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5日「臺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正式成立,由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李崇信主任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2008年與中華民國啟智協會、瑪利亞基金會於9月15日召開「住宿服務發展之趨勢與準備」研討會中,與會機構代表共同討論形成共識發起「身心障礙機構服務何去何從?」連署行動,針對「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標準」等法規新舊法令規定的銜接,以及機構因應減床之後需改做日間照顧、社區居住等服務, 要求內政部於9月30日「機構聯繫會報」提出具體說明,以免機構無所適從。
2008年11月承辦「內政部97年度赴荷蘭觀摩考察身心障礙者家庭照顧及支持服務計畫」,實地參訪荷蘭國家提供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服務模式,及相關民間團體推動辦理情形,同時拜訪阿姆斯特丹社會住宅聯盟。
2009年執行「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品質指標發展與專業能力提升計畫」研究案,以發展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品質指標、規畫社區居住與生活人員訓練課程、建構社區居住與生活督導模式。本案獲內政部公彩補助。
2009年3月與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合辦「積極性支持」Active Support:高密度支持需求者居家自主生活方案研習活動。
2009年出版「當我們同在一個社區」社區居住宣導手冊。本案獲內政部補助、永慶房屋贊助。
2010年4月與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合辦「荷蘭社會福利暨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包括辦理去機構化與個人成果評量工作坊,並取得出版POS個人成果量表中文版版權;而本研討會也是台灣首次針對社會住宅政策的探討。
2010年8月26日聯合崔媽媽基金會、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等NGO共同發起成立「台灣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同時將「住盟」簡稱捐予社會住宅聯盟,本聯盟簡稱改為「社區居住聯盟」。
2010年10月與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合辦「2010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研討會」,邀請夏洛克博士Dr. Robert L Schalock 主講「智能障礙:定義、分類與支持系統」新定義;組織面臨的挑戰及因應之道。
2011年3月與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瑪利亞基金會、陽明大學衛生與福利政策研究中心合辦「機構轉型成功之要件及步驟研討會」暨「個別化服務計畫擬定之整合與線上運用工作坊」,邀請荷蘭Arduin基金會執行長Jos van Loon分享其成功完成去機構化轉型經驗,從收容360人的教養院,將服務使用者一一轉至社區居住的歷程。
2011年於10月3日聯合國世界人居日辦理「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德國、荷蘭、丹麥、韓國與日本等六國十二位講師來台分享,會後由陳美鈴常務理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率外籍講師及NGO代表,拜會馬英九總統,遞交「2011社會住宅國際會議共同宣言」 。本活動獲內政部營建署補助。
2012年12月於國立台中特殊教育學校辦理「2012社區居住宣導及觀摩活動:體驗友善城市 認識社區居住」,邀請瑪利亞基金會社區居住中心林網市主任主講並導覽社區居住服務。
2012年12月辦理「用影像記錄,有效導入PCP及積極性支持:2012居住服務實務操作影片 有獎徵選」活動發表會,評審團從十件參選作品中選出五組優秀作品,仁愛晨曦中心獲得評審一致最高分,同時獲得發表會當天票選之最佳人氣獎。
2013年4月15日發表台灣社區居住單位辦理情形之調查結果,表揚辦理優異之縣市政府:台中市及新竹市,以表彰推展社區居住方案之努力,為支持障礙者融入社區生活之友善城市。
2013年4月與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瑪利亞基金會合辦「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實務工作坊」,邀請荷蘭Arduin基金會資深實務工作者Remco Mostert介紹生活品質的八大領域及POS訪談訓練。
本案獲合辦單位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經費支持。
2014年3月舉辦「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服務倡議十周年慶: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服務模式分享研討會暨第一屆智青居住權論壇」,邀請臺中市政府社會局、瑪利亞基金會、啟智技藝訓練中心、仁愛基金會、德蘭啟智中心、黎明教養院分享多元化社區居住支持案例,同時由陽明衛福所周月清教授發表針對全台86個居住單位416位住民及其家長的居住權益問卷調查結果,並舉辦第一屆智青居住權論壇,共有50位來自北中南東的社區居住住民齊聚一堂,分享社區生活經驗,並發表個人觀點。
本案獲衛福部社家署補助。
2015年9月舉辦「從CRPD檢視台灣身心障礙者居住權與生活品質」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挪威、荷蘭、日本專家,分享各國去機構化歷程,約220人參與,其中2成參與者為障礙者及其家屬。
