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名稱:無用發明創造力工作坊
📍授課年級:三年級(3位)、四年級(1位)
📍課程節數:共 4 節課(彈性學習課程 / 情意發展 × 創造表達)
📍教學領域:創造思考、表達溝通、自主學習
📍對應課綱學習表現與目標(階段二 / Ⅱ):
【特創 D-Ⅱ-1】能在安全和互相尊重的氣氛下進行創意活動。
【特創 D-Ⅱ-2】能說出創意與生活的關係。
【特創 D-Ⅱ-3】能舉出生活中具有創意的事物。
【特創 D-Ⅱ-4】能利用不同素材創作簡單的創意作品。
【特創 D-Ⅱ-5】能表達自己創作的想法與構想。
學生能在安全、開放、尊重的學習環境中,發想創意點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生能觀察生活問題,從中找出「不太有用但很好笑」的發明動機。
學生能使用繪圖、紙材、回收物進行創意實作,製作出無用但有趣的「怪發明」。
學生能清楚說明自己的發明目的與使用方式,並從同儕的作品中欣賞多樣的創意表達。
課程設計理念
在這門課裡,我們不是要做出拯救世界的發明,而是要在「沒有用」的包裝下,探索創造力的可能性。
我發現孩子常常太習慣「做對的事」,反而不敢「亂想一下」,而創造力的起點,往往正是在那些「胡鬧一下也沒關係」的時刻中萌芽的。
「無用發明」提供了一個心理空間,讓學生從生活中發掘荒謬的小問題(像是「筆常常滾走」),並發明一個非常不實用但令人會心一笑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課程讓創造力回到孩子的語境中,也讓「創意不是很遠的東西,而是每天都可能出現的靈感」。
我放了一段介紹《無用發明王》的影片,學生們邊笑邊問:「這個真的有人會用嗎?」「這好像我爸媽!」
我引導他們:「那你有沒有生活中覺得很煩的小事?」
孩子們開始寫下自己遇過的怪煩惱,像是:
書包總是找不到東西
鉛筆掉下來一直滾
午休睡不著太無聊
然後我們把這些問題轉化成「發明點子挑戰卡」:
🌟「為了解決鉛筆滾走的問題,我發明了——會自動找回主人的鉛筆拖鞋🐾!」
我提供各種材料:紙、吸管、瓶蓋、棉花棒、回收盒……讓孩子自己選擇要怎麼構造自己的發明原型。
孩子們進入創作狀態後非常專注,有人還會互相請教:「你覺得我這樣黏住會不會太誇張?」
四年級學生除了實作,還加上「使用說明書」:畫出使用步驟+擬聲音效:「咚咚—嗶嗶—筆回來了!」
我們舉辦一場【荒謬發明發表會】,每位學生要向大家說明:
發明的靈感來源
這個發明的功能(或不功能?)
製作中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
每位學生都成了自己發明的小小代言人,甚至互相給「投資建議」XD
「我想把你的發明拿去改成我的版本,好不好?」
「我覺得你那個可以用在上課偷吃東西,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