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即將定案的基隆捷運「八堵-南港」段與「基隆-八堵」段發展要求市府代表市民、要求納入市民與使用者經驗,並透過市公車營運改革,調整市內公共運輸體質,同時,更要以R路線營運經驗為基礎,進行跨區公車發展計畫,為未來銜接軌道運輸做完整準備。
針對即將定案的基隆捷運「八堵-南港」段與「基隆-八堵」段發展要求市府代表市民、要求納入市民與使用者經驗,並透過市公車營運改革,調整市內公共運輸體質,同時,更要以R路線營運經驗為基礎,進行跨區公車發展計畫,為未來銜接軌道運輸做完整準備。
許多市民關心的基隆捷運規劃,在2020年中由於媒體披露基隆到八堵段台鐵讓輕軌、卻無其他溝通與替代方案,引發喧然大波,交通部緊急與雙北、基隆市長年底啟動北北基溝通平台(四長會議)確認基隆捷運規劃方向。然而,整個2021年基隆市府與交通部從未明確和基隆市民溝通、說明,我們也不斷於議會上質詢,要求市政府代表基隆市民爭取最能便利通勤的基隆捷運方案。
一直到2021年結束,只見交通部與基隆市府在媒體上宣稱「南港-八堵」段綜合規劃即將定案,基隆人仍只能看報紙知道進度...沒有任何主動的資訊揭露、政策溝通與規劃改善。
2021年三月初新聞報導,交通部目前正進行評估「八堵-基隆」除了台鐵讓道捷運或捷運不進基隆外的第三個方向:台鐵和捷運並存,但台鐵需要讓班次、減少到每小時3至4班。針對此案,基隆市議會也設定作為年初臨時會的市府報告事項,卻在執政與在野黨團議員的拖延戰下,悄聲結束。
不論是在市府報告或是對市長的施政總質詢,我不斷質詢基隆捷運定案進度,以及重大公共運輸政策資訊公開與的市民意見納入流程,同時,更進一步關心未來大眾運輸導向的開發 (TOD)——軌道沿線都市發展想像的初步規劃」與「場站周遭土地使用盤整、場站定位及附近都市設計提出規劃構想」。然而,不論是資訊、公聽會的時程和路線、TOD開發規劃,以及是否代表市民進行第二階段的定案與使用者經驗納入,基隆市府在議會仍燃三緘其口。
基隆捷運作為基隆30年來重大的建設,在定案的臨門一腳,卻因為首長不敢負起責任、外推給中央,無法納入基隆人的需求。因此,2021年12月23日我與幾位議員、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在基隆火車站南站前召開「 心靈工程沒開工,基隆捷運變劫運」記者會。
日前交通部拍板第一階段基隆捷運路線規劃,卻徒留「基隆-八堵」懸而未決,過去林右昌市長曾說工程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與人的心靈工程」,然而,四年過去,基隆市政府完全沒有替市民向中央反映使用者經驗和心聲,甚至不斷推給中央的「年底說明會」直接在2021年消失,更遑論納入市民需求。因此,特別經由公開民調結果,要求請交通部與基隆市府真正傾聽基隆市民的聲音,別讓基隆人等待多年的基隆捷運淪為政治的劫運。
基隆捷運規劃民眾不了解、資訊公開不滿意
針對每次總因決策爭議躍上新聞版面的「基隆捷運規劃」 有6成6的民眾表示不了解基隆捷運的規劃,且有5成5的民眾不滿意政府的資訊公開,顯示林右昌市長在2017年所說的「人與人的心靈工程」政策溝通僅限首長、對市民的部分「根本沒開工」,甚至至今僅能用「在議會溝通很多次」、「年底會來辦公聽會」來掩飾中央和地方對於市民民眾意見的輕忽。而2021年快過完、年底公聽會已經快跳票,根本沒有將受影響最大的通勤民眾作為主要溝通對象,這次的民調顯示政府對於資訊公開和政策溝通的失能,也在應負起代表市民和中央溝通捷運規劃責任的基隆市府臉上打了一大巴掌。
基隆捷運規劃「近七成」民眾不滿意
從2017年蔡英文總統在此地宣布基隆輕軌到基隆,至今規劃一變再變,升級成基隆捷運也僅定案了「八堵-南港」段,面對政策的變動,林右昌市長從基隆輕軌時期不斷強調,不只是專注通勤更要觀光甚至提到城市發展,但民調結果更可看出,民眾卻認為基隆捷運整體政策中,「通勤便利性」才是最重要的。若基隆捷運只能在十年內完成一半的「八堵-南港」段,根本不能達成通勤效益提升,再加上政策規劃缺乏溝通和專業,無怪乎民調中有6成7、近7成的基隆市民不滿意基隆捷運的規劃,也讓拿基隆捷運佐證「高施政滿意度」的林右昌市長更顯尷尬。
目前基隆捷運規劃,七成民眾不信任不採用
