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小說

//《消失的灰鯨》---同屬於海島人民的我們必備的情感!///

思考若能從外界體驗開始,將會有更深層的理解,更精準的體悟,如同《大腦外思考》中提及當我們能與「自然環境」產生連結,運用我們的身體與動作去感覺,自然將會回應我們的狀態,並且賦予嶄新的交流與蛻變。

《消失的灰鯨》從書名中會立即連結到關於海洋生態的成長小說,但難免會有點疑惑是作者該如何平衡生態知識的教育與小說的娛樂性呢?然而,這部分的擔憂真的是多慮了!因為一開始的主角與奶奶之間的見面過程就立即開啟我對故事的好奇。「男孩里歐為何要獨自一人搭飛機到加州與奶奶一起住?」、「媽媽意外身故?去了哪裡?」一個個的提問從腦海中閃過,同時也在情節中一一解答。

和一般的成長小說設定一樣,男孩里歐有著自己的成長問題,但更不同的是里歐是一個「少年照顧者」。由於母親的憂鬱症狀越來越嚴重,里歐已經遠離成長的常態軌跡,取而代之的是獨自一人面對一切,卻背負著罪惡感與無力感。幸運的是,母親得在醫療院所治療,讓里歐有機會在海洋的擁抱之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成長力量。

更令人驚喜的地方是,里歐與母親兒時的興趣---觀察鯨魚有所重疊,藉此協助母親逐漸恢復,此外里歐也發現自己的天賦---能夠聽見海洋的呢喃,灰鯨的呼救,在尋找灰鯨白嘴的歷程中,其實也在重新找回自己與母親的位置,從迷航中重新定位。

在《消失的灰鯨》裡,即可看見關於「自然環境」所給予的新的思考,無論是對於故事裡的主角、抑或是閱讀的讀者。以海洋知識與親情連結的情節,再加上多幅的藝術插畫,共同編織成扣人心弦《消失的灰鯨》,呼喚起我們對於跨物種、跨時代的同理與理解,這也會是同屬於海島人民的我們必備的情感!

《消失的灰鯨》,#有樂文創

《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好人出版

《台灣拍》,蔚藍文化

《每年回來的抹香鯨》,獨立出版品

現貨供應中,歡迎私訊訂購

#海洋生態

#少年照顧者

#自然療癒力量

#SDGs主題


《無人知曉的圖書館》--圖書館的秘密

即將進入高一的孩子看到新學校發下的暑假閱讀書單,驚呼說:「老媽,學校難道找你開書單嗎?」孩子唸出一半的書籍幾乎都是閱讀過的,例如《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采實文化)、《海風酒店》(小寫創意)、《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先覺)等。之於這世代孩子而言,3C雖然比閱讀來得更有即時的吸引力,然而能夠安靜地享受閱讀,即使時間不多,但至少都要實際體驗過寧靜閱讀的魅力,也許就能慢慢喜歡。


除了寧靜閱讀外,當然還需要好書的牽引。


如果尚未找到閱讀的樂趣,這一本《無人知曉的圖書館》或許會是一帖藥方,將會帶給大小讀者嶄新的閱讀體驗。


《無人知曉的圖書館》是由不同描寫的視角與類型故事所編織而成的成長小說。書中有細膩觀察力的男孩伊凡、相當有個性,知道事件脈絡的貓咪,以及缺乏自信的幽魂圖書館,這三個角色扮演著穿針引線的功能,讀者得利用這三個角色的描述與線索,如同拾起散落一地的多張拼圖,一一地為拼圖找到適當的位置,找到順利嵌合的角度,方能找到謎團的解答---一則發生在好久以前的圖書館失火意外的縱火者到底是誰?


為了想知道縱火者,真的會捨不得放下書籍。閱讀過程中,除了可以享受在情節中找線索外,還有可以閱讀到不同類型的故事創作,像是鬼怪故事、偵探解謎、動物故事等。


《無人知曉的圖書館》就在角色設定的多元性與類型創作的豐富度,逐一堆疊出閱讀的樂趣,延展出對於事實真相的渴望。讀者將會化身為小男孩伊凡一樣,和主角們身歷其境,享受文字帶來的緊張、失望、懸疑、喜悅的過程,即使最終答案完全超乎預期。


也要小小的提醒大家,解謎真的不容易,很燒腦,很容易餓,記得準備好點心後,一起進入《無人知曉的圖書館》的閱讀之旅吧!


