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完成使命:譚維義醫師在台東的信靠旅程
時間:2025/11/21 18:30-21:00
完懷恩典行路東,
成扶病弱愛心中。
使承重任憑主同,
命託主恩行更隆!
意外的呼召:從非洲到台東的轉折
譚維義醫師分享了自己最初的宣教規劃與最終的落腳之地。他回憶起自己在醫學院讀書時,就開始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好的醫生,以及如何找到一位好妻子。他最終在學生會與一位微笑的女孩相識,兩人認真交往後,決定投身宣教。
1961年,譚醫師與妻子帶著四個孩子來到台灣。雖然他一直在為前往非洲做準備,甚至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例如他從未治療過瘧疾病例),但上帝的引導卻截然不同。他感嘆,人無法預知未來,但他認為上帝是為台灣預備了他。他發現,他的專業訓練背景與當時台東縣的六個原住民部落的需求完美契合。
人生的難題與耶穌的背囊
譚醫師用比喻來解釋他對於人生的看法。他承認人生非常複雜,有許多需要控制的層面,包括我們的工作、事業、習慣以及人際關係。他引用耶穌的話:「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耶穌教導我們如何過美好的生活。
他使用一個名為「釘子之謎」的玩具來比喻人生的難題,這個謎題是要求將許多釘子掛在一顆釘子的頭上。他將傳統的「軛」(Yoke)比喻為現代的「背囊」(Backpack),並強調我們需要將「好習慣」放進耶穌的背囊裡。他指出:「好習慣是好僕人,壞習慣是可怕的主人。」
他還提到快樂的秘訣:耶穌教導他,要知道如何快樂,就要讓別人快樂。在生活上,他們的收入仰賴別人的奉獻,從來沒有很多的錢,但他們「總是有足夠的」。他認為,當我們在生活中意識到自己的缺乏並轉向上帝時,這是好的,因為祂知道我們需要學習信靠。他鼓勵眾人「數算你們的恩典」,就像手上的珠子一樣,一一列出,就會驚訝於上帝所做的。
艱難的考驗與事工的成長
宣教士的生命並非沒有痛苦。譚醫師分享了家庭的重大考驗。他的第二個女兒的丈夫在睡夢中去世。她的兒子患有腦瘤,經過七次手術,最終也逝世了。他的大女兒的丈夫也在60多歲時因肝癌突然離世。他的妻子在過世前的12年裡,經歷了中風,只能使用助行器。面對這些「可怕的問題」,他堅信:「當耶穌與我們同在時,一切都會有所不同。」
在醫院事工方面,當他退休時,醫院面臨未來發展的挑戰,因為小型醫院無法獲得政府資金來進行複雜的骨科手術(如股骨盲釘術)。他沒有解決辦法,可他相信上帝自有供應。
後來,國家董事會召集了海洛德,他在台灣籌集了2300萬美元,成功建造了一座擁有新設備的200床新醫院。醫院現在不僅設有兩種癌症治療機,還擁有一隊福斯麵包車,沿著海岸線服務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日間照護和復健服務。他強調,現在醫院的理念是「高舉耶穌的十字架」,讓世人看見。
譚醫師總結時提醒,所有人都必須在上帝面前交帳,為祂賜予我們的生命負責。他期盼眾人都能「真正信靠耶穌的寶血」,稱祂為救主和主。他希望大家都有美好的人生,「有了耶穌,這會好得多。」
喻慶祥 (Assisted by NotebookLM and ChatGPT) 2025/11/21
飯前合照
勉勵大家
會前輕鬆談話
炯炯有神
豐盛大餐
釘子之謎(完成前)
認真解說
該怎麼做?
觀眾沉思
動手操作
就差一步!!
完美平衡~
釘子之謎(已完成)
直播區
大合照
機會難得
再來一張
每個人...都有故事
回顧大餐
報名踴躍,加開第二桌~
感謝琇玲醫師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