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方位词
表示位置的名词叫方位词。
东 西 南 北 左 右 上 下 里 外
边 东边 西边 南边 北边 左边 右边 上边 下边 里边 外边
面 东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左面 右面 上面 下面 里面 外面
方位词在句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
如:1)南边有一家银行。(主语)
2)邮局在北边。(宾语)
3)东边的佛教是我的。(定语)
格式:1)N+在+方位词。 银行在北边。银行在邮局的北边。
2)方位词+有+N。 上面有一本书。 书架的上面有很多书。
3)方位词+是+N。 旁边是学校。车站的旁边是邮局。
注意:1)国家,地名后面不能加“里”。比如不能说在中国里,在东京里
2)名词做处所词语时要加方位词。比如:在车站里,在桌子上
第二讲 动词重叠
汉语中有的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主要用于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者尝试进行一个动作。
使用动词重叠时,说话人的语气显得轻松随便,一般只用于口语。
如: 你试试这双鞋怎么样?
动词重叠后,语法功能和原动词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原动词可以带补语,但动词重叠后不能带补语,如:
可以说: 看清楚 看一天 看一下
不可说: 看看清楚 看看一天 看看一下
二 ,原动词可做定语,但动词重叠后不能做定语,如:
可以说: 看的同学举手 参观的时候
不可说: 看看的同学举手 参观参观的时候
三 ,原动词可带定指和不定指宾语,但动词重叠后只能带定指宾语,如
可以说: 听一首歌 听这首歌/听听这首歌
不可说: 听听一首歌
格式
1) 单音节动词: AA或A一A,如"看看,听一听"
2) 如果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重叠形式为:A了A,如:"看了看就走了"
3) 双音节动词: 大部分是ABAB,中间不能加"一",如"休息休息";
小部分是AAB,如"见见面,帮帮忙"等,常用于离合词。
注意:
1) 并不是每一个动词都可以重叠,有些表示人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动作动词无法重叠,如"死,懂,忘记,生病"等。
2) 有些表示无法一直持续进行的动作动词也不能重叠,如"结婚,成立"等。
第三讲 离 合 词
离合词是一种特殊动词,一般由一个动词性语素(V素)及其所支配的名词性语素(N素)组成,合起来表示一个单纯的意思,如:散步,起床,睡觉,游泳,鼓掌,唱歌,跳舞等等。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经常分开使用,如:散了一会儿歩,睡了一个小时觉,游了两个小时泳,等等。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一 离合词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可以插入很多成分,如动态助词(着,了,过),动量补语(次),和时量补语(如 一个小时,三天)等。
如:1,请了三天假。
2,我和他见过面。
3,他结过两次婚。
二 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与一般动词不同
一般动词 abab:1 我们休息休息吧。
2 这个问题应该好好研究研究。
离合词 aab: 1 晚饭后咱们去散散步吧。
2 我想和你聊聊天。
三 离合词带时量补语:我们照相照了半个小时。
四 离合词带动量补语:他一辈子结了三次婚。
五 离合词带状态补语:他跑步跑得满头大汗。
六 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涉及的对象要通过介词等引 入。
如:1 我下午和他见面。
2 你不要跟她结婚。
常用离合词:
见面,睡觉,散步,洗澡,游泳,唱歌,帮忙,结婚,订婚,离婚,握手,请客,请假,操心,听话,道歉,告状,吵架,发火,生气,报仇,上当,吃亏,毕业,鞠躬,跳舞,鼓掌,发愁,帮忙,打赌,聊天,保密,拜年,建交,约会…
第四讲 能愿动词"能"和"会"
能愿动词常用于表达能力,要求,愿望和可能,具体包括"能,会,要,想,可能,可以"等。
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否定时,否定词"不"放在能愿动词前。
带能愿动词的正反疑问句是: 能不能去? 而不是: 能去不去?
能愿动词"能"和"会"都可以表示"能力",但二者也有区别,具体如下:
"会" 表示通过学习,训练具有了某种能力,否定是"不会"
"能"表示能力到达了一定的程度,水平或效率,也可以表示能力的恢复,否定是"不能"
1) 我姐姐会说三种语言。(通过学习具有的能力)
2) 听一分钟能打300个字。(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水平)
3) 你生活在海边,怎么不会游泳呢?
