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5月11日《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記者洪浩軒/高雄報導】近日南北2場大火奪走11條寶貴生命,家中的建材是否防燃,也開始被重視,高雄中正高工學生從去年起,就已經開始研究利用牡蠣殼製造出有效防燃的建築材料,並在今年5月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全國冠軍。
牡蠣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水產物,但蚵肉取出後,廢棄牡蠣殼就成為環境破壞的一大問題,又有學生家中遭逢電線走火引發火災,因此這次專題競賽的指導老師張永翔與張文瀚便想將牡蠣殼廢物利用製作出防火建築材料,此項研究兼具環保及創意,獲得評審青睞,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奪下全國冠軍。
在建築物室內裝璜中,常使用回收的木屑製作成纖維板,缺點是耐燃性低,牡犡殼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只是無處可用的垃圾,但是因為牡犡殼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二氧化碳可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更可以達到防火的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就具有防焰效果,當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將在3.24至8.85秒內自動熄滅,只會在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中正高工師生未來將會持續專精研究,朝申請專利發展。
109年5月11日《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近來南北兩場火災共奪走十一人寶貴生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研究發現牡蠣殼中的碳酸鈣,經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可有效隔絕火焰,延緩火勢蔓延,爭取黃金逃生時間,並研發出新一代防火建材。這項發明技術參加五月「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一0九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中正高工建築科老師張永翔與化工科老師張文瀚,帶領五位學生對耐燃建材進行研究。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六塊纖維板,並進行二次防焰試驗,研究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六十%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
建築科二年級學生洪宇珊表示,牡蠣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是空氣的一.五倍),容易沉降在下方,可以阻隔助燃物和燃燒物接觸。
109年5月11日《台灣時報》
【台灣時報記者陳萬強/高雄報導】南北兩場火災,奪走11條寶貴生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從台灣最常見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中,研發新一代防火建材,這項發明技術,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台北市錢櫃KTV與高雄市住宅,近日分別發生火災,奪走11條寶貴性命,讓室內裝潢防火建材再受重視,也觸發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參與研發,從牡蠣殼中碳酸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製作出防火纖維板,應用於裝潢建材與輕隔間牆,火災發生時能延緩火勢燃燒,爭取火場受困民眾的逃生機會,做為師生此次專題製作的研究動機。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說,在建築物室內裝璜中,常使用回收的木屑製作成纖維板,缺點是耐燃性低。牡犡殼雖然對許多人來說,也許只是無處可用的垃圾,但是因為牡犡殼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二氧化碳可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可以達到防火的效果。
對於此次建築科與化工科二年級學生,跨群合作學習,利用課程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完成具有環保概念的專題製作,校長高瑞賢給予肯定。
中正高工建築科老師張永翔與化工科老師張文瀚,帶領五位學生針對耐燃建材進行研究。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六塊纖維板,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之「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兩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並紀錄每塊纖維板之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碳化距離。
中正高工建築科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化工科賴育秀、林逸安5位同學,完成《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深具創意與實用性,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榮獲「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109年5月13日《國語日報》
【國語日報記者陳景清/高雄報導】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發現常見的養殖水產牡蠣殼中,有隔絕火焰的成分,以此研發出新一代防火建材,能延緩火勢蔓延,爭取黃金逃生時間。這項發明技術參加今年五月教育部舉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一百零九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建築科教師張永翔說,這次針對耐燃建材研究。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纖維板,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的「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兩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並記錄每塊纖維板之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碳化距離。
建築科二年級學生洪宇珊表示,牡蠣是重要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是空氣的一點五倍,容易沉降在下方,可阻隔助燃物接觸燃燒物。
Tue, May 12, 2020 《TAIPEI TIMES》
By Fang Chih-hsien and William Hetherington
High-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said they have found a way to slow a fire’s spread, adding that the material could be used as fire retardant.
Students at Kaohsiung Municipal Chung-Cheng Industrial High School said that burning oyster shells releases gases that help prevent fires from spreading.
The students made the discovery while preparing for an annual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ons in science, school principal Kao Jui-hsien (高瑞賢) said, adding that they won first place in th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ategory.
Pressed wood is often used in home decor, as it is cheap to manufacture, but it burns quickly, Kao said, adding that oyster shells, which are usually discarded, can be used instead.
Oyster shells are composed of calcium carbonate, which produces calcium 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when heated — with the latter reducing oxygen concentrations in its immediate surroundings, he said.
This property could help people escape if their home were to catch fire, he sai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eacher Chang Yung-hsiang (張永翔) and chemistry teacher Chang Wen-han (張文瀚) worked with five students to make six boards composed of different ratios of crushed shells and wood shavings.
The students analyz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boards when burned.
Boards that had at least 60 percent shell content displayed fire-retardant properties and would extinguish in 3.24 to 8.85 seconds, the group said.
