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6:淨水與衛生
目標6:淨水與衛生
目標6是在提倡水資源觀念
在台灣我們沒有降水量不足的問題
然而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
季節性大雨時常造成水災
短時間內的大量降雨,導致儲水困難
以至於水資源分配不均,是台灣面臨的現況
由於水議題屬於基礎議題,它代表了生存的必要條件
因此,如何保護水資源成為重要課題
這次,我們將從台灣住最高的原住民族:布農族的水文化
來了解水資源保護應如何實踐
游進裕教授表示這裡所談論的水,是「跨領域」的水,這水牽涉物理、生物,也牽涉人文。因此這個演講不只單談水資源的重要與保存,而是要談觀念。其中一個觀念便是,認知覺醒。游教授認為,要讓人們理解水文化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水牽涉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水貫穿了時間的紋路,如若我們循著紋理便能發覺,有些事件、有些觀念早已埋藏在過去的文化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臺灣原住民的水資源保育觀念。在各國的原住民神話當中都有洪水的傳說,而臺灣住的最高的原住民族:布農族也有相似的傳說。
在布農族的洪水傳說中,河流的上頭被一隻怪獸給擋住,怪獸身形像蛇,這怪獸沒事趴在河流的上游,而牠的尾巴剛好把河流給截住,導致上游鬧洪水,下游鬧旱災。布農族派出英勇的勇士也無法驅趕怪獸,最後是螃蟹出來將怪獸給趕走。游教授說,這也是為什麼當漢人告訴原住民要在山上建水庫時,原住民會如此反彈。對他們來說,水庫就宛如當年的怪獸般,分明是個萬惡的存在。這是游教授提出的第一個觀念,叫做文化差異。
這次的演講除了在主題水資源的應用上,做了詳細的描述,在價值觀上,講者也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大家。他講的很豐富,而簡單一點的說,好的敘述一直是觀念推行的弓,弓拉得滿箭(目標、觀念、價值)才射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