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經典與數位繪本創作
授課教師:何寄澎教授、李寶玲副教授
授課教師:何寄澎教授、李寶玲副教授
課程宗旨
2015年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的第十一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本課程內容規劃即建基於此,並透過「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從「內在」與「文學經典」出發,挑選6個主題,有層次、有系統的從個人逐步擴及到自然環境、社會永續的「人文關懷」課程講授將著重在引導學生掌握傳統文學經典中「人文關懷」層面,培養學生站在人文學科的角度,透過「觀察、分析、思考」關於「人類情感、道德、理智」等諸多面向,形塑學生對「人性」的同理與「經典」的共感後,訓練學生能將經典文學敘事轉譯為「數位繪本」,透過繪本創作,結合數位科技,得以闡釋、發揚古典文學中的現代意義。
講師:AI系統架構師 洪仲玄
講座內容:講師說明生成式AI的商業價值與實際應用場景﹐並介紹Stable Diffusion的工作原理,以實例帶領學員實際操作。
講師:台灣小說家、編劇、散文作家 楊富閔老師
講題:從文字到圖像——《機車媽媽》的繪本製作
講師:郭翰錡老師
講題:繪本的種類及發展趨勢
講師:AI系統架構師 洪仲玄
講座內容:講師說明生成式AI的商業價值與實際應用場景﹐並介紹Stable Diffusion的工作原理,以實例帶領學員實際操作。
講師:逢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 陳義芝老師
講座內容:人文關懷經典與數位繪本創作課程講座本次講座說明有關「文學的轉譯」,為什麼要有「文學的轉譯」,「文學的轉譯」如何進行及注意事項。
計畫教師成員至課程觀課,了解課程進度。
計畫教師成員至課程觀課,針對修課學生發表「經典文本轉譯作品構想書」提案報告給予意見及反饋。
邀請計畫教師梁雅英助理教授擔任共時教學授課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下學期欲開設之「數位文創與AI生成」課程內容。
旺想世界
製作者:李崇嘉、陳禾睿、張紫晴、洪郡珝
創作理念:因注意到社會中對意見的多樣性的包容度不高,容易造成對立,故創作出此故事來強調其重要性。
作品價值與社會貢獻:對大眾來說,這故事可以讓民眾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而對於消息的認知,也要避免一昧的盲從,在能力所及去追求事情的真相,非聽信謠言,傳達激進的言論,帶起意識形態,去分化社會,而對於兒童來說,正值易受他人影響的年紀,這篇故事藉由盲從跟風的現象,所招致的結果,來體現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故事裡理想鄉中各具特色的狗彼此互相尊重包容,也反映出世界上不同的種族、民族、思想,也反映學校不同個性的同學們,而故事的核心思想將呈現歧視、霸凌醜陋的一面,以此作為借鏡,來使讀者覺察人性黑暗的一面,並強化讀者對不同個體的包容性。
小企鵝Lucky尋親記
製作者:謝依庭、李臻、張芝毓、黃珮綸、劉佩嘉、林珈羽
創作理念:以桃太郎和杜子春這幾個故事改編為創作的基礎,在故事中運用桃太郎去冒險而收穫夥伴和杜子春受到種種考驗後,領悟出沒有任何東西比親情重要等內容,去加以改編,希望兒童能夠以此故事引申出在遇到不同的困境以及不同的人事物時要如何做取捨。
作品價值與社會貢獻:設計給小朋友的繪本,不分小朋友的年齡層,下至學齡前、上至滿12歲的兒童。用簡單的小故事,引起小朋友的反思,建立小朋友思考的習慣,並培養自己的價值觀。提前培養小朋友的創造力與思考能力、培養下一代的人文素養、運用AI技術,達到人文文本與科學技術的結合、給小朋友精彩的童年。
貪心的國王
製作者:邱語婷、林洢安、郭宇心、楊佳欣、劉可謙、黃姿樺
創作理念:我們創作概念是以大方向的環境保護為主,以寓言故事的架空世界展現,若對環境無止境的濫求,不採取任何行動彌補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
作品價值與社會貢獻:這本書的特別的故事架構是以寓言故事的架空形式。讓孩子以另一個世界的悲劇,反思自己世界該如何避免,體認到環境保育的重要性。預期達到促進社會環境包容以及自然環境的包容及成長,傳達屬於這個世界本應該做到的「環境保育」、「環境永續」的理想之境。
心靈之光
製作者:王宥文、黃苡晴、許程翔、謝育錚、薛亦善
創作理念:我們想要透過日常生活中有可能見到的談話,來讓大眾看到這些所謂五十步笑百步的情況是時常在日常發生的,以此來讓每一個人都有審視這些行為的機會和判斷能力。這個故事的創作概念注重於結合現實生活和奇幻元素,通過豐富的場景和情節傳遞正向價值觀,同時在隱喻和暗示中提供讀者思考的養分。
