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市暖暖區碇內社區發展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永續生活
→服務成果:
◎打造有特色的「小碇行動咖車」且設置在開放空間,吸引經過的社區居民注意,透過咖啡會友拉近居民與社區的連結,以及有助於更多在地民眾在此停留和開始建立關係,創造貼近生活的交流場域。
◎行動咖啡車運作,提升社區產業的銷售,在社區的經營上有實質幫助,讓社區在計畫的推動上能夠永續營運。
◎結合行動咖啡車,辦理更多元的活動,帶動小朋友、年輕人及親子的參與,打破社區據點印象都是長輩才會來參加,讓社區朝著多世代共融的方向發展。
● 新北市平溪區菁桐社區發展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服務成果:
◎打造特色兒童遊戲屋和遊戲區,吸引社區的祖孫或親子來到據點,增進更多居民走進社區,以及創造互動和參與社區事務的機會。
◎有照顧幼兒需求的長輩可以帶著孫子來到社區,互相陪伴或幫忙照顧,有助長輩持續參與據點的健康促進活動,形成互助支持的網絡。
◎逐漸有更多家庭主婦或年輕婦女帶著孩子進到社區,開始擔任訪視志工,協助關懷社區裡的獨居弱勢長輩,鼓勵每個人貢獻自己的時間或專長,強化在地照顧及互助能量。
● 新北市五股區貿商社區發展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自主價值
→服務成果:
◎連結村里,辦理「麵麵眷村情」系列活動,透過在地共同的生活背景與文化發展特色方案,鼓勵家庭世代成員一同參與、促進更多居民走進社區據點。
◎於社區活動中心策展擺設上千件陸海空軍文物,並邀請老兵「回娘家」共同回顧及分享,也讓社區裡不同世代可以有機會了解長輩不同時代的發展和特色,拉近彼此距離和建立交流機會。
◎辦理培訓課程,培育在地長輩成為文物館導覽志工,讓長輩能將自身珍貴經驗、故事得以分享與傳承,並且找到新的角色、再展生命價值。
● 台中市和龍愛心關懷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服務成果:
◎設置「長樂居久屋」,更新據點的門面、內部設施,歡迎社區每位居民自由運用,讓市場內的社區據點成為鄰近民眾、長者都想來、想待、自在交流的新空間。
◎創造社區居民對於社區據點的關注度,提升社區據點的功能、能見度,逐漸有社區裡的獨居弱勢長者會主動來據點尋求生活協助或諮詢。
◎發展參與式共餐,以一人一菜聚會交流,或主動討論料理、分工及共享美食,打破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框架,發掘長輩自主價值、創造有生活感的陪伴和互助支持。
◎結合鄰近的課輔班,創造學童和長輩的交流互動,形成多世代的共融生活。
● 台中市大砌四方社區管理委員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永續生活
→服務成果:
◎開放大樓公共空間,歡迎鄰近社區的長輩可以一同參與據點活動。
◎社區面臨水帶汰換廢棄問題,藉由長輩栽縫技藝將水帶再生利用,展現長者自主價值,幫助社區也對地球環保貢獻一份心力。
◎連結社區老、中、青、幼攜手合作,彼此討論、參與及分工,一起完成艱辛但具有意義的作品,帶動社區民眾關注共同議題並促進世代共融。
◎鼓勵社區居民貢獻專長或興趣,以消防水帶再生的延伸產品創造服務永續經營,形成共創共好的生活型態。
● 南投縣埔里鎮慈恩社區發展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服務成果:
◎透過空間改造,營造更安全、舒適的社區環境,提供大小居民休憩及自由使用,促進更多人走進社區並創造互動的機會。
◎辦理大型活動,提升居民的公共事務參與及凝聚社區意識。
◎連結社區弱勢家庭兒少課後輔導、社區關懷據點服務,使長輩成為課輔班老師陪伴複習課業、擔任開心農場耕種老師傳承自身技術與經驗,不僅找到老後生活的目標、再展自我價值,更是形成多世代共融與互相陪伴的生活模式。
◎開放農場和果園讓社區居民可自主參與種植,而蔬果收成也成為社區廚房的食材,幫助據點長輩及弱勢家庭課輔學生的共餐服不中斷,兼顧營養美味和友善互助的溫度。
● 彰化縣福興鄉外埔社區發展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服務成果:
◎重新改造社區空間,提供更安全、舒適及具備全齡功能性,歡迎社區居民自在使用及生活交流。
◎設置社區遊戲空間,成為農村裡的吸引人又好玩的場域,使有照顧幼兒需求的長輩可以帶著孫子來到社區,打造多世代的共融據點,也有助長輩持續參與健康促進活動、延緩退化。
◎社區長輩保母隊能看顧小孩、減輕父母壓力,也提供長輩開創新角色和自主價值,形成互助支持的生活型態。
● 安道基金會大埔千歲樂活照顧關懷據點
→共生元素:自主價值、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永續生活
→服務成果:
◎發掘長者興趣與專長,打造自主參與、互助支持的社區服務。
◎發展千歲小蜜蜂志工團隊,推動老老照顧並鼓勵長輩學習新技能,創造長者自主價值。
◎建立永續生態農場,串聯土地、居民與高齡服務的友善連結,開創新的發展機會、捲動青銀共融及遊客來訪交流。
◎運用社區在地資源,以蜂蜜、菜園、長輩生活智慧為基礎開發在地特色產品及生活體驗服務,發展自給自足的社區營運模式。
● 雲林縣惠眾藥局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自主價值、互助網絡
→服務成果:
◎建立舒適的社區交流空間,鼓勵長輩來到據點,自在參與並找到自己的角色,以互相關懷與陪伴為主的生活模式。
◎推動營養衛教及活動,幫助長輩認識營養概念及融入日常料理,提升自主健康意識。
◎與瘋桌遊團隊合作,導入台灣文創產業的創新桌遊型態,帶領長輩重拾對台灣在地美食的認識與回憶,並促進跨代交流、互動。
◎集結當地菜市場攤販形成健康網絡,透過一日市場挑健康活動,邀請市場攤商作為新鮮食材挑選的指導老師,強化高齡者的在地學習機制,以及形成社區友善互助網絡。
● 社團法人高雄市基督教福氣教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互助網絡
→服務成果:
◎打造適合多元對象使用的友善據點空間,促進長輩與家庭移工的自主參與。
◎促進社區長輩、家庭移工的互動關係,推動有助於跨代、跨文化的共融課程。
◎建立家庭移工對於長輩、社區的認同感,也增進家屬與家庭移工的正向互動,強化社區友善互助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