Because the density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surrounding the burning boards is 1.5 times greater than in normal circumstances, it is difficult for oxygen — which aids combustion — to reach the combustible material, second-year student Hung Yu-shan (洪宇珊) said.
The boards would be perfect for use as fire-retardant building materials in places like KTV lounges, movie theaters and other confined public spaces, Hung said, adding that the shells are abundant in Taiwan and are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
Repurposing them would also solve the issue of what to do with the roughly 10,000 tonnes of waste shells produced annually, she said.
109年5月10日《聯合報》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近日南、北兩場火災奪走11人寶貴生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從台灣最常見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中,發現殼中碳酸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能隔絕火焰、延緩火勢蔓延,爭取黃金逃生時間,研發出新一代防火建材。這項《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參加今年5月由教育部舉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在建築物室內裝潢中,常使用回收的木屑製作成纖維板,缺點是耐燃性低。牡犡殼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只是無處可用的垃圾,但是因為牡犡殼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二氧化碳可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更可以達到防火的效果。
中正高工建築科教師張永翔與化工科教師張文瀚,帶領學生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賴育秀與林逸安,針對耐燃建材進行研究。他們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6塊纖維板,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的「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2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並紀錄每塊纖維板的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碳化距離。 研究結果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將在3.24至8.85秒內,自動熄滅,只會在纖維板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建築科學生洪宇珊表示,牡蠣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是空氣的1.5倍,容易沉降在下方,可以阻隔助燃物和燃燒物接觸。
師生指出,KTV、旅館、電影院等營業場所,建材必須使用耐燃裝修材料,若能利用牡蠣殼特性製作環保纖維板,運用於室內裝潢中,不僅可以解決每年1萬多公頓廢棄牡蠣殼被任意丟棄,也符合耐燃建材水泥板、石膏板、矽酸鈣板的要求,於火災初期時不易使火勢擴大。
109年5月11日《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報導】最近南北兩場火災奪走11條人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發現牡蠣殼能有效隔絕火焰,延緩火勢蔓延,進一步研發出新防火建材,這項創意技術日前勇奪教育部一項全國創意競賽第一名。
中正高工建築科學生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化工科賴育秀、林逸安,完成「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深具創意與實用性,日前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榮獲「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台北市錢櫃KTV與高雄市民宅,近來分別發生火災共奪走11條寶貴性命,觸發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參與研發,從牡蠣殼中碳酸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防火上製作出纖維板,應用於裝潢建材與輕隔間牆,發現火災時能延緩火勢燃燒,爭取火場受困民眾的逃生機會。
中正高工建築科教師張永翔與化工科教師張文瀚帶領學生針對耐燃建材進行研究,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6塊纖維板,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的「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兩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並紀錄每塊纖維板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碳化距離。
研究結果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將在3.24至8.85秒內自動熄滅,只會在纖維板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建築科二年級學生洪宇珊表示,牡蠣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是空氣的1.5倍)容易沉降下方,可以阻隔助燃物和燃燒物接觸。
洪宇珊說,KTV、旅館、電影院等營業場所建材必須使用耐燃裝修材料,若能利用牡蠣殼特性製作環保纖維板,運用於室內裝潢中,不僅可解決每年1萬多公頓廢棄牡蠣殼被任意丟棄,也符合耐燃建材水泥板、石膏板、矽酸鈣板的防火標準。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肯定這次建築科與化工科學生跨群合作學習,利用課程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完成具有環保概念的專題製作。
109年5月11日《人間福報》
【人間福報/高雄報導】上個月錢櫃KTV大火多人傷亡,最近高雄醫師世家五人命喪火窟,火災再受矚目。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研究發現,牡蠣殼中的碳酸鈣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能隔絕火焰。團隊以《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參加今年5月由教育部舉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在建築物室內裝潢中,常使用回收的木屑製作成纖維板,缺點是耐燃性低,一遇就大燒特燒反成助燃物。牡犡殼雖是廢棄物,但它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二氧化碳可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有防火的效果。
中正高工建築科教師張永翔與化工科教師張文瀚,帶領學生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賴育秀與林逸安,針對耐燃建材進行研究。他們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6塊纖維板,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的「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2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並紀錄每塊纖維板的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碳化距離。