4) 他身体恢复了,又能游泳了。(能力恢复)
格式:
能+V 会+V 不能+V 不会+V
如 能做 会做 不能做 不会做
能+V+吗? 会+V+吗? 能不能+V? 会不会+V?
如 能做吗? 会做吗做? 能 不能做? 会不会做?
注意:
"能"和"会"对应的英文都是"Can","会"是通过学习,练习后的"会","能"是强调具有某种能力。
第五讲 形容词做谓语
汉语中多数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做谓语的形容词前面不需要加"是",但通常要加成程度副词 "十分,很,非常,特别"等等,如果不加程度副词,则有比较的意味。
1) 北京的夏天很热。
2) 我哥哥很高。
3) 他的房间大,我的房间小。(比较)
格式
疑问形式: 主语+Adj+吗? 主语+Adj+不+Adj?
她漂亮吗? 她漂不漂亮?
肯定形式: 主语+很+Adj 她很漂亮。
否定形式: 主语+不+Adj 她不漂亮。
注意:
一般情况下形容词前要加程度副词,如果没有,就有比较的意思。
第六讲 形容词重叠
汉语中有的形容词可以重叠,形容词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同时表达喜爱亲切的情感。
形容词重叠后通常可以充当四种句子成分:
一)定语,格式为 : ~+的+的 她有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
二)谓语,格式为 : 主语+~+的 她的房间永远干干净净的。
三)状语,格式为: ~+(地)+V 她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
四)补语,格式为: V+得+~的 她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格式
单音节形容词: AA 如:长长,大大,圆圆,细细,甜甜,静静等
双音节形容词: AABB 如:干干净净,大大方方,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注意:
1)不是每个形容词都可以重叠,很多书面语形容词不能重叠,如:美丽,崇高,善良
2)不是每个双音节形容词等重叠形式都是AABB,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如通红通红,笔直笔直,冰凉冰凉等
3)形容词重叠做谓语和定语时,后面一般要加"的",做状语时,后面一般要加"地"。
第七讲 副词"也"
副词"也"表示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在某方面也是一样的,也可以表示同一个人或者事物同时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也"在句中常做状语,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之前。
"也"于其他副词同时使用时,一般应该放在其他副词之前。
1)我也很喜欢看京剧。
2)我们也都想参加。
格式
主语1+V,主语2+也+V 她去了,我也去了。
主语1+形容词,主语2+也+形容词 她很漂亮,她姐姐也很漂亮。
主语+V+宾语1,也+V+宾语2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主语1+不+V,主语2+也+不+V 她不去,我也不去。
注意:
1) "也"只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不能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前。
2)"也"和"都"同时出现时,"也"总是位于"都"都前面。
如: 他们想去,我们也都想去。
那些人不同意,我们也不同意。
第八讲 副词"都"
副词"都"表示前面所说的对象都包括在内,在句中做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格式
主语1+和+主语2+都...... 哥哥和姐姐都是大学生
表示复数的代词或名词+都...... 他们都是大学生
每...... 都...... 他每天都游泳。
我明年都回中国。
注意:
1) "都" 只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不能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前。
2) 必须用"都"都两种情况: 每...... 都......
表示复数的代词或名词+都......
3)否定 主语+都+不/没+V 我和妈妈都不去。他和太太都没有参加。
第九讲 副词 "就"和"才"
副词“就”和“才”有多种用法,但和时间相关时,它们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一) “就”表示不久后即将发生。 我一会儿就去。
二) “才”表示不久前刚刚发生。 他才走。
三) “就”强调动作发生得早或块,事情容易做或进行得顺利。
我六点就起床了。
四) “才”强调动作发生得晚或慢,事情不容易做或进行得不顺利。
他九点才起床。
所谓早晚,快慢,通常是以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和感觉为依据,是相对而言的。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说话人觉得早或快就用“就”,如果觉得慢或晚就用“才”。
1)她离开10分钟就回来了。(说话人认为早,快)
2)开会中,她离开了10分钟才回来。(说话人认为晚,慢)
格式
主语+时间+就+V(+了) 她7点就来教室了。
主语+时长+就+V(+了) 我一天就能看完一本小说。
主语+时间+才+V 她十点才来教室。
主语+时长+才+V 我半个月才看完这本小说。
第十讲 副词 "再"和"又"
副词"再"和"又"都可以放在动词之前做状语,表示动作或情况的重复。
二者的区别: "再"用来表示未发生的动作或情况的重复。
"又"用来表示已发生的动作或情况的重复,常和"了"一起使用。
1)这本书我看完了,非常有意思,以后有时间我想再看一遍。
2)这本书去年我看了一遍,非常有意思,上个星期我又看了一遍。
句中如果有能愿动词,"再"一般放在能愿动词之后,"又"一般放在能愿动词之前。
如:3)我可以再去一次吗?