《無人知曉的圖書館》,悅知文化


《印第安人的麂皮靴》從一趟想要理解媽媽的旅程開始

週二班讀寫課的共讀書選擇《印第安人的麂皮靴》,上週才發給孩子,這週就有學生已經閱讀完了。

問這位五年級學生怎麼看得這麼快,過往的她對於閱讀不大能說熱衷,但就是不排斥。看著她帶著一抹微笑,與我分享對於故事的想法。

例如她說:「讀到兩位女孩的結局是悲劇時,感到有些難過。」她還說,看到書名時原本以為是個奇幻故事,竟是故事裡包裹著故事的旅程,讓她很驚奇。

《印第安人的麂皮靴》從一趟想要理解媽媽的旅程開始。

小莎不明白為何媽媽要離她而去,藉著書中金句「批判一個人之前,先穿上他的麂皮靴走過兩個滿月。」這趟旅行讓她有機會穿上自己母親的鞋子,站在媽媽的立場,望見媽媽的生活脈絡。同時,小莎也在旅途中,與爺爺奶奶分享好朋友菲鳳的生命故事。看似分享,其實菲鳳是一面鏡子,不僅映照出小莎自己的黑暗面,更讓小莎藉此爬梳自己對於失去母親的傷痛,以及明白爸爸的糾結。

一趟旅程兩條故事線,彼此交織成兩位女孩尋找母親的旅程,而這趟旅程充斥著許多隱喻,對於祕密、憂鬱、女性角色糾結、創傷、同理等。此外,幽默風趣的對話裡有著人生智慧的開啟,而那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更是讓人闔上書頁後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印地安人的麂皮靴》,小麥田出版


暫時遠離恐懼的閱讀放鬆劑《校園人氣王阿尼1+2:大家的好朋友來了/超級英雄登場》

能夠有個地方住,有家人陪伴,可以開懷大笑,是幸福的。

此時,需要一劑放鬆劑,讓大小讀者盡情大笑,暫時遠離恐懼的閱讀放鬆劑,就是這兩本《校園人氣王阿尼1+2:大家的好朋友來了/超級英雄登場》。

這兩本書打從一開始的第一個故事就讓我相當開心,接著忍不住看完接下來的每一篇。阿尼也太好笑了吧!

還記得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文稿時,想說可以趁中午開店前,一邊吃飯,一邊閱讀,沒想到一開文稿,差一點讓我噴飯呢!

那時讀到的第一篇「忘記帶點心」就很好笑,還有一篇「母親節早餐」我真的就大笑出來!甚至在讀寫課裡和孩子們分享,即使只是口頭轉述,孩子就抓到笑點,教室裡充盈著笑聲。這個作品用輕鬆幽默的日常對話,有趣的動物角色設定,每一篇都是孩子的真實寫照,輕易打動孩子的心。

此外,更能透過閱讀中,協助孩子跳脫框架,以嶄新的角度看見自己與他人的互動。輕盈的圖像漫畫,意想不到的情節,好笑中隱含著自我認同,誇張中帶著與他人相處的包容與尊重。

想找優質的漫畫書,就是這兩本了!

《校園人氣王阿尼1+2:大家的好朋友來了/超級英雄登場》,

上誼出版


/0626世界禁毒日//


/0626世界禁毒日//

性與毒品是許多大人聞之色變的議題,而該如何和青少年談又是另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其實,故事還是最親民友善又容易入門的工具。


曾和國中時期的兒子談小爸爸小媽媽的新聞事件,再說些《16歲的爸爸》情節,孩子好奇讀完小說後,就提到:「我可不要成為16歲的爸爸呀!太可怕了!」


《16歲的爸爸》以小爸爸小媽媽的青春期問題事件為題材,這類的成長小說則是所謂的「問題小說」,如《嗑藥》一書也是如此。


《嗑藥》題材是臺灣少見的「問題小說」,書店架上總會擺上一本,期待有機會讓家長或青少年相遇。《嗑藥》一書內容可以看見主角在染上毒品前後的個性、行為與同儕、親子關係的轉變,細膩呈現主角在毒品的摧殘下如何脆弱,一旦毒品上癮,所謂的意志力將會煙消雲散,讓讀者同理到使用毒品的長遠影響。


