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州首府,面向馬六甲海峽,為前海峽殖民地的一部份。15世紀建立王國,明朝稱為滿剌加國,1511年,被葡萄牙所滅,後來先後成為荷蘭及英國殖民地,1824年,與檳城及新加坡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建立海峽殖民地,即三州府。
現存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城市,2008年城區與檳城被列入世遺,充滿殖民地時期的建築物,特別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物。
市內有巴士及的士連駁,但舊城區面積較小,而且景點集中,故可步行前往不同景點。
馬六甲市內並無火車站,最近的火車站是離市區北部約 38 公里的淡邊火車站;但長途巴士的班次則較多,而且更接近舊城區。馬六甲有一國際機場,但規模較少。
到訪年份︰2014
標誌中間用紅、藍色的背景,代表當地著名的古堡,紅、藍色代表馬六甲州旗及馬來西亞國旗。黃色的馬來短劍垂直放置在標誌的中間,由南洋鼷鹿扶著。南洋鼷鹿同樣在馬六甲州盾徽上出現,代表當地有特色的動物或吉祥物。
馬六甲旋轉塔,可俯瞰整個馬六甲舊城區的景色
馬六甲唐人街,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中,有六次駐節馬六甲,在當地設立「官廠」,因此雞場街及其週邊成為當時華人遷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區。
雞場街除了依然處處可見許多結合中式南洋建築風格的古樓,亦是一條商店街,當中古城雞飯粒是馳名的食店,總店設於雞場街。
雞場街的馬來語源於馬六甲皇朝的人物,Hang Jebat,因背叛當時不得民心的馬六甲王而被殺。馬來西亞內有不少設施以Hang Jebat及其好友Hang Tuah來命名(馬來傳說指Hang Tuah殺害Hang Jebat)
位於馬六甲舊城區中心,因廣場週邊有多棟紅色建築林立,因而又名「紅場」,建築物大多是荷蘭人在17世紀所建。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廣場中心迴旋處有南洋鼷鹿的塑像,南洋鼷鹿是馬六甲紋章的護盾獸,典故源於馬六甲皇朝開國君主拜里米蘇拉於馬六甲河見到南洋鼷鹿努力踢野狗落河而決定於此地建立城市。
紅場中央為一座紅色鐘樓,附近有座建有一座1934年的維多利亞女王噴泉,是1904年為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所建 。
建於1753年,是為取代聖保羅教堂而建,目前仍是當地人禮拜的場所
半圓形立面上的鐘塔和風標是英國人統治後加蓋的,為了讓教堂變得比較英式
位於廣場上的深紅色的建築,建於 1641 年至 1660 年之間,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現包含了馬六甲歷史博物館、人種博物館及文學博物館,惟到訪時博物館進行維修。
由葡萄牙人於1511年興建,用以防範舊馬六甲皇朝反擊而建成,位於聖保羅山山腳。
後來荷蘭人佔領馬六甲時仍加以利用,在英國人佔領時被拆卸,只剩下聖地牙哥門,因此整個遺跡面積不大。
聖保羅教堂就座落於聖保羅山。 1521年時建成,為一葡萄牙將軍興建。荷蘭人接管馬六甲後,它被改稱為聖保羅教堂。 1753年基督教堂建造完畢後被棄置。
1553 年時,聖法朗西斯葬於此,後來,他的遺體才被移往印度,這裏亦豎立了一座他的大理石雕像。
馬六甲文化博物館,座落於聖保羅山山腳,是一座仿造的木製馬來蘇丹皇宮的建築,除介紹了馬六甲及蘇丹皇宮的歷史與文化外,也有來自馬來西亞不同地方的民俗展品及傳說,當中包括Hang Jebat及其好友Hang Tuah的故事。面積不算太大,但展品種類頗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