本案獲衛福部社家署、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補助,合辦單位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經費支持。
2016年8月有鑒於社區居住方案為夜間服務工作,優秀人力難覓,也難以穩定,因此辦理「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服務專業督導工作坊」至今,沒有間斷。每季輪流至各參與者之組織辦理,包括瑪利亞、德蘭、蘆葦、心路、瑪喜樂、立達等單位之督導、主任、社工及資深教保員參與,共同交流與學習。
本案曾獲臺中市政府社會局補助,合辦單位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等組織之經費及場地支持。
2017年4月辦理「CRPD倡議策略與基礎法律工作坊」,邀請王國羽教授、崔鳳鳴博士主持,使用哈佛大學CRPD專案中心出版之「我們有人權」手冊,演練倡議表達的三種方式,共25位參與者,包括11位服務使用者、1位家長及11位支持者、2位社家署工作人員;並完成實作分享。
本案獲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哈佛大學CRPD專案中心(外籍講師交通及鐘點費)補助。
2017年3月提出CRPD國家初次報告之民間回應報告,並於10-11月份邀請社區居住住民共同出席國際審查會議。
本案獲陽明大學衛福所周月清教授、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區居住中心協助辦理。
2018年11月與瑪利亞基金會合辦「社區居住自我選擇權倡議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荷蘭、日本講師分享去機構化歷程與現況,並首次發表「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方案」之成本設算,倡議政府應提高人力補助經費,以利方案發展,讓障礙者有機會選擇住在社區。
本案獲衛福部社家署補助、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經費支持。
2019年8-9月,為落實CRPD,多元支持成年智障者獨立生活與融入社區,辦理一系列「社區居住方案及專業知能課程計畫」,其中「社區居住方案的理念與經營課程」,原訂50位名額增至67位來自各地之政府承辦人及社福夥伴參與;為提升方案服務品質所辦理之POS-A訪談員訓練初階班、進階班課程,共72人次參與,有過半數進階班參與者認為自己已可以擔任訪談員。此系列課程將成為每兩年辦理一次的居盟工作計畫之一。
本案獲臺中市政府社會局補助,合辦單位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之場地及茶點支持。
2019年10月7日世界人居日,當天辦理「認識社區居住方案與自我倡議培力計畫」,安排住民參訪豐原安康段社會住宅,並邀請暨南大學王育瑜副教授主持認識CRPD及居住權,參與的住民共10位,其中4位男性、6位女性,支持者9位,分別來自花蓮、台北、新竹、彰化、台中。這10位住民將成為自我倡議種子,在居住權議題上持續培力,成為居盟回應CRPD第二次國家報告之替代報告的共同撰寫人。
本案獲衛福部社家署補助,合辦單位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之場地及茶點支持。
2020年9-12月,辦理「社區居住住民自我倡議培力計畫」,延續並擴大培力對象,包含一場種子培力活動、兩場「居住選擇權 自我倡議論壇」,及一場焦點團體,本活動安排參訪台中太平育賢段社會住宅,以認識住宅政策,參訪瑪利亞及立達社區居住家,以認識社區居住方案,並由王育瑜副教授帶領規劃個人的居住藍圖與實踐計畫,共37位服務對象參與。
本案獲臺中市政府社會局補助,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中教區附設立達啟能訓練中心協辦。
2021年承攬衛福部社家署採購標案「109 年度因應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 19 條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融合社區之調適輔導培力及發展計畫」,辦理CRPD工作坊、編輯出版「我想要去外面住!身心障礙者由全日型住宿機構轉銜社區服務指引手冊」,以及「我要去外面住!社區居住易讀手冊」,邀請專家委員巡迴訪視輔導辦理「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融合社區之調適計畫」之縣市政府及社福組織。
2022年接續承攬衛福部社家署採購標案「111年培力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逐步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9條計畫」,執行CRPD工作坊、巡迴訪視輔導融合調適計畫承辦單位,並於12月16日辦理成果交流會。
2022年11月8日自我倡議培力青年前進立法院,與吳玉琴委員辦公室共同辦理「我的居住權利 我想告訴政府的話」座談會。15位青年上質詢台提出9項訴求,獲得主持人孫一信主任大力協調支持及社家署、營建署、內政部地政司官員正視及回應。
本活動經費來源為社家署公益彩券補助。
2023年接續承攬衛福部社家署採購標案「112年培力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逐步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9條計畫」,執行機構服務調整工作坊、巡迴訪視輔導融合調適計畫承辦單位,並於隔年(2024)3月22日辦理成果交流會。
2023年10月與瑪利亞基金會合辦「邁向自主的人生 – 智能及發展障礙者正常化生活之實踐」大師講座暨交流論壇,邀請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AAIDD)所出版的《智能及發展障礙者在社區中的居住、生活、參與》(Community Living and Participation for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書籍之兩位主編:Amy S. Hewitt 博士以及 Kelly M. Nye-Lengerman博士前來台灣與周月清教授專題演講。
本活動為瑪利亞基金會自籌經費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