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課肯定學的到東西,而且學完會發現這門課的應用相當廣泛,一定在未來的研究上成為一大助力
可以依照上課時做的筆記,再看著原文書補足筆記,做一個大型統整的筆記。
最佳化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但老師會顧及同學的狀況適時調整,所以可以大幅減少學習時的痛苦。 我認為是相當值得修的一堂課!
學習的過程永遠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學習的心態以及學習的要點,考試成績永遠不是一切,最重要的還是獲得了什麼。好好的跟著老師走,回家花點時間複習,雖然會有點累,但我相信翁老師的課會讓你收穫滿滿,除了讀書閒暇之餘要讓自己好好休息、好好睡覺、好好吃飯,記得喝水,以上。愛健家。
從證明中理解整個函式的來由、概念和用途,並非只理解命題和證明過程。
多看一些影片輔助學習
教授不建議研究生修這門課是有道理的,真的要分配好時間 (*同學誤解了,這是門對研究很有幫助的課程,老師是建議沒辦法同時花時間做研究並認真修課的研究生最好別修,以免時間管理不佳兩邊一起掛掉,並不是建議所有的研究生不要修啦,而且通常研一主要都是修課,投入一門數學課好好走過是很值得的。另外這屆的高分群有6個都是研究生,包含全班最高分⭠這在研究所課程不多見就是!
上課認真聽,回家好好做筆記跟讀懂觀念,大概就能掌握一大部分了,雖然這是一門不好讀懂的課,但是跟著節奏的話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
努力讀書!!不要輕言放棄!
確實作筆記很重要,尤其要做到自己回去複習能完整了解的程度,所以要記得留下自己的想法,才不會忘記。
課後還是要看原文書補足自己缺失的內容,並重新驗證自己的理解。
這門課連貫性很大,如果可以的話,建議上完課的那天(or那週)就把這週教到的定理找課本的Example或課本後的Problem來寫,或是要先自己先推導一次也可,順序看個人喜好。
我覺得最佳化的學習,除了透過習題掌握各種方法使用步驟與方法,了解每一個方法對應問題的使用動機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我認為就是要積極整理老師上課內容與搭配課本相互對照,然後自己蓋住思考寫下自己的詮釋,這樣才能確認自己對觀念的掌握度。
每週都要認真複習消化當週上課內容,如果可以每次上課前都先複習上次的內容更好,確認自己有理解及跟上,有問題要提出搞懂,老師很熱心的!
老師很讚,而且對教學充滿熱誠,如果真的有心想要學習的話,可以選這堂課,一步一腳印跟著老師,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
跟著老師的課堂做筆記,回家自己看課本思考對照,跟著老師上課分享的方法走,有不懂的想辦法處理,跟著老師的步調一定沒問題。
我覺得課本搭配筆記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做筆記的部分加上自己的理解之後回去重看的時候會好很多,如果只是想知道怎麼操作的話就是看演算法跟練題目,但透過這堂課可以理解背後的原理或是想法,才不會好像什麼都不知道就根據演算法而已。
我覺得這堂課會需要一些線性代數和微積分的基礎,雖然是從幾何切入但可以從代數上看到要往哪個方向走才可能找到最佳解,以及用微積分確認函數或集合有沒有符合前提假設,有再繼續往下分析。然後思考理論中作的假設為甚麼需要,如果不符合會發生甚麼事也蠻重要的。特別有感的是聽老師上課再回去看原文書可以省很多時間,因為脈絡很清楚,細節老師也會補充,自己讀真的有點吃力。
老師每個禮拜的大家來找碴很有用 可以在上面問問題 老師會在上課一開始的時候回答 會知道別人的疑問是什麼 或是他發現了什麼問題 很有趣
