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名稱:自我覺察系列活動
📍授課年級:三年級(3位)、四年級資優學生(1位)
📍課程節數:共 10 節課
📍教學領域:情意發展、自我認識與社會互動
📍對應課綱學習表現與目標(依據特教領綱):
【特情 1a-Ⅱ-1】能表達自己的一些特質。
【特情 1b-Ⅱ-1】能指出自己喜歡做與不喜歡做的事情。
【特情 2a-Ⅱ-1】能說出一些情緒名稱。
【特情 2a-Ⅱ-2】能描述造成情緒反應的事件。
學生能透過繪圖具象化表達內在的情緒經驗。
學生能區辨與命名不同的情緒感受,並理解情緒與經驗的連結。
學生能發現自身特質、優勢與特有的行為風格,建立正向自我認知。
學生能透過繪圖具象化表達內在的情緒經驗。
學生能區辨與命名不同的情緒感受,並理解情緒與經驗的連結。
學生能發現自身特質、優勢與特有的行為風格,建立正向自我認知。
探索內心的小世界──「情緒樹」與「自我地圖」
課程的第一堂課,帶著學生們踏上了探索內心的小冒險。課程一開始,透過輕鬆活潑的方式介紹了「情緒樹」與「自我地圖」兩個概念,孩子們都充滿了好奇。
接著,我請同學們回想最近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並鼓勵他們將這些事件寫在情緒樹的樹枝上。當學生們開始用不同的顏色把當時的情緒畫在樹葉上時,教室內充滿了創意與活力。最後,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情緒導致的行動,每個行動化成樹上的果實,學生們專注地完成自己的情緒樹。
四年級的同學製作了「自我地圖」,透過畫畫和書寫的方式,發揮聯想力,用不同的建築聯想、表達出自己的興趣、專長和個性特色。
情緒樹來了動物好朋友!
課程中特別加入了動物元素,希望能讓情緒表達更生動有趣。我向學生介紹了松鼠和小鳥,告訴他們動物們會根據樹上的行為果實決定要不要靠近。
學生們開心地將自己喜歡的動物,畫在情緒樹上,好的行為旁畫出靠近的松鼠,不太理想的行為則畫上躲開的小鳥。孩子們甚至為動物朋友寫下讚美和提醒,讓整個圖畫氣氛輕鬆活潑。
最後的小組跨年級分享活動中,孩子們踴躍交流,從動物朋友的視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行為也讓學生們印象深刻!
說故事時間-課堂發表!
課程中運用心智圖或列點式的方式組織自己的想法,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有許多的創意,例如我夢到、我走到大樹下,發想的過程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創意,在組織想法時可以寫出自己要講的內容,自信的展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