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團法人善安心理健康協會-林口善安社區據點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自主價值
→共生緣起:
◎善安社區發現據點中有約莫半數以上的長輩皆已超過80歲,善安看到人口老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期待可以有更多在地居民走進社區中,也希望社區長輩們能發揮自我價值,展現出自信心,翻轉大眾印象。
● 社團法人善安心理健康協會-林口善安社區據點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自主價值
→共生緣起:
◎善安社區發現據點中有約莫半數以上的長輩皆已超過80歲,善安看到人口老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期待可以有更多在地居民走進社區中,也希望社區長輩們能發揮自我價值,展現出自信心,翻轉大眾印象。
→共生行動:
◎透過街頭舞蹈快閃、舉辦畫展鼓勵長輩展現自身才能,讓長輩走入大眾的視野,使更多人看見「老」不同的樣貌。
◎鼓勵長輩由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由長輩規劃「善安社區睦鄰日」,用自己的才能來服務社區民眾。
◎邀請社區民眾及在地志工隊走入社區參加睦鄰日,體驗長輩的服務,創造讓附近居民踏進社區的機會。
→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籌備睦鄰日的過程中,長輩們要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部分長輩會認為自己甚麼都不會,產生退縮的心理。
社區居民們看到「睦鄰日」活動感到很困惑,覺得據點就是長輩的活動,並不適合他們,也不曾想過進到據點,即使有意願來參加的民眾也會認為是要來幫忙長輩的。不論是長輩或是社區居民,在心態或是印象的翻轉上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從活動的過程中,長輩覺得自己是有用的,被肯定的感覺讓他們產生很大的榮譽感,也對自己感到更滿意。社區睦鄰日長輩們看到來參加的人開心,也備受鼓勵,他們說:「以前不覺得有甚麼事情可以做到100歲,但現在有了!」
◎社區居民們回饋,因著活動讓他們顛覆了對老的看法,看到長輩真實的一面都覺得和本來的認為衰弱的印象有很大的差異,反而很敬佩長輩。
→有感小故事:
◎社區睦鄰日的發想是來自85歲的陶媽媽,陶媽媽很喜歡做韭菜盒,常常帶韭菜盒來與大家分享,於是請陶媽媽教大家製作的想法就跳了出來,陶媽媽也欣然答應,並錄製教學影片,因為是第一次擔任老師,陶媽媽緊張了一個月,每天都在想要怎麼做,大家也被她感染了,在據點常常看到長輩們在討論睦鄰日的活動,感覺大家都很期待社區睦鄰日的到來。
教導社區舞蹈的醒吾科大黃同學在陪伴長輩參加活躍比賽後,有感而發的說:經過這次與長輩們的互動,發現長輩雖然肢體動作不像年輕人一樣, 但是長輩們的努力與熱情並不亞於年輕人,看到大家平時練舞的笑容,以及舞台上的全力以赴,過程中勇敢克服困難,一起為自己、為團隊的榮譽而努力,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