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國立中興大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系所成員 - 專任教師- 朱自淳 副教授 Dr. Tz-Chuen Ju
簡要經歷
中興大學副教授 (2024/02~迄今)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副教授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助理教授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
研究方向
本實驗室專注於探討神經退化性疾病之分子與細胞病理機制,特別關注老化相關神經功能異常的早期徵兆與進程調控。我們致力於解析神經細胞在病理環境下的失衡反應與變化,並進一步鑑定參與神經穩定性維持的關鍵調節因子與訊息傳遞路徑。研究方法涵蓋基因與蛋白質功能操作、細胞動態追蹤、顯微影像系統分析、基因轉殖小鼠與動物行為模型評估等。結合細胞與動物模型研究與老化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神經退化的致病機轉與可能的治療策略。
我們有兩個研究主題:
一、亨丁頓舞蹈症之致病機轉與潛在治療標的
亨丁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其致病機轉源於亨丁頓基因(huntingtin, HTT)中CAG三核苷酸重複序列的異常擴增,導致突變型亨丁頓蛋白於腦內異常累積,進而對神經細胞造成毒性傷害,最終引發神經元死亡與廣泛神經功能退化。儘管HD的致病基因已被確立,其相關分子機轉至今仍未完全明朗。因此,本實驗室對神經退化性疾病中若干共同的病理特徵深感興趣,包括蛋白質錯誤折疊與聚集、氧化壓力、神經發炎反應、免疫細胞浸潤,以及自噬-溶酶體功能障礙等。我們致力於探討這些病理現象對疾病進程的影響及其調控機制,期望藉由深入了解HD的致病機轉,促進潛在治療標的的發掘,進而為新穎藥物開發奠定基礎。
二、神經與免疫系統的交互作用
過去科學知識認為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在結構與功能上相互獨立,前者主要負責調控身體功能,後者則扮演防禦外來病原與維持體內穩定的角色。在健康狀態下,兩者被視為各自運作、互不干擾,僅於病理狀態或腦部創傷發生時,免疫細胞才會穿越血腦障壁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並啟動免疫反應。然而,近年來的研究逐漸顛覆此一傳統認知,證據顯示,無論在健康或疾病條件下,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皆存在高度交互作用。舉例而言,腦傷時免疫系統可提供修復支援;在生理狀態中,免疫訊號亦能參與調控壓力反應與多種認知功能,顯示神經免疫互動遠較以往所認知的更為密切。因此,本實驗室的另一研究重點為探討中樞神經系統如何感知與整合來自周邊免疫系統的訊息,並進一步分析免疫訊號如何調控神經功能。我們相信,深入理解神經與免疫系統間的雙向調控機制,將有助於了解疾病之病理機轉。
榮譽
第八屆財團法人台北市林榮耀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博士論文獎
第八屆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傑出論文獎
國立宜蘭大學101學年度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傑出系所楷模
107學年度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第19屆模範教師
東海大學108學年度優良導師
東海大學110學年產學合作績優獎
2022年指導碩士生林庭郁獲得「第一屆默克年輕科學人」生物領域-精準醫學組新星獎
2022年指導碩士生張致遠獲得「2022台灣牛樟芝國際學術研討會」壁報論文銀獎
2025年指導碩士生陳凱柏獲得「第38屆生物醫學聯合學術年會-李天德醫藥基金會」壁報論文獎優等獎
授課課程
1. 細胞分子生物學
2.分子生物學
3.分子生物學技術
4.生物技術新知與實作
5.專題討論
6.文獻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