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國立中興大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系所成員 - 退休教師- 翁淑芬 教授 Dr. Shu-Fen Weng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博士
sfweng@dragon.nchu.edu.tw
辦公室電話: 04-22840485#229
簡要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1999/08-
國立中興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2001/08-2004/07
國立中興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1992/08-1999/07
國立中興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89/11-1992/
私立嘉南藥專,講師,1979/09-1981/08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成果與概況
植物病原菌種X. campestris可感染多種重要經濟作物, 依感染之寄主與病徵此菌種又可分類為不同之病原小種, 其中X.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會感染十字花科蔬菜引起黑腐病。 此為世界性病害,也是台灣地區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 本研究室研究方向之一為了解以噬菌體防治植物病害之可行性, 並發展噬菌體混合劑,部份取代化學藥劑。本實驗室目前已分離數株Xcc溶裂型噬菌體, 並製備噬菌體混合製劑,了解其防治效果。此外,亦完成數株噬菌體全基因體序列之制訂, 並針對溶裂基因與溶裂機制進行深入探討與應用。
過去一直認為細菌細胞沒有caspase-related-apopt osis(細胞凋亡)現象, Xanthomonas是第一個被發現具有caspase且與cell death 有關的原核生物。Xcc Pda除了包含polysaccharide deacetylase (PDA)、 caspase-like (CAS)、與tetratricopeptide repeat-like (TPR) 三個domains外, 可能還具有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like activity。然而, 此蛋白是否真的具有polysaccharide deacetylase活性,其與caspase, PARP活性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各蛋白domain於rapid cell death (RCD) 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不清楚。本研究計畫之目的主要有三: (I)了解Xcc Pda蛋白之功能,以及調控其基因表現之機制, (II) 藉由對pda之探討,了解細菌的凋亡現象, 以及其與真核生物細胞凋亡在演化上之相關性, (III) 藉由對Pda功能之了解,加以應用於生物防治。
許多 Xanthomonas 的病原小種皆具有抗 ampicillin 的特性, 此性質與菌體表現的β-lactamase以及調控 β-lactamase 表現的基因, 如ampR, ampG,ampD有關。β-lactamase 基因 bla 和正調控 β-lactamase 表現的 ampR 基因之轉錄方向相反,屬於持續表現型, 與大多數bla-ampR系統的菌屬於誘導型的情形不同。然而, 當Xcc調控基因clp缺失時,菌體之β-lactamase表現則轉變成受到抗生素誘導, 其機制為何?尚不清楚。有關Bla 的transport 機制是另一研究方向。
本實驗室先前研究噬菌體 fL7之寄主吸附膜蛋白時, 意外發現mopB 突變株已失去致病力。MopB 為Xcc 最主要的外膜蛋白。 mopB 突變株之培養液中有菌體集結現象,並產生 gum-like 物質。 菌落外觀不似野生株黏濕,胞外黏多醣產量較野生株減少, 對抗逆境(如SDS、EGTA、pH、溫度等)能力顯著下降, 附著能力和運動能力都較野生株弱。 此單一膜蛋白基因突變卻可導致多重功能缺失之機制尚待了解。
榮譽
授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