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四十二字母。法門因由

華嚴字母是華嚴經體、相、用的音聲,聽聞華嚴字母的誦持能夠清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讓我們能夠「同圓種智」,「同圓種智」就是有如同佛圓滿的智慧,能夠發起和佛一樣的慈悲願力跟信心。

這四十二字母出現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哩,善財童子在旅行參學『菩薩行、菩薩道』的過程中,拜訪一位善知識,他的名號是『善知眾藝童子』 ,華嚴四十二字母,即是善知眾藝童子,所成就的【字解脫法門】。這個殊勝難得的法門「因言而入,因字而得」,能以四十二種音波,成就一切有為、無為之法。這是全方位的種子字,過去諸佛因此成就。

華嚴境界有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法界、事事法界。其中事事無礙法界即是能將世俗諦及真義諦相互圓融,無二無別的一真法界,而行者若能依此四十二華嚴字母修持念誦,足能契入華藏智海。

南懷瑾老師的叮嚀

華嚴字母的唱念,屬於佛法修持八萬四千法門中的觀音圓通法門,也是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音聲的軟修方法。

修持觀音圓通法門的主要菩薩,即眾所周知的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從耳根圓通的圓照三昧,得到緣心自在,因此入於自性實相的法性之流,成就菩提正覺。

南老師特別提示修行者須重視的,是能夠將音聲與生命科學,結合《黃帝內經》等傳統經典相研究,並通過身心實證,獲得自利利人的成果。

南老師叮嚀唱念要點,供學人參究:

一、身心投入,一念至誠。

唱念在文學上叫讚頌,佛經上有時名之為讚嘆。嘆不是嘆氣,拉長聲的謂之嘆,讚嘆不是悲傷的長聲短音,文字上要明白。嘆也不是哭一場,而是文學上所謂「曼詠」,像唱戲拉長聲的唱,拉長聲代表感情之至切,自己的心量和音聲都進入空靈的境界。要注意,華嚴字母及其前後的禮敬讚嘆和回向偈,都是連著下來的,在意識上觀想,念頭這樣一動,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每一處都有佛,每一佛前都有我在禮拜、讚嘆、供養,一切功德也回向給十方三世的眾生。

唱念時,一字一句表達佛所說的意思,全部身心都要投進去,老老實實的透過阿賴耶識的種性,至誠專一,這是我一再強調的。大家只要精神專一,虔誠恭敬,依我所示心氣合一的方式念誦,便能轉趨清凈,給人莊嚴自在的感受。由音聲轉念的修法,音聲即是念,念動聲動,保持初基的一念清凈,分秒不可絲毫懈怠。

二、心氣合一、聲氣合一、身心合一

唱念是一種很柔軟、溫和的修練方法,不要以為唱念沒有什麼,以為它是小小法門、軟修法門而已,若這軟修法門修得好,一字音中,一即一切。 今天你如果有煩惱,心中有痛苦,到佛前一站或一跪,虔敬讚嘆的放開一唱,要掉淚要哭,你就哭著唱,所有心中的濁氣、業氣,全部都把它唱出來,超越練氣功的吐故納新,很容易清凈就現前,進入空幻三昧的境界裡去。尤其在高山頂上,無所顧忌與掛慮,開懷唱之,天地人我皆空,才知道音聲海確是既微密又美妙的解脫法門,《楞嚴經》觀世音菩薩的觀音圓通法門正是現成寶貴的一例。

唱念時,切忌為了唱誦而唱誦,重要的不在於音與調,而在於自己發出聲音,同時耳根回向聽自己的念誦聲,一個字一個字,聽得清清楚楚。如果中間有其他雜念妄想來,不要管它,不要擔心,自然會清凈下來,並可達到初於聞中,然後入流亡所。

三、正見、正修

唱念這一方法,確實是為住山真修行用的,不是稀稀鬆鬆供人娛樂的音樂。以前叢林住眾多,為求方便,古德將佛經中的梵文音韻統一整編,配上法器,供大眾一起熏修,後來逐漸演變成音樂性質,忽略了它實際的修行功用。

唱念的作用是改變你的身心氣脈,其實也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最樂,唱念完了,當下寂滅現前。平常要求空,達不到空,唱念完了,空的境界自然現前。空的境界,就是清凈,你要認得啊,是個境界。唱的時候也是個境界哦,當你唱「阿...」,你的氣自然回向旋流,那是個境界,也很專一、清凈。

華嚴字母大家應用心研究,其中轉音的道理,與氣脈的修持大有關係。

以「阿」字為例,拉長音時還是「阿」音,轉音時不可加上花腔,也不可變成別的字音。雖然轉成別的字音好唱也好聽,但已形同一般世俗的歌唱,在生理上不合氣脈原理,而心理上也失去梵唱那種恭敬讚嘆的情操,心一散亂,所有唱念修行的利益都要大打折扣,這一點極為重要。華嚴字母每個字都有平、上、去、入四階,而四階中又各有四音,這是所謂的八音。練習純熟的人,自己可隨心所欲而唱,循此悟道,乃至方便度人,妙不可言。

華嚴字母形音義聯想對照表

華嚴字母雙右旋字輪

字輪說明

字輪字體為悉曇字(古梵文),字體援用悉曇協會分享之字體樣本,重新進行設計,以雙輪方式呈現,中央為庇盧遮那如來(華嚴經法會教主)的種子字,外輪中線(12點鐘方向)為第一字,順時針右旋一周後,進入內輪,依相同方向右旋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