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樂行童軍百周年 香港童軍第412期 2018年8月
樂行童軍的誕生 PDF
文:月刊副總編輯 蔡嘉俊
1917年英國童子軍總會通過成立一個新支部,訂名為Senior Scout,以保留年紀已達15至18歲的童子軍。但由於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新支部很快便因為領袖短缺等原因而告終。
後來,貝登堡勳爵汲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童軍為前線軍人提供休息和娛樂的「童軍小屋」(Battlefield Scout Huts)的經驗,將新支部的主要對象改為18歲以上的青少年,特別是從戰場回來的年輕軍人。1918年8月,貝登堡勳爵在英國童軍總會的Headquarters Gazette (《會刊》)中首次提及Rover Scout。同年9月,英國童軍總會推出Rules forRover Scouts 小冊子,介紹樂行童軍的組織及制服等,標誌着樂行童軍支部正式成立。1919年11月,貝登堡勳爵撰文介紹樂行童軍支部的特色,並提出它是童子軍運動內的第三個漸進式支部,以戶外活動和服務(服務自我、童軍運動及社會)為支部特色。
1922年,由貝登堡勳爵撰寫的Rovering to Success 出版,該書就青少年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建議,亦列明了樂行童軍的目標、方法、組織及規條等。
香港樂行童軍運動
香港樂行(羅浮)童軍運動始於1922年,不過因人數不多而未能獨立成團,只以樂行(羅浮)小隊形式附屬於童軍團。而第5旅(Roving Fifth)則可能是全港首個以樂行(羅浮)活動(Roving)命名的童軍單位,該名字首次出現於1922年4月英王太子訪港時於總督府受檢閱的名單中,當時亦只有第 5 旅同時設有樂行(羅浮)童軍。
早期的羅浮童軍制服
1917年Senior Scout肩章
早期羅浮童軍肩章
1960年代使用的樂行童軍帽章(左)及會員章(右)
1980至1990年代樂行童軍制服上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