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完玄謀校長贈送的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透過科學實證理論和美國各地校員及社區實例,闡述運動對大腦的改變,包括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提高IQ);消除壓力與焦慮,治療憂鬱與注意力缺乏過動症(提高EQ);促進國民身體健康及疾病預防(提高HQ)。
而我對裡面的「零時體育計畫」(Zero Hour PE)有了一點心得與想法。這個計畫真是個大膽的嘗試,由於沒有先例,而且改革動作之大,在一開始也受到了不少的阻撓,不過,推行後成果確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好。一開始他們為了評分公平性也有一些挑戰,因為每個人運動能力不一樣,所以運動健將自然比較吃香,不過後來他們找到了另一個辦法,利用心跳監測器測量心跳來確定該學生是否盡力,這方法讓這項計畫更加公平與成熟,這麼一來每個人只要夠努力,都可以達成目標。然而他們後來不只是利用跑步來運動,後來更增加了攀岩、跑步機、跳舞機、電動遊戲新款健身車等等,更利用了科技讓運動變得更有趣。這項計畫在內帕維中央高級中學實施後在非常多的數據裡頭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的進步,不管是課業還是體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看到美國的零時體育計畫如此成功,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把這個概念拿到國內使用呢?就算做不到他們的規模(整個學校的學生參與),應該也可以做到以「隊」為單位實施零時體育計畫的概念,例如,我們可以讓武林國小籃球隊在訓練之後閱讀半小時,或是在訓練之後馬上寫訓練日記或算數學題等,讓選手運動完之後能稍微思考,如此一來,腦內因為運動所分泌的好東西也不會應此而浪費掉,而且書上寫,這種腦部的訓練有助於反應、思考的速度,如果一個運動員能比對手還要早反應,並且想出對策,那麼相信不只對他的課業有幫助,更會對他的運動成績有很大的進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