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對大家來說是辛苦的一年,年中疫情升溫,打亂正常生活與經濟,所幸台灣公民努力配合防疫政策,讓疫情趨緩,也讓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在基隆,我從2020開始不斷就基隆市政府防疫資訊即時、公開透明進行監督與檢討,以及跨縣市防疫平台是否運作順暢。同時,強力要求杜絕特權疫苗、讓珍貴的防疫資源優先支援第一線防疫人員,並在機構群聚發生後,持續要求市府提出專案檢討,以做為改善方針、杜絕人為因素造成憾事。
2021年對大家來說是辛苦的一年,年中疫情升溫,打亂正常生活與經濟,所幸台灣公民努力配合防疫政策,讓疫情趨緩,也讓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在基隆,我從2020開始不斷就基隆市政府防疫資訊即時、公開透明進行監督與檢討,以及跨縣市防疫平台是否運作順暢。同時,強力要求杜絕特權疫苗、讓珍貴的防疫資源優先支援第一線防疫人員,並在機構群聚發生後,持續要求市府提出專案檢討,以做為改善方針、杜絕人為因素造成憾事。
基隆市疫情、防疫工作資訊即時報告
我從2020年國際疫情升溫時,就要求基隆市政府疫情資訊整合、改善使用介面與資訊即時更新,在疫情嚴峻之時,防疫視同作戰,資訊主動即時公開接露才能讓市民參與防疫作戰。
雖然市府在我的不斷要求下建置了基隆市Covid-19新冠肺炎專區,然而資訊更新不夠即時,以及相關資訊整合並不完整,例如疫苗施打的相關資訊僅能外部連結到衛生局的網站,長者集中施打、確診個案數、案號與疫調足跡多半只能從市長臉書專頁記者會直播看到,且難以查找,基隆市各場所措施甚至只能從新聞媒體或各局處網站查詢,完全缺乏整合。
除了不斷監督市府的疫情資訊公開,我更完整建議應定期公布目前醫療量能,同時並將抗原快篩與PCR採檢每日之數量與陽性率計算公開,讓市民掌握目前疫情資訊,才能真正安定人心,一起對病毒作戰。
北北基桃區域聯防平台檢討
2021年5月中後,北部疫情嚴峻,北北基桃市政府不論是疫調分工或是集中檢疫的相互支援如何互相配合、資訊如何第一時間互通是大家最關心的議題,由於北農群聚爆發後只見首長間針鋒相對,卻無見針對疫調、檢疫的檢討與改進。先前因為疫調分工準則、其他縣市政府漏匡列而無通知基隆市政府,造成聯繫與市民恐慌之問題,以及在北農案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成立跨縣市平台後是否要強化資訊連繫與防疫工作支援,我持續於議會要求說明與相關的防疫檢討說明。
機構群聚檢討與長者照顧機構感控機制
5月21日基隆市發生第一起洗腎患者確診案例,後也因安養照顧機構長者住民需要定期洗腎、外出,使得幾家機構後續傳出確診機構群聚案件,其中較為嚴重的逸嘉養護中心從6月2日開始即不斷新增確診人數,直至6月底才趨緩,機構群聚造成多數長者確診死亡。
市府針對此,說明不論是動線分流、工作人員教育訓練、防護裝備、分艙分流都有依照「醫療機構血液透析感染管制措施指引」、「衛生福利機構(住宿型)因應 COVID-19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等感染管制指引來協助機構,但由於不斷爆發群聚,讓人質疑相關協助與感染管控指引落實程度。
如確診案例出現後,是否有明確依照指引分艙分流以阻斷住民傳播與工作人員照護時造成的交叉感染?空間上的分隔是否確實?機構內防疫與照顧人力訓練是否充足並能互相支援、衛生單位查核督導人力是否捉襟見肘?
在我與多位議員機構群聚檢討專案報告提出質疑後,社會處與衛生局才鬆口不同機構的空間分隔、應變能力與照顧、防疫人力缺乏等問題,我們也要求基於此次事件進行嚴謹檢討,包含防疫與照顧人力、空間分隔與機構應變、市府查核督導的確實等,以防範未然,避免下次疫情造成如此憾事。
疫苗施打分配規劃公開透明
2021年5月疫情嚴峻之初,因為疫苗數量不足,成為所有國民關心的珍貴防疫公共物資。然而,不時有權貴不符合指揮中心的接種順序插隊違規施打等事件傳出。5月底基隆第一二類醫護與防疫人員未施打狀況下,基隆市醫院卻傳出優先替基隆市議會議員們安排接種之情事,我也公開譴責拿疫苗作為府會關係的政治酬庸,也督促市府杜絕違規施打,將珍貴的疫苗優先用於防疫作戰中。
同時我也不斷我已經透過公文、與首長聯繫、email等,要求基隆市政府公布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各類別造冊人數,即時更新中央撥補到基隆的疫苗數量即時更新與各類別已施打人數,以讓全民監督珍貴公共防疫資源優先放在首要防線的防疫人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