作品價值與社會貢獻:通過深入人心的情感敘事,引導兒童理解和接納差異,培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同時在社會層面上為兒童提供了心靈成長的指引,這是一個富有教育價值和深刻啟示的兒童文學作品。
一起學筷子
製作者:陳姿蓉、吳巧婷、黃宜芹、傅姿蓉、江曼綺、王治情
創作理念:參考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進大觀園》以及《拙效傳》並進行改編。角色的部分我們打破性格的刻板印象,加入一些小朋友喜歡的魔法元素,再以筷子比賽為主軸讓劇情串聯,表達出我們想要展現的主題 包容以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作品價值與社會貢獻:這部繪本中蘊含著許多啟示,比如故事中的動物形象都能打破讀者的刻板印象,讓人出乎意料,可以使讀者去探索和思考不同的生活觀點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故事中的主角樹懶雖然動作「笨拙」、「緩慢」,但是卻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屬於自己的特長,那便是擅長種植農作物的手法和擁有讓食物變好吃的魔法,這便能讓讀者明白「每個人都有其擅長的領域」的蘊意,而且讀者還能在看繪本的同時與故事中的樹懶與烏龜一行人一起學習怎麼使用筷子。此外,通過筷子大賽也能得知原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使用筷子,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因此應該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去包容和接納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最後兔子教導不會使用筷子的樹懶和烏龜一行人使用筷子,以及大家一起陪伴他們練習的情節也能讓讀者從中學習到不只要包容他人,也要有不吝嗇教導他人的態度,從而促進社會環境的和諧與包容度。
動物會說話
製作者:莊旻諺、吳國清、吳宗彥、簡嘉佑、江家佑
創作理念:夢境中的奇幻冒險,靈感來自於《桃花源記》的友善與未知元素,強調社交、友誼和冒險的元素,以及這些元素如何通過與動物朋友互動而得以展現。
作品價值與社會貢獻:在故事中,小明透過與各種動物建立友誼,不僅提升了社交能力,還學會傾聽與理解,並從動物的生態習性中了解自然環境。這些經歷讓他體會到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並激發對環保的意識。同時,動物們構建的和諧社會成為他的避風港,呼應著友誼、合作與理解的價值觀,啟發讀者建立友善的人際關係。小明的冒險故事讓小讀者產生情感共鳴,從中獲得成長,也呼籲他們尊重自然、實踐環保,並以創意和善意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格雷歷險記
製作者:賴怡珊、謝洵貞、張瞳葳、吳宜霖、季岑薇、曾映霖、
創作理念:這個繪本以狼和松鼠的角色塑造出一個美好的故事, 向讀者傳達即使處在人們思想都充滿既定印象的社會, 人也能受到包容, 擁有不受刻板印象所影響的友誼和生活。故事呈現了人生中的轉變和可能性。狼能在松鼠的包容下找到美好, 這象徵著內在善念的力量, 同時也讓他體會到動物間互相關懷的重要性。這個故事傳遞了一個訊息: 每個人都有可能改變, 或許只需要一點點的善念、一次意外的相遇, 或是走出舒適圈去看看這充滿包容和善良的世界, 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也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本繪本透過秋天森林的場景營造暖的氛圍,也揭示故事劇情會是正面的、好的結局。主角設定為狼,希望打破狼兇惡的外型設定,讓兒童明白內在往往比外在重。
作品價值與社會貢獻:傳達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環境的包容。
這個繪本以狼和松鼠的角色塑造出一個美好的故事,向讀者傳達即使處在人們思想都充滿既定印象的社會,人也能受到包容,擁有不受刻板印象所影響的友誼和生活。故事呈現了人生中的轉變和可能性。狼能在松鼠的包容下找到美好,這象徵著內在善念的力量,同時也讓他體會到動物間互相關懷的重要性。這個故事傳遞了一個訊息:每個人都有可能改變,或許只需要一點點的善念、一次意外的相遇,或是走出舒適圈去看看這充滿包容和善良的世界,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