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國立中興大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系所成員 - 專任教師- 林琦然 助理教授 Dr. Chi-Jan Lin
簡要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2020/08-迄今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博士後研究員 2016-02 ~ 2020-07
德國哥廷根大學分子微生物暨遺傳所 研究人員 2015-06 ~ 2015-10
研究方向
因地球環境改變,真菌感染其他物種的發生率有增加的現象且已造成部分物種的滅絕。據統計,表面性真菌感染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例如香港腳及灰指甲影響了約四分之一人口, 但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侵入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的發生率雖遠低於表面性真菌感染,其高致死率讓此感染症受到重視。據統計,侵入性真菌感染約造成每年約150萬人死亡, 超過因瘧疾或肺結核死亡的人數。由於真菌與人類都是真核生物 (eukaryotes) ,抗真菌藥物的研發相較於抗細菌藥物的研發緩慢。因此,了解真菌的致病機轉 (pathogenesis) 及其致病因子 (virulence factor) 可縮短抗真菌藥物研發的時間。
本真菌分子遺傳實驗室主要研究念珠菌屬 (Candida) 及麴菌屬 (Aspergillus) 的致病機轉。念珠菌為人體正常菌叢 (normal flora) 的一部分, 在免疫系統不正常的強況下,例如HIV感染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念珠菌則會從黏膜表面入侵人體,造成念珠菌血症。麴菌屬則為環境中的真菌,以可在空氣中飄浮的孢子進入人體。 免疫系統健全的人會把吸入的孢子排出體外,而免疫系統失效或是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則無法把吸入的孢子排除。孢子在進入肺部後會開始發芽及生長, 後侵入血管進而形成侵入性麴菌病 (invasive aspergillosis) 。。
真菌在感染人體的過程中,會接收環境因子的刺激,藉由訊號傳遞路徑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 調控致病因子的表現。因此, 本實驗室主要研究cAMP/protein kinase A訊號路徑及SAGA複合體調控組蛋白的乙醯化 (acetylation) 如何控制真菌的型態轉變 (morphogenesis) 、 生物膜形成 (biofilm formation) 及致病力 (virulence)。
榮譽
授課課程
1. 分子生物學技術(一)、(二)
2. 高等分子生物學(一)
3. 微生物分子遺傳學
4.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5. 專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