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68週 第66~67篇
(當篇讀經:林前十五29~44)
第68週.第四日
第六十七篇 對付復活(三)
當日讀經:林前十五29~31。
29不然,那些替死人受浸的,將作甚麼?若死人真不復活,為甚麼還替他們受浸?30我們又為甚麼時刻冒險?31弟兄們,我指著我為你們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所有的誇耀,鄭重的說,我是天天死。
肆 復活的道德影響
一 若沒有復活
禱讀:
林前15:31 弟兄們,我指着我爲你們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所有的誇耀,鄭重的說,我是天天死。
生命讀經:
復活這個事實與我們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實際上是在於復活。不但如此,我們基督徒的盼望也在於復活。若沒有復活,就沒有盼望,我們就是地上最可憐的人。
基督的復活也與神的行政有關。神聖行政的執行乃是在於我們對基督復活的經歷。我們若沒有基督在我們裏面作復活的生命,就無法成爲祂身體上活的肢體,以執行神的行政,好使基督作王,直到祂征服了祂一切的仇敵。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來看復活的道德影響,(林前十五29~34,)以及復活的定義。(35~49。)
肆 復活的道德影響
我們已經看見,二十至二十八節可視爲插進的話;那麼,二十九節就該聯於十八節,而三十至三十二節該聯於十九節。
一 若沒有復活
在二十九節保羅說,『不然,那些替死人受浸的,將作甚麼?若死人真不復活,爲甚麼還替他們受浸?』『替死人受浸』的意思是替已死的人受浸。這不該是初期召會普遍正式實行的,乃是一些信徒個人的行動。這些信徒關切死了的人,他們可能已經相信主,卻沒有在死前受浸。他們這樣作,是盼望這些死了的人在主回來時,能從死人中復活,(帖前四16,)因爲受浸很強的表徵復活。(西二12。)使徒用他們所作的,加強復活的真理。然而,這不是說,他認可一些信徒替死人受浸。
林前十五章二十九節的『替』字,實際上是代表的意思。有些信徒的親戚、鄰舍、朋友也相信了主,可是沒有受浸就死了。某些信徒因着愛他們,就代表已死的人受浸。這不是使徒所教導的;但我們從召會歷史得知,雖然這種實行不普遍,卻有信徒這樣實行。一位信徒代表另一位已死的信徒受浸,這件事實表徵他們很強的相信復活。受浸表徵死、埋葬和復活。若沒有復活,如果基督徒僅僅死了、埋葬了,爲甚麼還會有人代表已死的人受浸?有人會替已死的人受浸,這件事實指明他們相信、盼望已死的人會復活。保羅題到這種實行,作爲對『沒有復活』這異端之反駁的一部分。這裏保羅似乎是說,『若死人不復活,爲甚麼別人替他們受浸,來表徵他們會復活?』這就是保羅在這裏的意思。
在三十節保羅繼續說,『我們又爲甚麼時刻冒險?』若沒有復活,爲甚麼保羅容讓自己時刻冒險?爲甚麼他天天冒生命的危險?相反的,若沒有復活,他就該享受今生的生活。
在三十一節保羅接着說,『弟兄們,我指着我爲你們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所有的誇耀,鄭重的說,我是天天死。』這裏的死意思是冒死,面對死,並向自己死。(林後十一23,四11,一8~9,羅八36。)
哥林多的信徒,乃是使徒冒生命危險所結的果子。在他們身上,使徒能以此爲誇耀。現在他指着這誇耀,鄭重的對他們說,他是天天死。使徒以哥林多人是他冒死所結的果子爲誇耀,這誇耀是在基督裏,不是在他自己裏,因爲他的勞苦不是憑着他自己,乃是憑着基督。
保羅好像一個當兵的,在戰場上冒死。他爲神的國爭戰,爲着哥林多人的緣故天天死。他來傳福音給他們,乃是冒死。他在哥林多時,乃是天天死。保羅來到外邦世界的哥林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世界反對猶太人的東西,也反對基督徒的東西。然而,保羅天天冒死,爲要把福音傳給他們。但因着他甘願天天死,哥林多的許多人就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