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性大喬木,每年落葉2-4次,落葉之後,一星期左右馬上又長新葉,新葉紅褐色,非常顯眼,全株光滑,枝幹上有發達的氣生根呈馬尾狀,新葉包藏於白色大托葉內。
單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叢 生於枝端,先端短銳形,葉基部圓形,葉緣全緣,上下表面平滑,側脈7~9對。雌花較多,雄花數較少,混生於同一隱花果,生於側枝或樹幹上,花期7~10月,隱花果常單生或簇集在小枝或粗幹上,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後呈淡紅色,並具有多數白色 或黑色的斑點,苞片3片。
淡淡的紅,點綴著小白點的圓球狀果實,是「隱花果」,當然看不見它的花﹔它的花可藏在像果實般的球狀花軸內,其頂端則有一個小小的孔,便於巧小無比的「榕小蜂」,進出傳粉,授粉後,圓球果由綠轉紅,並孕育成「隱花果」,甜美的果實,便是鳥兒的最愛,因此又有「鳥榕」之稱。
雀榕經常結實纍纍,且在果實成熟時落葉殆盡,讓鳥兒(麻雀、白頭翁、綠繡眼等),紛紛前來啄食。而無法消化的種子就隨著鳥的排泄物四處飄落,不論是落在泥土上或其他植物身上,常有發芽的機會,故稱之為「鳥榕」、又有「鳥屎榕」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