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三隨

佛門對生命輪迴有非常完整而詳細的正知、正見,人生結束前的『臨終』,是這個生命之旅的『結束』也是另一個生命之旅的『開始』。 是一種生命學習的輪迴,在真正能超脫前,靈識會沉溺在六道中生生世世輪轉不止,像是隨著業力方程式輪轉的無盡迴圈。

決定生命下一個去處的依據,佛門稱之為『隨』,最傳統的分類,稱為『臨終三隨』。

臨終三隨

「臨終三隨」,就是人斷氣之後,投胎轉世所依隨的現象。「三隨」就是「隨重業」、「隨習氣」、「隨臨終一念」。

「隨重業」:個人生前所做的,若是重的惡業,一斷氣,就即時墮入地獄,甚至還沒有斷氣,神識已經到地獄受刑罰。看起來他是躺在病床上,受病苦折磨而哀叫,其實神識已經在地獄接受刑罰了!如果這個人生時做很多善事,應該升天或再出世做人,享受富貴,一斷氣就上天或出生在人間,不經過中陰身。

「隨習氣」,就是「隨習慣」:一個人平生沒有做特別重的善事或惡業,但是他平常有某種習慣,死後自然就隨著這種習慣去投胎轉世。

「隨臨終一念」:就是生時沒什麼重的善惡業,也沒有固定的習慣,但臨終之時特別想念著某種境界,那麼,他就會去那種境界投胎轉世。比如臨終時非常專一思惟善的道理,那麼他斷氣當下,就生天或繼續做人,來享受善的福報;若斷氣的時候,突然生起非常瞋恨的念頭,往往都會墮入三惡道,或是做毒蛇猛獸。

如果一個人生時沒有學佛、修行,但臨終時有人為他助念,引起他念佛的心念,這樣他命終就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阿彌陀佛也會率領著觀音、勢至等清淨海眾,來迎接他。

內容轉載自 http://www.淨土宗.org/淨土宗導師/演講摘錄/臨終三隨.aspx

佛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文學考古,是可以隨社會文化演進而調整的學問,能成功地調化人心,有用的法,就是好法,佛門有一句『神通』不敵『業力』,『業力』不敵『願力』,所以在淨土法門的 『信、願、行』中,就強調人們的『願力』可以引領人們『隨願』、『帶業往生』。

法鼓山 聖嚴法師開示:

佛教認為人過世之後,是依四種原則決定他的去處。

一是隨重往生,隨他生前所做善惡諸業中最重大的,先去受報;

二是隨習往生,隨他平日最難革除的習氣,而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三是隨念往生,隨亡者命終時的心願所歸,善念則轉生人間、天上,惡念則轉生三惡道中;

第四隨願往生,發願學佛則往生佛國淨土,或轉生人間繼續修行。


內容摘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 法鼓文化 2010.02.01 ISBN:9789575985059

觀音村一路行來堅持營造念佛與茹素的理念,在出家師父帶領下,全區茹素,用護生飲食來與有情眾生結善緣、積善業,在佛法薰修方面,人人見面的問候語就是一句恭敬的『阿彌陀佛』,此外,每周一、三、五早上舉行佛堂共修,每月舉辦小型的法會,全園區廣設佛號機,24h 輕聲地放送佛號,在梵音裊裊的氛圍裡生活,茹素念佛,是許多人求之難得的安養靜修環境。在這樣的環境安養天年,追隨佛菩薩,也是許多明理崇孝的向佛子女們衷心的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