跟著老師上課一步一腳印,真的能學到很多新東西,建議大家一定要在老師上完課後48小時去把課本對應的地方看過一次,這樣能很有效率的把東西熟記起來,東西雖然難,但讀懂後真的會豁然開朗。
如果看到數學就害怕就不應該唸通訊才對哈哈。這堂課滿滿都是數學,需要花不少時間整理吸收,難度很高,但老師人非常好,都會隨時關心學生進度並適時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上課模式。
跟著老師的進度每個禮拜都把筆記run過一遍思考其中的內容,並能提早就提早把手寫作業跟程式作業完成,會發現更能融會貫通上課的內容,並且在考試前準備考試會更得心應手,不會有從零開始讀不完的感覺
大家加油,可以多修一些不同領域的課找出自己喜歡的領域
玩樂之餘也要記得讀書,線代要讀好。要運動,別受傷
分數雖然會稍微看重,但感覺也沒有沒有分數會世界末日,我覺得做人態度、怎麼跟他人相處、還有時間分配(哪些事是重要的,優先處理次序)也很重要。雖然我還是不太會,還是什麼都想要,但希望以後能學會(改變
若是不看課程本身的難度,可以感受到老師教課的細心與耐心,並且在課後也有在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所以我覺得老師值得推薦,還有盡量要跟上課程進度,要不然落後就十分辛苦
可以上YT看相關影片來幫助理解概念,但缺點是影片所用符號可能會跟課堂不一致。每週上課做筆記是個好方法。
希望學弟妹也能上到老師的課,對數學重拾熱情,雖然有一堆符號並不是太友善,但如果頓悟了(我至少有幾次)會有巨大的幸福感的 :) 雖然課程和量有點距離(甚至有些燙),但有很趣,推~
上課未必懂,使用的教科書幾何部分很難懂。閱讀課本的時候可以先看定義、先看定理相關結論(略過證明),然後再從例題和作業理解想法(很重要!)[PS] 這位同學還將整個課程的思路地圖寫下來分享,可惜沒辦法key上來...sorry...
一期一會,錯過可惜
老師上課非常用心、仔細講解、互動性很強,課堂上問問題都可以當面解惑,且消息理論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大家可以踴躍選修。
把學習態度從“修過”改成“學到東西”那個上課的感覺會不一樣 做好學習規劃,每週都要複習釐清學到的內容 基礎跟不上要趕快補,再拖就會被甩很遠
老師非常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回饋,也非常樂意接受建議,第一次看到有教授願意在課堂上公開口述並且回覆學生的建議,非常重視學生的看法。
我覺得機率學的基礎建立,對於操作運算以及抽象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更有感覺的從數學式中捕捉核心意涵,並應用在實際問題的分析。
上這門課,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必要的。公式的部分即使一時不懂也沒有關係,但一定要先熟悉各個名詞的意義和符號的意思。這樣才能避免因為陌生的英文加上陌生的符號而導致上課時無法跟上進度。
我覺得可以在上課前把原文書先看一 次,可以幫助上課的時候理解上課內容。然後如果研究主題跟polar code有關,建議認真好好學好這門課,很有幫助。
這門課需要機率的基礎,若對於基礎不是那麼好的會有點吃力,但透過每周交筆記會更容易掌握重點,逐步提升自己對這門課的理解。
這是一門有趣的課, 可以對機率有不一樣的體會, 雖然這一門課不容易, 但老師可以講得很清楚, 這樣自己讀的話可以輕鬆很多, 盡量修自己可能會很吃力的課程, 這樣之後碰到的話可以省很多力氣。
這門課也許會消耗掉大部分"自由時間",但這門課努力確實能夠得到相對應的分數。 這門課偏理論導向,所以上課不要忘記"想"。
老師在課程期間會有三次的課後想法,要好好把握,必須要先讓老師知道哪邊教的是學生不太理解的 期中考沒考好不用擔心,不要擺爛+老師動了想救你的心,就能順利通過了。 最後還是一句話,愛老師
