輩們產生滿滿挫折感。
後續課程青少年開始使用長輩們較容易理解的辭彙解釋或比喻,也改變課程製作物品,將列印物品趨向生活化,長輩容易理解也增加實用性,使長輩們更加有感更願意投入課程中。
→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自從3D列印課程推動後,發現長輩與青少年的互動增加了,原本是長輩做長輩的活動,青少年上青少年的課程,兩邊沒有連結,但藉由3D列印課程作為媒介讓兩者之間產生了交集,有了共同話題,長輩會更加關心青少年狀況,而青少年也與長者有更多互動,甚至是主動協助長輩。
→有感小故事:
◎課程中間休息時,長輩們會跟青少年聚在一起,大家一起發想可以創造的東西,有的人想做飾品、汽車,有位青年護理師提說可不可以做出人體器官模型,還有一位喜歡園藝的長輩想要做出花盆運用在社區上,小朋友們則想做出喜歡的玩具模型等,整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聊得很熱絡,氣氛非常融洽,沒想到可以看到這種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