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架山古蹟探秘之旅
發佈日期:2022年11月
從鰂魚涌地鐵站A出口,沿英皇道右行,進入柏架山道自然徑參觀紅屋。再到鰂魚涌樹木研習徑的入口,進入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參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古跡—戰時軍灶。轉入小征會見到第二個軍灶。離開軍灶前行見有溪流、燒烤場及運動場。行程完結可於基利路離開並返回太古地鐵站離開。
初級
(適合所有長者前往)
3.5公里
2.5小時
柏架山道自然徑是一條微斜泊油路,路面狀況良好及易行,容易行到景點紅屋。後轉入鰂魚涌樹木研習徑是山路小徑,兩傍有林木及樹蔭可阻陽光照曬。
旅程大部分路段均爲微斜泊油路,惟獨前往樹木研習徑時需要行經斜路和出現高低不一及小心凸起的樹根。
由鰂魚涌地鐵站A出口,沿英皇道右行,約5分鐘見柏架山道自然徑指示牌8可到達。
參觀紅屋時,可用紅屋設施內的洗手間,或離開紅屋後柏架山道路旁見有廁所指示牌。
旅程中的補給站不多,各位遊人謹記帶備足夠的糧水。如果仍然需要補充糧水,可以於進入柏架山路程前購買。
紅屋有座位看短電影介紹,而到達軍人爐灶時,亦設有木長椅休息地點。
路綫沿途的指示牌清晰,遊人可跟隨指示牌由起點前往各個景點和終點。
沿途手機接收良好,遊人可邊走邊查看旅遊資訊。
現為漁農自然護理署林邊生物多樣性教育中心,佔地約3,386 平方米,中心設有三個主題展覽廊:多功能會護室、資源室、活動室,和自然園區,以介紹香港珍貴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港島柏架山的戰時爐灶遺址,位於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分) 的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內,途中可一睹建於1938至1939年的兩個四組野外爐灶遺址,也是現時唯一所發現及保留下來的戰灶遺跡。除爐灶外,附近還發現一些儲糧庫和疑似當時用來匿藏的山洞等殘跡。
1938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佔領廣州後,面對日本的威脅,港英政府不得不為抗戰作好準備,包括統制糧食、灌輸防空知識、加強救護訓練,以及在人口稠密的地區興建防空洞等。柏架山西北麓的四組野外爐灶,便是這段時期設置的備戰之一,目的是供市民在戰亂期間作煮食之用。
1941年12月8日起,日軍揮軍南下,11日至13日攻克新界及九龍後,日軍在中間的 4 天內休息備戰港島,蟄伏不動。於18日晚在硝煙中渡海至港島鯉魚門海峽及北角一帶強行登陸,英軍與日軍曾在鯉魚門砲台海岸激起了一場漫天烽火的戰鬥。除北角至柴灣一帶即被日軍攻克外,半山的寶馬山和柏架山也迅速被日軍佔領,而當時匿藏在柏架山上或山洞裡的居民都來不及使用這些爐灶避過戰禍。
香港保衛戰事由1941年12月8 日至25日晚投降為止,僅僅維持了18天便告結束。駐守最後防線的港島於19日在黃泥涌峽與日軍連場激戰,雙方都死傷慘烈,而整個港島更在數天內便告淪陷。這些野外爐灶從來未經使用,戰後一直被荒置在山上,雜草叢生。由於柏架山上一帶發展不大,該等野外爐灶得以保留下來,成為另類自然教育徑的一份子,以及供人憑弔。
1. 由鰂魚涌地鐵站A出口,沿英皇道右行,約5分鐘見柏架山道自然徑指示牌。依指示牌方向行約4分鐘就是柏架山道自然徑入口
2. 柏架山道自然徑是一條微斜易行的石屎路,行約20分鐘來到紅屋。
3. 參觀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4.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內展示香港珍貴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4. 離開紅屋路旁見有廁所及狗廁所指示牌。
5. 行約20分鐘來到鰂魚涌樹木研習徑的入口。
6. 行約4分鐘來到第一個軍灶。
7. 離開第一個軍灶再往前走,約23分鐘見到第2個軍灶。
8. 離開軍灶前行見有溪流
9. 再行前行見有燒烤場及運動場。
10.行約34分鐘見到基利路牌,這就是鰂魚涌樹木研習徑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