4)你应该再买一本。
5)我又可以去旅游了。
格式: 再+V 我明天再去看看。
又+V+了+...... 我又看了一遍。
能愿动词+再+V+...... 我想再去看一次。
又+能愿动词+V+了 我又能游泳了。
第十一讲 副词"还"
时间副词"还"的主要语法有两个,一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在延续,没有改变,有"仍然"的意思;二是表示说话人主观上想让某个动作重复发生。
1)已经十点了,她还在睡觉。
2)太好吃了!我还想再吃一个。
格式:
主语+还+在+V(+...... ) 十点她还在睡觉。
主语+还+很/那么/这么+形容词 他还那么帅。
主语+还+不/没+V(+...... ) 我还没明白你说的话。
主语+还+会/想/能/可以+V(+...... ) 我还会来的。
第十二讲 副词"有点儿"
第十三讲 助词"着"
第十三讲 关于“了”
一 语气助词“了”:
A 在句子末尾表示变化。例如:他哭了
B 要/快/就要/快要+V/Adj+了 表示动作即将发生或者情况即将发生变化
例如:我们快要放假了。
姐姐就要结婚了。
格式:Sub+V+Obj+了 苹果红了 都/已经+N+了 都已经星期五了。
否定形式:Sub+没有+V+Obj 他没有起床。Sub+没有+Adj 苹果没有红
疑问形式:Sub+V(+O)+了+没有/吗? 他起床了没有/吗?
Sub+Adj+了+没有?吗? 苹果红了没有/吗?
注意:1)否定副词“没有”和“了”不能同时出现。不能说“我没吃早饭了。”
但是动词“没有”和“了”可以同时出现 。如:我没有钱了。
2)有些强调动作发生得晚是副词和“了”不能同时出现,如“刚,才,刚才,刚刚”等等
3)表示动作行为经常发生的副词和“了”不能同时出现,如“经常,常常,每”等等
]二 动态助词“了”:
动态助词“了”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者事情发生。如:
1 他买了一本书。
2 他迟到了几分钟。
“V+了”后面如果有宾语,宾语之前通常有数量词或者其他定语修饰。如果宾语之前没有数量词或者其他定语,句尾就要有语气助词“了”,或者后面再带一个小句子,表示第二个动作紧跟第一个动作发生,否则给人的感觉是语义未完。对比如下:
我买了书。 我买了一本书。 我买了书了。 我买了书就回家。
他吃了饭。 他吃了一碗饭。 他吃了饭了。 他吃了饭就走了。
有时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是合二为一的。如:
1 他爷爷死了。
2 他去了。
“了”既可以表示过去动作的完成,也可以表示将来动作的完成。
1)表示将来完成:V1+了+O+就+V2 我下了课就去找你。
2)区别:V+了+数量+O 他吃了三个苹果。(他吃完了三个苹果,不再吃了)
V+了+数量+O+了 他吃了三个苹果了。(他吃完了三个苹果,还要继续吃)
注意:
1)否定形式中,动词之后不能再用“了”,宾语之前一般不能用数量词修饰。如:我没买书
2)“V+了+T+O+了”:不是表示动作完成,而是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或事件的持续,
如:我学了一年日语了。
第十四讲 助词"过"
第十五讲 副词"差一点儿"
第十六讲 副词"究竟"
第十七讲 连词"无论"
第十八讲 "是"字句
由判断动词"是"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做"是"字句。
格式: 肯定形式: 主语+是+N 我是学生。
否定形式: 主语+不是+N 她不是公务员。
疑问形式: 主语+是+N+吗? 你是老师吗?
主语+是不是+N? 你是不是老师?
