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識的紀元應該從哪裡開始算起呢
是像數學一樣從古文明談起嗎?
陳宣毅教授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
物理真正開始發展出自己的知識脈絡的那一年是1687年
也就是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的一年
那是第一次物理知識的大爆炸,直到20世紀時
才又再度迎來物理學的第二次知識大爆炸
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物理知識的紀元應該從哪裡開始算起呢
是像數學一樣從古文明談起嗎?
陳宣毅教授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
物理真正開始發展出自己的知識脈絡的那一年是1687年
也就是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的一年
那是第一次物理知識的大爆炸,直到20世紀時
才又再度迎來物理學的第二次知識大爆炸
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物理知識發展脈絡
陳宣毅教授認為物理知識就是符合:structure of matter、interaction between matter、evolution of matter,這三個條件的知識才能稱作物理知識。而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物理知識,最早就是從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開始,那年是1687年。在17世紀之後,有許多不同的物理相關知識來,補充、說明F=ma這個算式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條件或證明。
舉例來說:17世紀初波以耳的真空實驗、18世紀白努力流體力學實驗、19世紀富蘭克林的電磁實驗;另外有光學實驗、熱能實驗等。
這些過後才再次出現,爆炸般的物理發現,也就是愛因斯坦經典算式:E=mc2
這樣輕鬆、簡短的物理史脈絡敘述,實在是一個過分簡約的敘述方式。教授這時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自從17世紀牛頓的三大定律過後,下次再發生這種爆炸般的物理發明,是在20世紀初,這意味著中間3個世紀的物理知識,只是在F=ma上做各種演變、補充、擴展而已。
另外,17世紀以前的西方社會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沒人發現重力;為什麼重力這樣知識要到17世紀才被發現呢?難道是因為牛頓真的太太太聰明了嗎?!
顯然不是這樣的,老師說物理知識的發明或發現,很多時候是需要技術的進步、革新。所以物理知識演進才會跟數學非常不一樣。
雖然愛因斯坦的E=mc是目前我們已知對宇宙最深的理解了。然而這個理解,也不是宇宙最根本的答案或解釋方程式。但如果撇開宇宙不談,牛頓的F=ma和愛因斯坦的E=mc在物理學之中依舊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