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舞蹈博士。現任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曾任台灣舞蹈研究期刊第十五期主編。2019年出版專書《舞蹈身體、論述與能動性: 民族舞蹈熱潮在臺灣(1950s-1960s)》,文章發表於《臺灣舞蹈研究》《藝術評論》《大專體育》《美育》等期刊,並經常於DSA, WDA等國際舞蹈研討會發表論文。學術研究專長為舞蹈史、評論與文化研究,目前由國科會補助三年的研究計畫,聚焦於1970年代台灣現代舞實踐與身體文化之間的關係,特別強調當時盛行的「身體性」概念,追溯女性體育、教育舞蹈,以及1950至1970年代現代舞早期互動與發展的歷程。
現任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舞蹈博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學士
經歷
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秘書長(2023-2024)
國際拉邦動作分析師(2022~)
學術著作
張思菁(2024)。情愛顛狂之跨文化轉譯:從黎海寧《春之祭》到黃建彪《殘存》。舞蹈教育,22,3-12。
Szu-Ching Chang (2023) “Feeling the touch: Integrating sensations into dance activities for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in Stephanie Burridge, Charlotte Svendler Nielsen ed. Dance On! Dancing through Life. Routledge.
Szu-Ching Chang (2022).Evoking Kinesthetic Empathy: Legend Lin Dance Theatre and its Choreographic Motions. Journal of Korean and Asian Arts, Vol. 4, pp.33-51.
張思菁(2022)。從後青年到亞健康高齡:初探老年族群舞蹈教學基本準則。舞蹈教育,20,4-16。
張思菁(2019)。舞蹈身體、論述與能動性:民族舞蹈熱潮在臺灣(1950s-1960s)。五南出版。(ISBN 978-957-763-284-5)
張思菁 (2018)。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客的身體感知與實踐。大專體育學刊,20(4),295-308。
張思菁(2018)。舞蹈鮮師上杏壇。美育,123,68-74。
張思菁(2017)。平衡在舞與死的足尖上:電影《紅菱豔》中不斷旋轉的芭蕾伶娜。藝術評論,32,129-160。
張思菁(2014)。以身懷鄉 : 台北民族舞團之在地根植與移轉軌跡。台灣舞蹈研究,9,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