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搪是一種廟宇建築的裝飾技術,常見於臺灣的寺廟和宅第。這種技術涉及使用預先燒製的剪黏部件,匠師在施工現場不需要裁剪,直接組裝即可。淋搪的釉藥耐高溫,通常只要進窯燒製一次即可。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淋搪主要出現在北部的廟宇,而南部地區則仍然使用玻璃材質,後來逐漸擴大使用範圍。由於淋搪具有耐久、耐高溫、色澤鮮豔、施工快速等優勢,因此被匠師大量採用。

然而,淋搪的出現也使得剪黏中「剪」的部分消失,因此學界對於淋搪帶來的影響以負面居多。儘管如此,仍有一些匠師,如陳三火師,致力於傳承並創新這種傳統工藝。他們的努力使得這種藝術形式得以延續,並在現代社會中發揮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資料來源:樹仔脚玉敕寶安宮代天府、七股區樹林國小師生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