可以學習到消息理論的基礎,但也會了解四大理論的脈絡,數學會稍微多一點,但比較複雜的推導或是觀念老師會特別說明和補充。整體來說,雖然消化內容要花不少時間,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老師上課也很有趣,有興趣的話可以修
這堂課老師講課方式非常清晰很好理解,建議可以搭配原文書去讀,會有許多反思對學習幫助很大,不管是課前預習或者課後複習都有不錯的學習效果,每周都有交筆記的作業,老師會給予反饋,可以知道你目前學習狀況,目前為止遇到最用心的老師。
如果可以的話,當天就要做完當天的筆記,無論是自己做筆記的方式如何,像是全抄板書啊、拍板書之類的,總之都要寫點自己的理解在旁邊,以便之後回來看筆記還看得懂,做完筆記之後就打鐵趁熱,可以寫1-2題老師指定的回家作業或是看看原文書的練習題,試著做做看,我覺得都會對當天課程會更加理解。
消息理論這堂課一開始可能對有些人會覺得有些抽象,像是會一直問這到底怎麼想到的,無法說服自己,很難看下去的問題,因為和之前通訊學科直接討論訊號處理的觀點與操作明顯不同,因此建議有出現這個問題的同學,先不要想太多,多花一點時間看課本結合老師上課的說明以及勤昨筆記,讓自己慢慢習慣跟接受消息理論數學框架與操作,一段時間,你就會突然看得懂之前的概念與操作是在做什麼,千萬別中途放棄。
如果自制力或是行動力不高的人可能就要考慮這堂課程適不適合,因為跟以往上課模式不同(需要整理筆記)再加上如果悟性不高有可能會糾結一個點導致分心,其他該學的就會進度落後,雖然說老師上課十分有趣但是如果一個地方卡住還是會導致整體進度落後,而且此堂課不是說考試前抱一下佛腳就可以扛起來的,考題內容是十分彈性的因為消息理論可以結合到很多東西,所以如果平時不夠努力又想拿高分數爽修課這堂就不適合,但是老師人很好,也可以跟老師約時間討論問題或是下課也可以找老師討論,愛老師。
根據我修習這門課的經驗,我有幾個小建議給學弟妹們參考: 1. 注意老師在介紹專有名詞或定理使用的 "描述",這些描述其實都藏有背後的理解 2. 最好每次上課前至少要稍微回顧上一堂課的內容,舉例來說星期四上課前最好先複習星期二上課的內容 這是因為每次上課學的東西通常會承接之前的內容,複習能幫助我們理解新東西 3. 由於上課內容資訊量很多,最好在每一個大主題結束時,回顧一下我們在這個主題學的東西。多做這件事情好處尤其在學期末可以體會出來 4. 勇敢在上課時發問,與老師討論,有疑惑當場解決可以減少後續很多麻煩 祝學弟妹們都能快樂學習 !!!
加油 !
要在加油
不要累死自己,要適時休息
認真讀書,總有些效果
記得回頭看看自己走了多遠。
大學真的很少有這麼認真的老師了,希望學弟妹好好珍惜。
雖然老師要求的事情很多,但總比學期末成績跟知識兩頭空來得好
好好把書讀完,學弟妹大二上好好玩,課業跟社團是可以兼顧的!
學弟妹們加油啊啊啊~課業很辛苦,所以如果感覺到壓力的話,就去運動吧٩(˃̶͈̀௰˂̶͈́)و(吃點心的會變胖...
學習的目標不在於僅僅掌握解題方法,而在於深入理解背後的原理與意義
老師上課很用心,上課認真聽講必能收穫滿滿
有什麼事想做就去做,再讓自己變強的同時也能體驗更多東西,or也要lie點不一樣的,累了也可以躺下休息
在其他科很吃力的話,放下相對穩定科目的成績的追求,生活會比較輕鬆
上課講思考過程要認真聽,對理解很有幫助,也能更好的知道用這個方法能解什麼題目
作筆記可以減少在考試前讀書的時間,也比較容易有印象
筆記一定要每個禮拜跟著做 會輕鬆很多~ 證明跟推導要看 要理解為什麼
一步一步跟著老師的步調走,會有收穫的,除了成績一定還能收穫其他東西!
筆記要寫,重新想過再整理觀念會很有幫助,習題課也很重要,可以找出沒有注意到的重點
想跟學弟妹說要好好念書有努力有回報,沒回報也不要氣餒要堅持到底。 想對未來的自己說不要做會後悔的事。
請學好微分方程,如果你還想在工程領域混的話^_^ 尤其是拉普拉斯轉換,學得好的話,電路學在開關電路上,就可以從頭拉到尾
好好抓住有人願意帶領自己在學習層面進步的機會,這需要時間的累積,所以要耐性的度過一些痛苦的日子,就算你不想要,也請好好對待如此用心的老師!