研究結果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在3.24~8.85秒內會自動熄滅,只會在纖維板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建築科學生洪宇珊表示,牡蠣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是空氣的1.5倍,容易沉降在下方,可以阻隔助燃物和燃燒物接觸。
師生指出,KTV、旅館、電影院等營業場所,建材必須使用耐燃材料,若能利用牡蠣殼特性製作環保纖維板,運用於室內裝潢中,不僅可以解決每年1萬多公頓廢棄牡蠣殼被任意丟棄,也符合耐燃建材水泥板、石膏板、矽酸鈣板的要求,於火災初期時不易使火勢擴大。
109年5月10日《大成報》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 南北兩場火災奪走11人寶貴生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從台灣最常見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中,發現能有效隔絕火焰,延緩火勢蔓延,爭取黃金逃生時間,研發出新一代防火建材;這項發明技術參加今年5月由教育部舉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台北市錢櫃KTV與高雄市住宅,近日分別發生火災,奪走11條寶貴性命,讓室內裝潢防火建材再受重視,也觸發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參與研發,從牡蠣殼中碳酸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防火上製作出纖維板,應用於裝潢建材與輕隔間牆,發現火災時能延緩火勢燃燒,爭取火場受困民眾的逃生機會,做為師生此次專題製作的研究動機。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說,在建築物室內裝璜中,常使用回收的木屑製作成纖維板,缺點是耐燃性低,牡犡殼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只是無處可用的垃圾,但是因為牡犡殼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二氧化碳可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更可以達到防火的效果。
對於此次建築科與化工科二年級學生,跨群合作學習,利用課程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完成具有環保概念的專題製作,校長高瑞賢對師生給予肯定。
中正高工建築科老師張永翔與化工科老師張文瀚,帶領五位學生針對耐燃建材進行研究。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六塊纖維板,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的「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兩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並紀錄每塊纖維板之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碳化距離。
研究結果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將在3.24至8.85秒內,自動熄滅,只會在纖維板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建築科二年級學生洪宇珊表示,牡蠣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是空氣的1.5倍),容易沉降在下方,可以阻隔助燃物和燃燒物接觸。
KTV、旅館、電影院等營業場所,建材必須使用耐燃裝修材料,若能利用牡蠣殼特性製作環保纖維板,運用於室內裝潢中,不僅可以解決每年一萬多公頓廢棄牡蠣殼被任意丟棄,亦符合耐燃建材(水泥板、石膏板、矽酸鈣板)的要求,於火災初期時不易使火勢擴大。
中正高工建築科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化工科賴育秀、林逸安5位同學,完成《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深具創意與實用性,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榮獲「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109年5月13日《自由時報》
大火連奪命 高職生研發牡蠣殼防火建材參賽全國第一
【自由時報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台北錢櫃KTV、高雄大連街透天厝大火奪走11人寶貴性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從牡蠣殼研發防火建材,獲選本(5)月教育部「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中,「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於9日公布得獎名單,因應防疫分流打散到各校辦理,專題組103件、創意組67件作品獲獎,教育部長潘文忠錄影鼓勵得獎隊伍。
中正高工團隊「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發現牡蠣殼中碳酸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有效防火製成纖維板,應用於裝潢建材與輕隔間牆延緩火勢,爭取火場逃生時間。
建築科指導教師張永翔今天(13日)表示,與化工科老師張文瀚帶領二年級5名學生跨群合作,研究磨碎牡蠣殼與木屑等耐燃建材,依不同比例製作六塊纖維板,再根據「消防法施行細則」防焰性能試驗基準,2度進行防焰試驗,觀察紀錄纖維板燃燒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距離。
研究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纖維板,加入超過60%牡蠣殼屑即可防焰,著火在3.24至8.85秒內自動熄滅,殘骸只在纖維板表面燒焦,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擴大燃燒。
團隊成員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化工科賴育秀、林逸安;建築科二年級學生洪宇珊說,牡蠣是台灣重要養殖水產,牡蠣殼主要成分碳酸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為空氣1.5倍)沉降,有效阻隔與燃燒物接觸。
109年5月24日《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牡蠣殼化身防火建材,中正高工專題競賽奪冠
【教育廣播電台記者廖南瑛/高雄報導】近期不管是KTV或是民宅大火,都造成多位人員傷亡,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研究發現,牡蠣殼中的碳酸鈣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能隔絕火焰,因此團隊以《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中正高工建築科教師張永翔表示,在做裝潢經常會使用到的纖維板,主要成分是回收的木屑以及植物的纖維,在發生火災時很容易成為易燃物,一開始便在課堂中丟出問題,讓同學們思考是否能在纖維板中加入其他材質改善。之後化工科的同學提出想法,建議可加入成分為碳酸鈣的牡蠣殼,在高溫時會轉化為氧化鈣跟二氧化碳,能幫助降低可燃物的濃度,因此成為了同學們的專題製作主題。
他們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6塊纖維板,依據消防法規的規範,進行2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
中正高工建築科教師張永翔,研究結果發現,以碎木片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在3.24~8.85秒內會自動熄滅,只會在纖維板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這項兼具環保以及創意的專題研究,榮獲今年教育部的專題製作競賽─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的全國第一名,深刻展現技職同學們利用課程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實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