注意:
1)"是"放在宾语前。
2)"是"字句的疑问形式,要么在句尾用"吗",要么在宾语前用"是不是",二者不能同时使用。
第十九讲 "有"字句
由动词"有"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做"有"字句。
"有"字句通常表示所有,也可以表示存在。
如:
1) 我有一本书。(表示所有)
2) 桌子上有一个花瓶。(表示存在)
格式:
肯定形式: 主语+有(+数量)+N 我有一本字典。
否定形式: 主语+没有+N 我没有字典。
疑问形式: 主语+有+N+吗? 你有字典吗?
主语+有没有+N? 你是不是老师?
注意
1) "有"后面跟名词性宾语。
2) "有没有"和"吗"不能同时使用。
第二十讲 存现句
第二十一讲 "比"字句
第二十二讲A跟B一样/不一样
第二十三讲 "是......的"句
第二十四讲 "把"字句
介词"把"后面加名词或代名词,在句中充当状语的句子叫做"把"字句。
"把"字句主要用于对特定的人或事物施加一个动作,使其发生位置的移动或者所属关系的转移或者状态的改变。
"把"字句在语法结构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句子中的动词后面必须带有其它成分。
"把"字句常见的三种句式:
一) 主语+把+宾语+V+在/到+地点。 表示事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他把钱包放在桌子上了。
二) 主语+把+宾语+V+给+SB。 表示事物的位置或者所著关系发生变化。
我昨天把那张照片寄给妈妈了。(时间词放在"把"前面)
三) 主语+把+宾语1+V+成+宾语2。 表示把事物的现有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我能把这本小说翻译成日语。 (能愿动词放在"把"前面。)
否定形式: 没有/不/别+把
注意:
1)"把"的宾语是已知信息,即说话双方都知道说的是哪个人或事物。
2)"把"字句中的能愿动词,时间词,否定词都要放在"把"前面。
3)有些动词不能用在"把"字句中,如*是,有,来,去,知道,听见,看到等等"
四) 主语+把+宾语+V+补语
"把"字句还有一个用法是通过某个动作对"把"后面的宾语产生某种影响或结果,这个结果通常用补语来体现。
主语+把+宾语+V+(结果宾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
我把作业做完了。
否定*没有/不+把 我没把作业做完。
注意:可能补语不能用在"把"字句中。
第二十五讲 "被"字句
第二十六讲 连......都/也......
第二十七讲 连动句
第二十八讲 一......就......
第二十九讲 一边......一边
第三十讲 "越来越......"和越......越......"
第三十一讲 不但......而且......
第三十二讲 句式: 谁……都/也……
汉语中的疑问代词除了有表示疑问,反问的功能以外,还有表示对人或物的任指的作用。
比如:
“谁” 泛指任何人
“什么” 泛指任何事物
“怎么” 泛指任何方式和方法
“哪儿” 泛指任何地方
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通常与“都”或“也”搭配使用。
1 他既聪明又帅,女孩子谁都喜欢他。(谁=每个女孩子)
2 她感冒了,什么也不想吃。 (什么=任何食物)
3 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什么时候=任何时候)
格式
肯定形式:谁/什么/怎么/哪儿/什么时候/+都+……
如:什么都想喝。
否定形式:谁/什么/怎么/哪儿/什么时候/+都/也+不/没……
如:什么也不想吃。
注意:肯定句中只能用“都”,否定句中既可以用“都”也可以用“也”。
第三十三讲 句型 : 一......都/也+没有/不
"一......都/也+没有/不......"用于强调否定,意思是"完全没有......"或者"完全不......"。
如果修饰的是表示具体的人或者事物的可数名词,"一"的后面通常要用量词,
如果修饰的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不可数名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等,"一"的后面通常用"点儿"。
格式
1) 一+量词+名词+都/也+没有 一+量词+名词+都/也+没有 /不+动词
一本书都没有 。 一本书都没有买。
2) 一点儿+名词+都/也+没有 一点儿+名词+都/也+没有/不+动词
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一点儿水都没喝。
3) 一点儿+都/也+不+形容词/动词
一点儿都不漂亮。
注意:
"一......都/也+没有/不+......"的格式中,如果有名词,名词不能放在动词后面,应该放在"一"和量词的后面。
他一封也没写信。x
他一封信也没写。
第三十四讲 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