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八德區廣德社區發展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
→共生緣起:
◎在廣德里沒有一座可供民眾休閒的場所,看見社區長輩及青少年、民眾、孩童在下課、工作下班、放假之於都沒有活動場所及休閒空間,故希望可以在公有場域打造一個可以提供居民休閒娛樂甚至能在地安老、共享、共融的休閒環境。
● 桃園市八德區廣德社區發展協會
→共生元素:開放參與、多代多元共融
→共生緣起:
◎在廣德里沒有一座可供民眾休閒的場所,看見社區長輩及青少年、民眾、孩童在下課、工作下班、放假之於都沒有活動場所及休閒空間,故希望可以在公有場域打造一個可以提供居民休閒娛樂甚至能在地安老、共享、共融的休閒環境。
→共生行動:
◎社區透過辨理二次會議、三次工作坊及一場活動,邀請在地不同族群的居民及外單位共同參與討論。對於社區共生廣場之想法,希望社區能為你做哪些服務 ? 整理後張貼於公告欄,讓里民看到彼此的想法,不論在硬體、軟體、休閒、娛樂、空間改造等的建設,都有里民的參與,從暢所欲言中讓大家都有份參與感進而融入社區。
→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要將生活、工作時間不同的里民聚在一起開會是件難事,透過活動及工作坊會議才能收集到多元族群的想法,且大家的想法及建議真的是五花八門(如泡腳池、電梯、麻將館、咖啡館…等),對社區改變的建設項目,有些礙於空間、經費、法規等較易難實現。社區須從諸多想法裡彙整可行性的優先順序,再逐步實現並成就大家所期望改造的社區樣貌。
→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以往辨理活動或會議,參與者都安靜按流程參與活動待結束就回家,人與人的交集相對較少,但因多次共生計畫工作坊及活動,讓參與者有了共同討論的機會,彼此透過討論更了解認識彼此,進而在Line群組裡或下次參與活動對彼此更熟悉認識。長輩們會邀約一同參與社區活動,達到相互影響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進入社區並參與據點活動,對於長輩來說,除了能達到延緩失能、在地老化、在地安老的目的,且能透過活動與青年、少年及其他族群對象多接觸,更能實現青銀共學、共成長達到共好。
→有感小故事:
◎身障者是弱勢族群之一,最是會被忽略,因此工作坊邀約多位身障者共同參與討論並提供想法,想要社區如何服務她們,讓她們覺得是社區的一份子,像患有憂鬱症身障者善秋,在會議中竟提出可否在社區榕樹下建立一個讓孩子玩沙子的場所的想法,除了她自身能走出來參與會議,藉此機會讓她能設身處地侃侃而談的為他人著想,看見她克服自己心中的心魔走進社區,這是很令人感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