除了問題小說之外,再推薦一本《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用藥悲劇與重生》


此書歷經六年的追蹤與田野,採訪了數百位受訪者,《報導者》記者群透過多重面向,為讀者們立體呈現這個被毒品沁染的島嶼,及流竄其上的多樣性毒品;深入用毒╱用藥者的人生,瞭解他們的成癮之路與掙扎,並採訪了第一線的警察、律師、醫師、法官、檢察官、調查員、毒化檢驗員、社工等專業人士,他們如何看待臺灣毒品蔓延的現象?毒品施用者究竟是罪犯還是病患?現行制度有什麼執行的困難及必須調整之處?對於毒品在當代的複雜網絡與毒殤者的多重面貌,本書是第一手且全面的現場報導。


在問題小說與現場報導的閱讀下,讓我們立體的看見毒品與藥物上癮的社區危機,尤其是在即將放暑假之際,大人還是得關照孩子的情感、行蹤與交友狀態。畢竟孩子有機會和毒品接觸的除了環境因素之外,另外一個可能推力還是來自於孩子的孤單感!


《嗑藥》,#小魯

《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用藥悲劇與重生》,#春山出版


新書上市,用心推薦--青少年小說《怪獸與貝瑟妮2:失控的紫鸚鵡》


讀完《怪獸與貝瑟妮》後,因為很想知道512歲的艾比尼瑟沒有怪獸的控制後,是否會擁有新的人生?而貝瑟妮應該不會從此幸福快樂吧?!總覺得會有一些甚麼奇怪的事情發生。於是立刻買了英文版第二集與第三集收藏,不過第三集還沒讀完,《怪獸與貝瑟妮2:失控的紫鸚鵡》中文版就要上市了!

不只有我很期待,連書店的大小讀者與學生們都一直問我何時會有第二集,Who knows?現在,終於讓我們盼到了!而這一集剛好有機會寫了一篇導讀文,剛好又印製在書頁中。以下先摘錄一些,想看全文的話,記得將《怪獸與貝瑟妮2:失控的紫鸚鵡》買回家喔!

~~~~~~~~~~~~~

為他人黏貼標籤總是輕而易舉,貝瑟妮的情況如房間裡的大象真實存在現實社會中,她所面對的一切是氾濫的洪水迎面而來,沉重又危險。「如果有人願意拉她一把,至少會讓貝瑟妮脫離險境。」閱讀過程,這樣的同理與期待總是不斷的滲透到讀者的意識之中。幸運的是,艾比尼瑟的信任與友誼是貝瑟妮的救生艇,得以讓貝瑟妮重拾歡樂與自信。

延續第一集的黑色幽默風格,詼諧獨特的對話中即使有著恐怖的情節,仍採取貼近孩子經驗為依據。此書角色與情節設定更是別出心裁,包含許多誇張的,想像的,魔幻的氛圍,這部分自然引發孩子的熱烈迴響。此外,在詭譎情節中仍有著顫動心弦的閱讀感受,令人反思的頓悟,提醒著我們雖然未必能阻止標籤的出現,至少可以嘗試戴上一副同理與包容的眼鏡,讓我們得以相信每個人都擁有著美好善意,深深企盼著以善行讓自己發亮,同時也為別人帶來力量。

~~~~~~~~~~~~~~~~~~~

《怪獸與貝瑟妮》

《怪獸與貝瑟妮2:失控的紫鸚鵡》

#親子天下出版

#期待第三集中文版

#首刷贈送「怪獸來襲」藏書票,限時珍藏!

#善行讓自己發亮

#同時也為別人帶來力量


「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靈鳥的守護》

很常收到請店主推薦書單的訊息,尤其是學校,不過通常都是在學校剛好有購書預算,剛好又想到小書店的時候。而前幾天收到一則想要推薦書的訊息,不同以往的是這次是來自一所國中輔導室想以學校經費購書送給孩子,作為一種陪伴的力量。

「淑貞老師:想要請您推薦幾本青少年讀物,關於生命教育,關於寫作,或可以讓家庭弱勢的學生適合閱讀的,大約六、七年級的程度。」

對於我而言,這段文字的關鍵字在於「弱勢家庭」。老師沒有進一步說明,但我大概可以理解多數孩子總得自己面對家庭樣態所引發的缺乏自信與自我質疑。

於是腦海中閃過一本最近讀完的青少年小說《靈鳥的守護》。

故事最始與最終都以印度排燈節為作為呼應,巧妙的安排裡有著鮮明的象徵「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期盼排燈節的祈福儀式得以讓內心之光閃耀光芒,給予自己強大的力量。

