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不要跑到上帝前面 - 成亮 分享
時間:2024/9/9 19:00-21:00
祖母辭世痛心傷,認識基督路漫長。
仰望恩主求智慧,行道謙虛步更強。
慈愛永存常掛念,恩光普照倍堅剛。
法途雖遠心無懼,信靠主恩萬古長。
成亮在分享他認識基督信仰旅程的演講中,提到促使他開始認真思考生命從哪來往哪去的起因,是他與祖母的深厚感情,祖母的去世讓他決定去教會尋求答案,時年16歲。成亮將華人的多元宗教信仰分為三大類:獨一真神(如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等)、無神(如佛教)、和泛神(如道教)。他理性地選擇先去了解是否有獨一真神存在,因為如果有的話,他便找到了真理。若沒有,他可以退而選擇無神或泛神。至於他為何選擇到基督教會,則是源於早他一年多進教會的姐姐之生活見證,引動他的羨慕與好奇。
在基督信仰的探索中,成亮提到高一時,他困惑於如何認識肉眼看不見的上帝,因為相信的根基在認識。他反覆禱告,直到高二有一次聽到美國宣教士巴柝聲分享《聖經》舊約箴言第三章第五節至第六節: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這段經文令他感到上帝回答了他的疑問:要學習專心仰賴,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不要依靠自己的聰明,祂必指引你的路。在此之後,他開始繼續思考與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專心仰賴上帝,尤其是在做重大決定時。
高三填志願時,他認真禱告:如何選擇未來的方向?因為男怕入錯行。他將這個問題求告上帝,希望得到指引。在繳交志願表的前夕,上帝讓他突然得到一個理性上他完全可以接受的意念:成亮你的責任是將學校模擬考的成績努力提升,其他就安心交託上帝!於是他就按學校提供去年大學聯考各大專院校學系錄取的順序,從最高分抄到最低分,隔天就交了。之後他就專心讀書,相信上帝會安排他前往祂要他學習的科系和學校。他說相信絕大多數的基督徒都是事後諸葛,如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渡紅海,但基督徒都要仔細關注與反思事故發生的過程與事後結果等陸續發生的點點滴滴,才會驚覺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是行道者用其一生可驗證的真理。
成亮回顧了學習法律專業迄今的過程,坦言這並非當時他自己的選擇,他只是決定將可能影響他一生事業開展的選擇權交給上帝。當時他不清楚上帝為何要他學法律,但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明白上帝的安排,他分享了許多相關的見證,讓他感恩不盡。特別是讓他考進東吳,在基督教大學氛圍的熏陶下,他積極參與在校的學生福音工作,並在此過程中受到了牧師和基督徒教授家庭的深遠影響。他表示,信仰的成長過程充滿了事後回顧的頓悟,許多當時不理解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清晰。
成亮提到他從信主至今,一直在反覆思考如何與上帝同行。他認為「不要跑到上帝前面,也不要落在後面」是他信仰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學習。他解釋說,人與上帝同行的過程,常常會按己意不經意地超前行事,或拖延不前,而蒙福的信仰生活是要與上帝保持步調一致,沒有得到上帝予以的憑證,絕不輕舉妄動。
除了信仰的反思,成亮還特別強調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他提醒大家在追求學業或事業成功的過程中,不要忽視身體的保養,因為失去健康會使一切努力變得徒勞。他以個人的經驗為例,分享了在工作和學習中如何平衡生活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性。
在信仰生活的實踐中,成亮分享他在「做在最小的弟兄中,就是做在主身上」所得到的啟示與實踐心得,體會到真正的愛和順服。他意識到在家庭關係中,特別是婚姻和親子關係,每個人都有「最小的弟兄」角色,這意味著無論是在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中,彼此都是對方「最小的弟兄」,因為能滿足彼此所期待愛的源頭就專屬對方,無人能取代!而愛與理解都是雙向的,需要彼此終身用心學習相互理解、關懷和包容的功課;且必須真知道人的有限。他指出,只有彼此真認識基督的愛,才能真正維持這些關係的和諧,靠自己的努力永遠無法讓對方對愛的渴求感到滿足。
總結來說,成亮的信仰旅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學習的過程。從祖母去世後開始思考生命的相關議題,到選擇認識基督,再到在生活中實踐信仰的啟示與教導,他始終堅持專心仰望上帝,依賴上帝的指引,並在此過程中逐漸理解了信仰基督的真諦。這不僅是一種個人心靈精神的成長,也是他與家人、朋友、教會建立深厚關係的基礎。他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勵大家在生活和信仰中保持謙卑、專注和依賴上帝的智慧,務求真認識 祂。
2024/9/11 陳永信 摘要 (Assisted by ChatGPT4.0)
2024/10/10 成亮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