系上的課程內容還是需要大量練習來鞏固的,純看書等要實際操作時就直接當機了
做好時間管理,才能跟上每週的進度,就算分數不高也不要感到很挫折,盡力就好
老師教得很好,希望大家不要辜負老師的用心~
主要還是筆記該做還是要做吧,之前的考試里感覺把算式和解題過程背完,考試就會寫了,但當真正要考觀念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讀懂這門課。而筆記是一個能梳理觀念非常好的工具,就我而言,當我可以把課本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寫在筆記裡時,基本上我就知道現在所教的內容在幹什麼了。而且記筆記後也比較不容易忘,考試前節省了很多時間。
微方是一門要花時間的科目,理解問題比重複解題會讓你在這堂課學得輕鬆,此外教授的各種幫助是因為教授對於傳道授業解惑有熱忱,然而這不是無止盡的,學生也必須給予教授回應,形成正回授,才能學習風氣成長。
希望學弟妹能夠認真上健家的課,老師認真的很好,有哪個老師會在你考期末考的時候給你吃蛋塔 希望我之後能夠在課業上多用點心,也希望之後遇到擊敗人的時候能應對的更好,最好是不要遇到
祝大家在學校可以找到讓自己比較舒服的讀書方式,然後對同學好一點大家互相幫忙,但不要幫伸手牌! 希望未來的我可以像比這學期做得更好,做事跟休息平衡,達成我的目標,還有希望有在學校交到真正的朋友,如果沒有的話希望未來可以每個禮拜都回家
憑良心說健家的課與電路、電子跟資結比起來確實是最累的,每週上傳筆記、週三考完以為自己暫時解脫但週六又開始趕筆記複習考試,如果考試考的不好可能壓力會更大一些。但期末反觀這個過程我發現我是真的在過程中收穫很多很棒的東西,超乎預估的成績另說,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壓力自處、放過那個每學期爆修24學分刷爛成績的自己、好好審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用一個更加怡然自得的心態面對課業才能收穫的更多。當然健家在學期中說這些我也覺得都是廢話不相信,想說身處通訊系怎麼可能不內卷,但在經歷身心崩潰與重新調整後才發現其實當初教授說的話都有一一應驗。
學弟,微分方程很重要,加油。
多練題目(?
再多花點時間
要對得起最初自己那顆加入中正大學的初心
可以先把微積分的基礎打好,然後觀念要先懂再解題
要看課本的字,因為為何如此做的原因都有寫,看完整個任督二脈都通了
微積分和線代好好學,知識會一直堆,以後科目都會用到
記得來上課
好好的反思讀書意義,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麽生涯目標
不要像我一樣天天待宿舍耍廢,多多做些好玩的事情
有算就有分,不要懶惰
Follow class and learn how the professor think while teaching. You will benefit from it.
記得上課要抄筆記
乖乖看書,練習題目
希望學弟妹可以認真一點,大四還在重新真的很可悲
微分方程要好好唸,老師人很認真很nice,一定要認真讀
記得寫作業,有寫差很多
解題目之餘要多看看解法、理論的思路
多做練習,熟悉各種技巧用法,練習太少就一定不熟悉
要多了解原理,不要只會算題目
好好珍惜好老師,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好好珍惜大學生活!
多寫題目
課本很重要,一定要買,然後上完課就先讀一點,避免積累太多
不要太擺爛
學弟妹要珍惜這堂課呀,老師人真的很好
能夠多理解原理及由來,而非只會解題
有問題就問老師,問就對了
可以多聽老師的話複習,多練習一些題目,應該可以體會到老師說的進步
注意心理健康!有問題了要有敏銳的直覺,心理諮商預約最快隔天就能約到,別猶豫快去!
*老師先前在海大的學習成果追蹤調查也包含一些對同學有幫助的資訊,不妨讀讀、參考一下不同學校學生的選組與學習狀況。再次強調,學習不要太過功利,成績只是一時的表徵,並不能完整代表一個人的特質、能力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