此外,故事中的愛紗與朋友踏上一趟魔幻的旅程,一趟不知終點有什麼結果的旅程。無論結果,只想找回失蹤已久的父親訊息。

憑藉這這樣的心念與意志,擁有朋友們的協助,再加上靈鳥的守護,讓讀者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包裹,只要有一絲絲希望,抱持著樂觀開朗,傾聽內在靈魂的聲音,相當振奮人心。

最後,在預算內選了五本書, 其中一本《靈鳥的守護》。真心期盼同學得以在故事陪伴下獲得撫慰,倘若有寫作力量挹注,勢必更能梳理自己!

《靈鳥的守護》,#幼獅文化

現貨供應中!

#青少年小說

#青春藏書閣

#親情力量

#魔幻旅程


新書推薦--青少年小說《未曾上映的電影》


細心提醒:這是一本讓人熱淚盈眶的青少年小說,記得準備好衛生紙,好好享受這一本可以讓你好好哭的書!

~~~~~~~~~~~~~~~~~~~~~~~~~~~~~~~~~~~~~~~~

時間是一種線性感,隨著時間之河的往前流動,得以有著不同的體驗。然而,倘若時間的形式改變,時空旅行不僅可行的,而且是允許讓人遇見他自己的。(《哈利波特》終究不允許讓角色在時空穿越時遇到自己。)而這本《未曾上映的電影》竟然做到,而且非常合理。

故事從一對父女開始說起。對於這對父女有一種既視感,如同《開著校車去旅行》中鎖住心門的父親,凱特也像是《第十四道門》的女孩一樣孤單無助。不同的地方是《未曾上映的電影》的父女關係彷彿是冷熱同步的溫泉洗禮,一方是無言喪志,一方是青春激烈,使得雙方都有一種對現實的無力感,對於逝去的妻子與母親的想念卻是一道防線,阻擋父女彼此的互動與連結。

妻子的過世像是失去土壤的樹苗,早已喪失生存的意志;對於凱特而言,母親的逝去轉化成凱特的出生,乘載著的罪惡感是如此巨大,巨大到凱特將罪惡感移轉到對父親的憤怒、孤立與恨意。

《未曾上映的電影》將線性的時間轉化成可以隨時進出的載入點,讓電影院成為時空之旅的驛站,讓觀看電影的人得以重新體驗過往的一切。令我感動的是,凱特得以在時空之旅中與自己的父親相遇相知,這一段描繪得相當美妙動人,成功牽引出內在的情感與觸動。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失去」的故事,層層包裹隱藏在內心中,隨著時間消逝逐漸成為生命中的巨大黑洞。倘若有機會如《未曾上映的電影》裡進行一趟時光旅行,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都在時空裂縫裡遊走,或許我們能再一次填補心中的黑洞,進而重拾對生命的熱情,重新定義愛的本質。《未曾上映的電影》不是魔法故事,卻神奇的擁有某些魔力,一種讓凍結已久的心房中,驟然亮起一盞微亮的燈火,溫暖你我的魔力!

《未曾上映的電影》,未來出版

譯者/林敏雅

#荷蘭金石筆獎

#時空旅行

#記憶情感

#10歲~99歲適合閱讀


歷史洪流裡,一個關於台灣少女的故事《黑糖的女兒》

《黑糖的女兒》一開始閱讀,裡頭的華文與台文彼此交織的時候,對於我而言,會有一種莫名的語言干擾。再加上可能為了讓讀者理解俚語與歷史,注釋的篇幅較多,閱讀思緒比較容易被打斷。


即使如此,為了想知道角色的後續發展,也就順順地繼續讀下去。一旦情節的懸念開始啟動,閱讀動機自然的被牽引著。


從日據時期、國民政府與現代,三段的大歷史中的女孩個性不同,巧妙地展現出面對家人、愛情與友誼的應對方式,同時也擾動了三位女孩的生命肌理。


有趣的是,再將黑糖為食材,隨著歷史洪流,黑糖的價值與樣貌也隨著改變,如同女孩的地位也隨之不同。例如現代裡的新住民孩子與她的朋友們之間的故事,不僅真實呈現彼此不理解的歧視,也有著同理包容與捍衛正義的橋段,呼應著黑糖珍珠鮮奶的黑白分明,卻又能彼此融合,缺一不可的好滋味。


