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5月19日《港都新聞》記者賴昌邦
109年5月19日《港都新聞》
牡蠣殼木屑 中正高工研發防火建材
港都新聞記者賴昌邦/高雄報導
防火建材也有新發現,中正高工師生以牡蠣殼製作出防火建材,這項發明技術還獲得了全國創意競賽第一名。中正高工師生將牡蠣殼敲碎後,再摻入不同比例的木屑當中,黏著成纖維板,燃燒的時候,火勢不至於擴大,也進一步達到防火的目的。
學生將收集來的牡蠣,經過處理之後,敲打成碎片,再摻入不同比例的木屑中,黏著成纖維板,透過餘焰測試,每塊木板的碳化面積,發現其中的奧秘。
張棚秝:「我們進行纖維板的防焰測試,將六個比例不同牡蠣殼的纖維板,進行六十秒的防焰測試。我們使用本生燈燃纖維板,60秒移開本生燈,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
由於燃燒時牡蠣殼中的碳酸鈣,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氧化鈣,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可以達到防火的效果。使用原本要廢棄牡蠣殼製作纖維板,也具有環保概念。
張文瀚老師:「我們在過程當中,可以知道牡蠣殼碳酸鈣的成分,如果受到加熱處理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個特性,我們化工科就是跟建築科,跨群科一起合作。」
林宗穎:「蒐集牡蠣殼,洗乾淨曝曬之後,我們就將牡蠣殼敲成碎屑,我們敲了一到兩個月,因為沒有比較好的工具,所以我們就用鐵鎚敲,敲的很辛苦。」
至於需要多少比例的牡蠣殼,師生們經過實驗發現,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就具有防火的效果,燃燒數秒後,纖維板上的餘火,就會自動熄滅,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張文瀚老師:「過程當中,那就是把牡蠣跟木屑,一起做混合,找出最好的比例後,測試防火性能,因為畢竟每種黏著劑的調配方式是不一樣的。」
這項研究動機,原本從一位同學家裡失火的經驗發想,經過老師的指導,研發牡蠣殼防火建材,獲得全國創意競賽第一名,也在防火建材的製程上,開啟環保材料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