民調結果中,更有5成以上的市民認為「基隆-八堵」段應保留台鐵,多數倚賴大眾運輸工具的年輕通勤族,在沒有更好軌道運輸的選擇、選擇現況還在使用,不是很能提升通勤品質的老舊台鐵,正顯示了「基隆捷運規劃看得到吃不到」、沒有更多選項的通勤族悲哀,而最後,更有近7成的市民表示,未來選擇基隆捷運「可能性低」,更再次證明了多數通勤市民對於基隆捷運規劃的不信任。
總體而言,2021年底的這份民調可以清出看出,已經堅定地說出對基隆捷運的「四不」:「不了解」、「不公開」、「不滿意」、「不信任」,基隆人等了捷運30年,市區到八堵段的部分遲遲無法定案,宛如歹戲拖棚,而基隆市長林右昌讓4年前所提的與市民的「心靈工程」完全停工,證明此建設已經從期待不知不覺醞釀為民怨。
我除了在記者會上再次要求「最高滿意度」的林右昌市長能拿出勇氣,停下「基隆捷運市區段猶豫不決」,面對基隆捷運各項深水區、好好溝通,廣納市民多元意見,在最後任期的十二個月內負起地方首長的責任為基隆捷運定案,給基隆市民一條完整、便利且可信任的軌道運輸規劃。也將持續針對交通部和基隆市政府所提「八堵-南港」要求完整資訊與政策說明,同時持續監督基隆捷運「基隆-八堵」段定案時程。
基隆市公車的營運一直是全市市民都十分關心,也攸關每天日常生活的重要議題,目前,公車處的虧損已經達到13億,並年年被審計單位要求改善,若不立刻啟動改革,會嚴重影響基隆全市交通與市民行的權益。
從我上任以來,每一次議會會期及多次邀約公車處開會,都希望能夠討論出務實、可執行的營運改革方案。(可見2020年工作成果)2021年4月「基隆市公車營運改革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針對「重複路線整併與站點檢討」、「精確旅運資料」、「社福卡設定60次點數上限」與「跨區公車研擬」等進行工作。
然而,在4月份後召開「基隆市公車營運改革小組」會議後,整個2021年就無再召集會議。在議會,除交通處提報行駛效率較低及重疊性較高的十三條路線以及影響行車安全之戰點,並提出減班或取消路線、站點等「建議」外,相關如「精確旅運資料」之工作,僅有公車處提到已進行「基隆公車智慧聯網建置計畫」及上下刷卡硬體設施,「後續蒐集並彙整票證資料分析,才能據以規劃可行方案。」更遑論「跨區公車研擬」。關於社福卡設定60次點數上限降低虧損沒有跨局處合作,甚至連辦法修訂都還未動作。
公車處只一再重複,短收學生票票差約四億五千六百萬元、優待票票差約三千一百萬元、社福卡票差約七億六千七百萬元,共計短收約十二億五千四百萬元,希望進行如鄰近台北市、新北市聯營公車運價、票價審議機制,每年檢討的票差補貼金額,卻毫無進度。我也持續在議會上批評基隆市長林右昌的公車營運改革毫無決心,連最基礎的降低虧損、讓社福卡點數點數制的宣示都跳票。
2021年底,成功爭取公車下車刷卡機安裝,我們也將持續要求精確旅運資料與重複路線整併檢討。同時,也將檢討營運不彰之路線,如506,改善其營運狀況,讓使用率全台第二的基隆市公車降低錯誤經營方向的虧損,永續營運並朝向提升便利性並降低私人運具與連接軌道運輸,真正建置完整的公共運輸系統,嘉惠市民。
安樂區的R82、R85與中正區的R66、暖暖區的R86等R系列公車是2012年「基隆市台鐵捷運化連外接駁公車計畫」所開闢的公車路線,其目的為鼓勵民眾利用這系列到台鐵八堵、七堵火車站的接駁公車,進行火車轉乘,減少私人運具使用。
R系列作為市公車的一部分,基隆客運營運8年來由於無法得到如雙北公車的票差補貼,2020年四月開始,基隆客運公司內部決議,因長期虧損希望減少或結束R路線的經營,2021年又傳出R路線將準備停止營運,使得林右昌市長宣示的「 任內R公車路線不會倒」更顯諷刺。
許多非鄰近火車站區域的市民已經養成利用R系列路線進行火車轉乘的習慣,若真因長期虧損、市府又無法提出相關替代方案而停駛,會使如安樂區、中正區等地失去鄰近火車站接駁公車,更不用說未來要發展基隆捷運,更需要完整的接駁路網。如R路線這樣的跨區公車停駛除了增加民眾至市中心轉乘的麻煩,也可能讓私人運具利用提升,這無疑是基隆市大眾運輸網路的巨大倒退。
我也不斷要求市府以R路線的經營作為檢討與改善的案例,已精確研究或旅運資料作為基礎,研擬跨區公車發展計畫,為基隆捷運接駁與發展前瞻性的市內公共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