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4,天氣晴
我們懷著滿心期待,踏入了馬來西亞砂拉越美里市的美里客家公會。迎接我們的是秘書長楊春德先生、副主席黃能喜先生以及福利主任陳偉明先生,他們的親切笑容,馬上讓我們感受到客家人熱情好客的特質。
在交談中,我們了解到,美里地區有七個客系公會並肩而立:美里客家公會、大埔同鄉會、河婆同鄉會、會寧同鄉會、廣寧公會、龍川同鄉會以及嘉應五屬同鄉會。
不同的客家地緣背景透過這些公會串聯起來,共同維繫著客家人互助、共榮的傳統。成立於1955年的美里客家公會,今年六月更迎來歷史性的突破——終於買下屬於自己的新會所,坐落於新月路旁。這個空間不僅成為會員們的「家」,樓下還能出租,為會務永續提供經濟支援。
隨著社會變遷,語言流失成了客家社群共同的憂慮。楊秘書長坦言,現在許多年輕父母習慣用華語與孩子溝通,讓客家話在家中逐漸消失。美里客家公會正思索透過趣味化的客語課程、工作坊,吸引年輕一輩回到母語懷抱。這不僅是保留語言,更是保留一種身份認同。
儘管挑戰重重,美里的客家人仍然保留了許多傳統節慶,如天穿日這個專屬客家的節日,每到農曆正月二十左右,就會做「補天穿」年糕,以祈求風調雨順。這份堅持也延伸到中秋、冬至等其他華人傳統節日,體現了對祖輩文化的深度認同。
公會特別準備了多道客家美食款待我們。鹹客家菜粄用花生、豬肉、香菇作餡,口感豐富;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客家擂茶。美里的擂茶以花生打底,加入豆腐、長豆、豆干、菜脯、深脆和米飯,初入口時微苦,但很快回甘,吃得出客家人吃苦耐勞後的甘美人生。而我們還聽到廣寧客家人獨門料理——沙姜雞和炒鹽豬肉,光聽就讓人口水直流。
楊秘書長還特別說明,傳統擂茶講究「手工研磨」,用木杵將食材的香氣完整釋放,這是機械化無法取代的細膩工藝。
在交流尾聲,秘書長分享了公會未來的願景:打造「客家文化走廊」,透過文字、圖片與文物,向更多人展示客家歷史、生活與智慧。同時,他們也希望與台灣及其他國家的客家團體攜手合作,透過線上交流、紀錄片製作等創新方式,讓客家文化不僅在馬來西亞,也能在全球舞台上發光。
「再苦不能苦教育。」這是客家社會的共識。公會每年都會舉辦學優獎勵金頒發儀式,鼓勵年輕人努力向學。此外,他們還為樂齡成員定期舉辦慶生會、配合其他團體舉辦捐血活動,展現社會責任感。青年團與婦女組也活躍於各項活動中,為公會注入年輕動能。
這一天的探訪,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那份重視教育、勤奮堅韌、彼此扶持的客家精神,都像深埋心底的種子,在每一位客家人心中持續發芽。
.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總會 / 協力指導
#義守大學 / 計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