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灣西部,神奈川縣首府,是日本五大都市之一。
在江戶期間,橫濱已經開始發展,但至幕未(1859)橫濱港開港,橫濱迅速發展成為關東重要的港口及商港。
鄰近東京,因此有到訪東京的遊客會安排進行一日遊。同時不少日本著名機構都在橫濱設有分公司。
開港後,因商港和幕府故意讓外國人居住於橫濱,因此當地建有不少西洋風格的建築;除了西洋建築,當地亦擁有全日本規模最大的中華街。
橫濱市交通便利,因接近東京,所以兩地有不少交通工具連接。雖然市內沒有機場,但與羽田機場十分接近,可以乘坐機場巴士及鐵路前往。
橫濱站是橫濱市鐵路交通的中心。JR東日本有多條路線在市內行走,東海道新幹線亦在新橫濱站停靠。大手私鐵中,京濱急行電鐵、東急電鐵、相模鐵道皆有線路途徑橫濱,各間私鐵以直通運行的方式互相連結。
橫濱的市營地鐵雖然只有兩條路線,但已經連接市內多個地方;而且市營巴士及各鐵路公司附屬巴士公司及其他鐵路線都在市內行走。
到訪年份︰2023
市旗呈白色,中間呈現一個紅色的菱形,菱形取材自日文「濱」的片假名。
橫濱市區保有不少西式建築,雖然當地在明治時期已經開港,但1923年關東地震對橫濱的破壞巨大,因此現存的建築多建於1920年代或之後,包括橫濱三塔︰神奈川縣廳 (1927)、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1927)、橫濱稅關(1934)
當地政府活化歷史建築,加以利用,而且獲得國際性奬項。
現館址於1904年落成,為橫濱正金銀行總行舊址,設計者妻木賴黃,亦是紅磚貨倉的設計師。建築物呈巴洛克風格,外牆上有許多雕塑,既顯示一種權威,亦似乎有意向外國人展示日本的文明程度與歐洲多國接軌。
建造於明治與大正時代之交。當時的橫濱港的建設已經飽和,故以近代化港口為目標進行改建。1911年2號倉庫竣工,而1號倉庫建成1913年。
紅磚倉庫有鐵骨結構的連廊,擁有日本最早的工業用升降機和避雷針、消防栓等設施。自建成後一直用作倉存,直至1989年結束。1992年政府開始對其改造及復修,至2002年,建成以紅磚倉庫為中心的橫濱紅磚倉庫公園,向公眾開放,作商業及社區活動用。兩棟建築既保持了歷史的風貌的,且時兼具現代的抗震和防火能力。2010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物古蹟保護獎。
位於橫濱市中心近海濱地區的商業區地段。以21世紀的環保都市作基本方針。區內的電線、電話線、光纖網絡、自來水、下水道和暖氣系統等基礎設施全部預先設置在地底的共同管溝內。全部街道均有種植樹木。
區內設有鐵路連接橫濱站,區內建有著名機構的大樓,亦有不少空地,有待發展,可見未來當地更具規模。
位於山手町的一群西洋建築,因當地曾經是洋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因此建有自己國家特式的建築。
這些建築除了是外交官宅邸外,亦有當地商人的居所,另外,當地亦建有教堂及外國人墓地等公共建築。
港見丘公園位於元町東邊的小山丘上,由園内的瞭望台可以見到橫濱市景及大橋,是瞭望的橫濱港口的絕佳地方處。
公園以西洋風格建造,園内除了有典雅別緻的歐風建築像是橫濱市英國館及山手111號館,也設有大佛次郎記念館、神奈川縣立近代文學館等文化設施,與附近的西式建築群合。
橫濱以東沿岸原為橫濱港的一部份,現改變成公園及休閒用地,同時亦展示橫濱的特色。除了紅磚倉庫外,還有象鼻公園(其實是防波堤,因外形與象鼻相似而以此命名)及山下公園,可觀賞橫濱海景。
Gundam factory 位於山下公園附近,當地建起一個1:1的高達模型,旁邊有小食店、及模型店。
位於橫濱市中區山下町一帶,由於首批定居當地的華人是與歐美商社及銀行做生意為主,所以位居外國人居留地的附近,當地的華人以祖籍為廣東人的為主,是日本三大唐人街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橫濱港開港後,部份中國商人在橫濱定居。隨時間發展,華人定居地的規模越來越大,並在周圍建造了關帝廟、中華會館、中華學校和牌坊等,成為當地一個重要的地區。現在成為橫濱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不少日本人都慕名前往當地品嘗中菜,包括燒賣、菜肉包以及小籠包。
橫濱的總鎮守神社,神社內祭拜天照大御神,也被人們尊稱為「關東的伊勢大人」。1870年落成,建造此神社主要是「為了讓橫濱人民不忘記日本的民族性格,供奉保護國家的天照大神,作為橫濱的象徵和人民的避難所。」
雖然建築呈現日本傳統神社特色,但亦有現代化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