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名稱:壓力怪獸與減壓魔法書
📍授課年級:三年級(3位)、四年級資優學生(1位)
📍課程節數:10節課
📍教學領域:情意發展(依據《資賦優異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
📍對應課綱學習表現與目標:
【特情 1a-Ⅱ-1】能表達自己的一些特質。
【特情 2a-Ⅱ-1】能說出一些情緒名稱。
【特情 2a-Ⅱ-2】能描述造成情緒反應的事件。
【特情 2a-Ⅱ-3】能學習用合適的方法來因應情緒反應。
學生能夠具象化表達壓力與情緒的來源(透過壓力怪獸創作)。
學生能反思自己與壓力互動的模式,並學會選擇適當的調適策略。
學生能透過創作《減壓魔法書》,表達個人的壓力調節方式與學習成果。
我們常說「孩子也有壓力」,但他們真的知道那是什麼嗎?
我希望設計一個「孩子可以畫出來、說出來」的學習過程,讓「壓力」這個抽象又沉重的概念,變成一隻「怪獸」,他們可以觀察它、描述它,甚至跟它對話。
這樣的設定不僅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也讓他們學會與自己的壓力共處,而不是壓抑它。
接著,我們一起進入「魔法學校」,學習不同的減壓魔法,並編寫屬於自己的魔法書。這是一場心靈的練習,也是成長的軌跡。
孩子們一開始對「壓力」感到模糊。我引導他們思考:「你覺得壓力長什麼樣子?」「它在哪些時候會出現?」
🎨 他們開始在圖畫紙上,畫出有尖牙、眼神兇狠、顏色鮮紅的怪獸,並為怪獸命名。有孩子畫出一隻「唸書怪」,還加了滿滿的考卷貼紙。
其中一位學生這麼寫道:
「我的壓力怪獸常常對我說:你一定會考不好!我覺得好煩,它一直叫我去讀書,可是我真的累了。」
這句話讓我意識到,孩子的壓力來自「對自己的期待」,而非來自他人。
我們一起嘗試深呼吸、音樂冥想、畫畫、肌肉放鬆等技巧,並記錄在「魔法書」中。
三年級孩子熱衷創作自己的魔法人物:有人設計「放鬆泡泡術師」、也有人設計「咕嚕咕嚕音樂神」。
四年級的學生則能進一步思考:「我最常的反應是逃避,那我能不能試試找朋友聊天?」
他寫道:
「我發現每次找朋友說一說,壓力怪獸就會縮小一點,雖然它還在,但不那麼可怕了。」
最後一節課,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減壓魔法書》,輪流上台介紹自己的怪獸、壓力來源與應對方法。有孩子分享後說:「我覺得我變勇敢了,因為我可以說出我不開心的地方。」
台下的孩子也會回應:「你那個方法我下次也想試試!」
這讓我知道,這些不是「成果發表」,而是心靈力量的誕生。
反思
這六節課,我看見孩子從「我不知道怎麼說」到「我願意說,也會試著做些事讓自己舒服一點」。
創作變成一種自我了解的過程,而魔法書,不只是作品,更是他們的「情緒護照」。
下一階段我會帶他們繼續前行,從情緒調適走向自我成長與價值探索,讓這段魔法旅程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