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荃灣港鐵站出發,乘82號小巴到城門水塘總站,下車處的紅色城門就是行程起點。沿車道走,繞着畔塘徑,到茶水亭小休。繼續前行, 經燒烤區,沿途欣賞水塘風光,偶有彌猴陪伴左右。到麥理浩徑第六段入口處,可再小休。接着拾級而上,走一小段後,轉山路循城門戰地遺跡徑,訪尋砲兵觀察所、交通壕、隧道、通風口等。遊覽完畢,返回麥理浩徑第六段入口處, 有緣可遇雪糕車。小休後,繼續往前走,參觀城門主壩,從堤壩四面環看,可遠望針山、草山、大帽山和獅子山。跟着慢慢走回停車處,乘82號小巴回荃灣港鐵站。
中級
(適合身體狀況良好和有運動習慣的長者前往)
7公里
300米
3.5小時
(視乎逗留時間)
由落車地點走到從麥理浩徑第六段起為平坦柏油路。從麥理浩徑第六段至城門碉堡,要步上大約180級石級,需要充分體力應付,其餘其餘部分路徑都是泥路,請各位小心上落,以策安全。
由落車地點走到從麥理浩徑第六段起為平坦路段,不用上落。而由麥理浩徑第六段至城門碉堡一段有較多上落梯和上落斜。從麥理浩徑第六段到城門碉堡一段則以平路爲主。
以下兩個地點均設有公眾洗手間,在專線小巴總站附近的菠蘿壩茶水亭隔離,以及麥理浩徑第六段起點。
可於荃灣港鐵站附近(步行5分鐘)至兆和街乘坐82號專線小巴直達起點城門水塘菠蘿壩。
以下兩個地點均設有補給站,在專線小巴總站附近的菠蘿壩茶水亭隔離,以及麥理浩徑第六段起點,遊人可與這些地方購買補充飲料。
沿途有數個休息站,當中包括:菠蘿壩茶水亭隔離、城門水塘副堤壩以及麥理浩徑第六段起點。
路綫沿途的指示牌十分清晰,遊人可跟隨指示牌由起點前往各個景點和終點。
手機信號於路徑沿途均接收良好,遊人可沿途使用手機瀏覽出遊資訊。
城門碉堡作為二級歷史建築,政府未有好好保養,戰壕內牆多被塗鴉,加上失修已久,近年垃圾問題惡化,政府在戰壕外豎立告示 警告遊人不應進入。
因城門水塘與金山郊野公園相近,經常會有野生猴子出沒,遊客應避免使用手挽膠袋,猴子會以為是食物,會前來搶奪。另外看見猴子要保持安靜,亦不要騷擾他們。
城門碉堡是香港昔日的重要軍事設施,位於新界城門谷城門水塘以南、金山以北的孖指徑一帶。沿建議路線而行,山路會見到地標有城門戰地遺跡徑、隧道、通風口、戰壕、及主碉堡等
城門碉堡由母堡與四子堡組成,互以暗道連接。作為醉酒灣防線防線指揮部的母堡位於金山之上,稱「史泰寧皇宮酒店」(Strand Palace Hotel)。碉堡亦設有交通壕,入口處的混凝土厚1.5米。由於駐守的士兵以英軍為主,因此各個交通壕的名稱全以倫敦的街道命名,分別稱為「牛津街」、「麗晶街」、「皮卡地里街」、「乾草市場」、「舒佛畢利巷」及「查寧坊」。 但1941年12月日軍攻陷城門碉堡,當時的日軍以軍刀在舒佛畢利街刻下「若林隊佔領」(若林隊佔領)。
《1936年香港防衛計劃》描繪的醉酒灣防線。醉酒灣防線經常被簡化為一條延綿不斷的防線,但更準確是指英軍沿九龍山脊設下的四個防禦區域,阻止敵軍從新界入侵九龍半島。
城門碉堡屬於醉酒線防線一部分,位於城門水塘南方。由於碉堡所在處為防線是整條防線比較薄弱部分,因此英軍在山坡以鋼筋及水泥興建了碉堡。雖然城門碉堡在大戰前預計可以堅守兩星期,但最終日軍卻在數小時之內已攻下碉堡,碉堡以至整條醉酒灣防線的失陷,加上日軍的空襲,導致守軍南撤至香港島。
城門水塘(Shing Mun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個水塘,位於荃灣區城門谷一帶(城門郊野公園),為第一個把所儲存的水由新界區輸往港島區使用的水塘。
為區別下城門水塘,城門水塘又稱為上城門水塘。亦因如此,廣義上,城門水塘是指上城門水塘及下城門水塘;而狹義上,城門水塘則是上城門水塘的真正名稱。由於興建時是正值英國國王佐治五世登基25年(1935年),上城門水塘亦名為銀禧水塘。由於整個城門水塘群剛好處於新界東與西的分界線上,上城門水塘被劃屬界線以西(屬荃灣區),下水塘則劃入界線以東(屬沙田區),所以,從廣義而言,城門水塘地既處新界西,亦處新界東。
而貫穿兩地者便是1990年通車、同樣以該地地名「城門」命名的城門隧道,其共兩組隧道之間均以高架橋連接,並正正在下城門水塘和城門峽上方跨過。
1.荃灣地鐵站B出口集合。
2.朝B1方向走。
3.經富華中心。
4.穿過天橋。
5.下天橋向眾安街走。
6. 轉入兆和街。
7.乘82號小巴。
8.城門水塘總站下車。
9.沿車道走。
10.繞着畔塘徑。
11.到茶水亭小休。
12. 繼續前行, 經燒烤區。
13.沿途欣賞水塘風光。
14.注意:猴出沒
15.往麥理浩徑方向。
16.第六段入口處拾級而上。
17.訪城門戰地遺跡徑。
18.砲兵觀察所。
19.交通壕。
20.隧道。
21.通風口。
22.交通壕以倫敦街道命名。
23.返回麥理浩徑第六段入口處。
24.參觀城門主壩。
25.漫步主壩。
26.參觀完, 往回走。
27.來到小巴總站,坐82號回荃灣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