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6月9日《鳳信新聞》記者顏際紛
109年6月9日《鳳信新聞》
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奪全國冠軍
鳳信新聞記者顏際紛/高雄報導
中正高工建築科學生,將成堆的牡蠣殼敲成碎屑,依照不同比例和木屑混合,製作出隔間用的纖維板,在用三百度以上的火焰燃燒,測試碳化面積及餘焰效果,並以研究成果參與全國專題製作競賽,獲得土木與建築群組的冠軍。
洪宇珊:「因為家裡曾經發生過火災,所以睡覺的時候,比較注意插頭。之後學校老師有提到這部分,就覺得想要參加這個研究。最後試驗成功,就覺得很開心,確定牡蠣有效延緩火勢燃燒,就是希望可以在利用在防火建材,發生火災時,火勢不要很快的蔓延。」
林逸安:「我們會認為牡蠣殼是一般的廢棄物,上網查詢後才知道,裡面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過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跟氧化鈣。我們又發現二氧化碳,能隔絕氧氣,讓火災發生時,不要那麼劇烈。我們就想試試把牡蠣殼屑加在木板裡面,然後看能不能具有防焰效果。」
近來許多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原因都和裝潢材料易燃有關,因此,中正高工學生利用牡蠣殼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特性,製作防火建材,進行實驗。發現只要在纖維板中加入60%以上的牡蠣殼碎屑,就能有效阻隔火勢延燒。
張永翔老師:「由於60%的牡蠣殼屑,加上40%的木屑,製造出來的纖維板,它可以達到防焰的效果。根據我們的測試,若含有一定比例的牡蠣殼纖維板,火災燃燒時,碳化面積會小於49平方公分之內,不會向四週燃燒。除了碳化面積較小,餘焰時間約只有2秒到4秒,也就是說火災發生後,纖維板只會燃燒2秒到4秒後,就會自動熄滅,確實可以達到防焰效果。」
校方也在思考如何讓這項研發成果實用化,藉此提升各類場館安全性,也能讓每年高達一萬噸的廢棄牡蠣殼,重新再利用,減輕環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