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紛飛苦楚深,醫者仁心濟蒼生。
國際攜手相扶助,福音傳播暖人心。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羅馬書 12:14-15)
這是一場由烏克蘭醫療團舉辦的特別座談會,主要探討了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在醫療和人道援助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座談會中幾位主要參與者分享了他們的經歷、感想以及未來計劃,展現了戰爭對烏克蘭醫療系統的深遠影響,以及國際間的協力合作如何幫助烏克蘭克服困境。
首先,一位來自烏克蘭的年輕醫學生Christina介紹了她的背景。Christina剛從醫學院畢業,目前正準備進入住院醫師階段。她同時也是烏克蘭基督教醫療協會的成員,自戰爭開始以來,她便積極參與協會的各項工作。她提到,由於戰爭的特殊情況,烏克蘭的醫學生不得不承擔比平時更多的責任,例如組織移動診所並為前線士兵提供醫療物資。這些經驗讓她深刻感受到醫療管理和溝通領域的重要性,甚至讓她考慮未來是否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而非臨床醫療。
接下來,座談會的另一位講者陳恒德醫師談到了台灣和烏克蘭基督教醫療協會之間的合作。戰爭爆發後,台灣基督教醫療協會迅速反應,開始募集捐款並向烏克蘭提供支援。兩國協會之間的關係在戰爭的推動下變得更加緊密,尤其是當烏克蘭協會向台灣提出醫療支援請求後,台灣方面迅速組織了一支志願者醫療團隊,前往烏克蘭提供幫助。這支隊伍的成功運作不僅為烏克蘭帶來了急需的醫療支援,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講者還提到,烏克蘭醫療系統目前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在戰區附近,醫療資源極度匱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自戰爭開始以來,已有超過1,600次對烏克蘭醫療單位的襲擊事件,導致數千名醫療人員的離開或死亡。此背景下,移動診所成為了關鍵的醫療服務方式,不僅提供醫療援助,還為當地居民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這些診所由基督徒醫生和志願者組成,對於戰爭中受創的烏克蘭人民來說,這些服務至關重要。
台灣方面的志願者隊伍在前往烏克蘭提供醫療支援時,面臨許多挑戰,例如交通不便、語言障礙以及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等問題。然而,這些困難都在各方努力下克服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最大的基督教醫院馬偕紀念醫院也積極參與了這一計劃,並派遣了多位醫療專業人員前往烏克蘭。當地的醫學生除了協助翻譯工作外,也在現場學習了寶貴的臨床經驗,這對於他們未來的醫療職業生涯無疑是極大的幫助。
烏克蘭方面的參與者強調,這種國際間的合作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烏克蘭教會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戰區的民眾提供避難所和人道援助,並通過福音傳播,為遭受苦難的人們帶來希望。烏克蘭基督教醫療協會也在努力將這些價值觀傳遞給更多醫療專業人士,並計劃通過與哈佛醫學院的合作,為醫生們提供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
最後,座談會中討論了未來的合作前景。雙方都希望這種合作能夠長期持續下去,不僅僅局限於醫療領域,還可以擴展到教育和教會建設等方面。特別是在烏克蘭戰爭持續的背景下,雙方都認為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並在各個層面上展開合作,對於幫助烏克蘭人民渡過難關至關重要。
這場座談會展示了戰爭如何促使國際社會聯手應對挑戰,也強調了跨國合作在提供人道援助和重建社會方面的重要性。透過這些努力,不僅幫助了當前的受難者,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2024/8/11 陳永信摘要 (Assisted by ChatGPT4.0, Ge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