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山寺園悠閒遊
發佈日期:2021年9月27日
從鑽石山港鐵站C2出口出發,向前行經上元街,再步行到志蓮淨苑的進園入口。由東門入口,就是佛寺京中心,經左手邊通道上就會見到祖堂、觀音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及天王殿等廟宇。參觀了志蓮淨苑後,經山門出到南蓮園池參觀,遊覽石館、水車磨坊,子午橋,以及中國木結構建築藝術館參觀。參觀全程大約兩個小時,結束後可以原路折返鑽石山港鐵站C2出口離開。
初級
(適合所有長者前往)
2.5公里
25米
2小時
往志蓮淨苑是一條平坦寬闊道路。於志蓮淨苑參觀需經過一些梯級;南蓮園池園區路面則十分平坦和也有一條無障礙通道。志蓮淨苑和南蓮園池部分地方沒有遮蓋,會受到陽光照射。
除了於志蓮淨苑內有一些不長的石梯級外,基本上整個行程的路段都是寬闊平坦,而且景點部分地方有無障礙通道,遊人可經指示牌走經這些通道,讓行程更輕鬆。
遊人可乘搭港鐵到鑽石山站展開旅程。同時,其他交通工具也可到達目的地,包括:巴士和小巴。例如:可乘搭302號巴士從香港島到達目的地。
路綫沿途的多處設有公眾洗手間,包括:鑽石山站旁的荷里活廣場、上元街公廁(鑽石山站C2出口對出)、上元街公廁、志蓮淨苑(小賣部旁)、南蓮園池(唐風小築旁)等。
沿途有多處補給站,鑽石山港鐵站附近有便利店和小食店。而志蓮淨苑和南蓮園池內均有有小賣部,售賣素齋食物和飲料。
志蓮淨苑和南蓮園池設有室內外的休息站,例如:南蓮園池內的「石館」有座位給遊人休息,園區內亦有多個涼亭可作休息。
鑽石山地鐵站C出口站外有清晰指示牌往志蓮淨苑和南蓮園池。
手機信號於路徑沿途均接收良好,遊人可沿途使用手機瀏覽出遊資訊。
志蓮淨苑於1934年成立,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十方叢林」,為從各地而來的各方女高僧提供修道場所。由於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學,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
1988年5月,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 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完竣,並正式落成啟用。
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本,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殿堂供奉的佛菩薩像依據佛經描述,參照盛唐造像風格,厚重端麗,其造型、手印、執持法器各異,彰顯諸佛菩薩特有的願力和德行。整個殿堂南、東、西邊設三個大門,分別是「山門」、「東門」及「西門」。整體建築佈局為「三進三重門一院」。
南蓮園池的所在地原為木屋區,因香港政府在1988年5月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並擬作休憩用途。市政局計劃將該地闢為斧山公園,其中南蓮園池於2003年動工,總造價為2.45億元,政府承包其中1.77億元,餘下由志蓮淨苑捐建。
南蓮園池以山西省新絳縣,隋唐郡府園林絳守居園池為藍本,並根據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及學者專家的研究為依據,重新建構唐代園林的藝術特色。佈局以水為主體,堤谷地貎為骨架,花木柏槐等植物為主題,輔以供遊憩的園林建築物,按唐代詩人柳宗元提出的「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原則,構成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園林風貌。
1.於鑽石山地鐵站C2出口,依指示牌方向往志蓮淨苑。
2.在荷里活廣場右旁的上元街行上路口。
3.在路口過斑馬線,走上對面馬路,右行鳳德道,至志蓮道轉左,就是志蓮淨苑入口。
4. 由東門進入志蓮淨苑。
5.東門對面是西門,西門有一個西蓮園,園內有洗手間和園林。
6. 行上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殿內正中供奉彌勒佛塑像。
7.參觀完畢走出天王殿,對面是山門。山門又稱三門,是中國寺院的正門。
8.山門前方有一條行人天橋可以通往南蓮園池。
9.下了石梯級,左行,以順時針方向遊覽,首先見到石館。
10.再往前走就是唐風小築和水車磨坊。
11.繼續前行就是亭橋,亭頂的鳳凰栩栩如生。
12. 行上一點就是蒼塘松茶榭,是由榭與臨塘的迴廊組成。
13.前行左望就是香海軒,是園內的多用途展覽場館。
14.經過南端的子午橋,見到一座圓滿閣。
15.行到終點是中國木結構建築藝術館,藝術館陳列中國現存古代建築的模型。
16. 完成行程後,可以經回上元街返回鑽石站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