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龍虎山
發佈日期:2021年6月1日
從金鐘坐15號巴士到山頂凌霄閣。由盧吉道開始,道路是環廻平坦步行徑,極為輕鬆易行,前段沿途樹木茂密,比較陰涼,空氣清新,有清楚自然生態介紹牌,中段比較開揚,可俯瞰港島區、維多利亞港和九龍景色。沿克頓道下山,參觀松林炮台,之後沿路下山到旭龢道,坐13號巴士往中環離開。
中級
(適合身體狀況良好和有運動習慣的長者前往)
5.5公里
180米
2.5小時
(不包括交通時間)
整條路徑是泊油路,路面狀況良好。林木豐富,有樹蔭阻擋太陽,不會受陽光暴曬。
整條路徑可分爲兩段,由凌霄閣至克頓道一段為平坦路段,不用上落。而由克頓道往旭龢道終點一段有較多落斜路段,建議可以分2-3段完成,減低對膝蓋的負荷。
路綫可達度高。遊人可於在花園道坐纜車或於金鐘港鐵站乘坐15號巴士道凌霄閣展開旅程。終點到達旭龢道後,坐13號巴士落中環。
路徑沿途有廁所,能夠方便遊人的生理需要。廁所位置:凌霄閣、克頓道、松林炮台以及克頓道休憩處。
路徑設有補給站,分別位於凌霄閣起點、克頓道公廁以及松林炮台位置。
路徑旁多處位置設有座椅,大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隨意在路徑旁的座椅休息。
路綫沿途的指示牌十分清晰,遊人可跟隨指示牌由起點前往各個景點和終點。
手機信號於路徑沿途均接收良好,遊人可沿途使用手機瀏覽出遊資訊。
淩霄閣 - 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築,位於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亦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它座落於海拔396米高之處而非山頂最高處,設計突出卻不破壞山脊線。凌霄閣最高處達海拔428米,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是香港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山頂纜車 - 是香港開埠後第一種運作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及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於1888年5月30日起運作至今,來往香港島中環花園道和太平山爐峰峽。
盧吉道-建於1913年至1914年之間,以第14任香港總督盧吉的名字命名,是香港唯一一條棧道,棧道路段要先在峭壁鑿石立樁為橋柱,再在上面建橋鋪路, 當年用三合土建造的長椅, 還可見証歷史。盧吉道居高臨下,可飽覽太平山下西營盤及維多利亞港西面入口的風景,亦以大霧聞名,故有香港八景中的「仙橋霧鎖」之稱。
松林炮台—英軍於1900年設立的炮台,位處海拔307米,為香港海拔最高的炮台。炮台遺址被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現時被闢作松林廢堡郊遊區,並設有松林廢堡歷史徑,向遊客介紹松林炮台的歷史。
松林砲台作為海防砲台的生涯甚短,它在啟用後不久即被除役。在1923至1925年間,它成為香港童軍的營地。直到1936年,由於軍方認為香港缺乏應對空襲的能力,松林砲台遂被改建為高射砲陣地。在1941年12月日軍進攻香港時,松林砲台被猛烈轟擊,守軍被迫棄守。在日據時期,松林砲台未有被使用,而英軍於戰後亦未有再使用此地。
維多利亞城界碑石 - 維多利亞城是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所建立嘅城市。1903年港英政府係城界上起左7個界碑,其中一個位於克頓道。
旭龢道 - 約於1910年代由香港富商羅旭龢爵士興建。 1972年六一八雨災,旭龢道發生山泥傾瀉,整座旭龢大廈被山泥沖塌下來,並波及到附近住宅「景翠園」, 事件導致67人死亡;而後來該處舊址重建成為一個小型公園,建於山坡腰,名為旭龢道休憩花園。
於花園道乘坐山頂纜車。
2. 於山頂纜車站下車後將會途經山頂市集。
3. 離開山頂市集後,很快便會見到凌霄閣的外觀。
4. 可透過凌霄閣旁的指示牌進入盧吉道。
5. 沿著盧吉道會行,途中會有數個分岔路,沿下路走。
6. 盧吉道走到一半左右,便會到達觀景台,俯瞰維港兩岸。
7. 走畢整條盧吉道後,便會到達克頓到休憩處。
8. 於克頓到休憩處, 指示牌指著右轉,經克頓道往松林砲台。
9. 約行1000米左行就是松林砲台。
10. 來到松林砲台,可細心遊覽了解砲台歷史。
11. 離開砲台後,可沿克頓道下山往旭龢道。
12. 到達終點前,大家會經過克頓道休憩處。
13. 位於終點處的旭龢道巴士站。
14. 經過3小時的旅程後,可於旭龢道乘13號巴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