《那個叫湖神的女孩》將會是你我的可能未來


孩子的力量可以有多大?大人間的善與惡,孩子世界裡的善惡又是呈現什麼樣貌?永續發展已是學校裡的政策(口號?),孩子到底理解了什麼?

《那個叫湖神的女孩》將會是以上疑惑的指引,而故事裡的一切將會是你我的可能未來。

書中你會看到化身為人的湖神出現在村莊裡,心裡閃過一絲疑問:「湖神為何會出現在村莊之中?」「人們有何反應?這些反應從何而來?」「湖神的出現對村莊有何影響?」這些提問是好奇的線索,牽引著我們等不及的翻頁。

最喜歡的段落是孩子為了拯救湖神與朋友,和大人產生抗衡。喜歡這樣呈現孩子的力量,也喜歡對於人性真實的掌握,例如不是所有大人都是貪婪的,不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維護湖神的。

即使有些錯愕,但這不就是反映著真實人生。

另外,推動SDGs的永續當下,經常落於口號與宣導,而《那個叫湖神的女孩》是一種實踐,實踐於校園與社區之間,實踐於孩子與大人的共同合作。孩子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要角,因為他們反應著最真實的看見與感受。

當我們選擇不想看,不想理解時,即使所有的事實與問題都擺在眼前,我們也會視而不見,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因為那是最容易的。因此,作者滿秋老師將一個個事件包裝成一個謀殺案,讀者一同參與破案整個過程,都有看到線索,但是到底誰才是兇手呢?(這個兇手讓我太訝異了!完全沒想到!)

記得去找書來看,或是到小兔子書坊直接購買。

《那個叫湖神的女孩》,未來出版

作者/#林滿秋

現貨供應中!

#青少年小說

#地方創生

#生態保育

#10歲以上適讀


新書推薦,即將上市~青少年小說《最後的製圖師》

新書推薦,即將上市~青少年小說《最後的製圖師》

閱讀《最後的製圖師》如同使用VR科技,不僅開啟讀者的五感體驗,更讓讀者直接參與了一趟驚險萬分的海洋冒險之旅。

亮點1:有著經典作品的獨到敘事

《最後的製圖師》有著《海底兩萬里》的海洋冒險題材,卻多了人性關懷的角度,減少了人與海洋生物博鬥的征服慾望;同時也有著《地海巫師》的人生與環境思辨,特別的地方是這兩本書的都有所謂的傳說龍族守護著海洋島嶼,意味著對於海洋的尊崇,係指海可是一點一滴的文化與生活所匯聚而成。

亮點2:真實貼近孩子的善與惡,階級與性別翻轉的努力

「我會找到方法把這一切都拋開,即使這意味著我必須咬斷自己的尾巴才能辦到。」這是貫穿這部小說的主軸。為了改寫自己的命運,13歲的賽依不僅痛恨自己的出身,竭盡所能的脫離好賭酗酒的老爸,甚至說謊背叛,不擇手段都想要達到目的。作者不把孩子美化,選擇善的力量,有惡的糾結,這才能觸動人心呀!

亮點3:豐富的隱喻寫作技巧

隱喻是一種很常用的創作手法,但得細膩推敲才能真實看見。例如,書中盛大熱鬧的皇家冒險船隊,一一開啟猶如大航海時代的帝國殖民之門,對應到殖民地的資源掠奪與領土破壞,海洋資源的枯竭,甚至是鯨魚獵殺的嚴重性。看似幻想故事的情節,卻提醒我們傾聽自己的內在,細膩挖掘真正存在的東西。

亮點4:泰式奇幻小說所布置的異地風情是生動美妙

《最後的製圖師》的作者 Christina Soontornvat泰裔美國女作家,作品《黑暗中的願望》也是小店主曾經大力推薦的作品。而她可說是得獎的常客,例如2021年紐伯瑞銀牌獎與2023年紐伯瑞銀牌獎。除了小說題材總有著不同議題的討論放置在一起,讓人讀得過癮,此外也都有著泰國文化的身影,像是《最後的製圖師》的龍族蛇雷克的設定。

除了生動場景與鮮明角色,此書同時有著美麗又令人心碎的情節,並採取豐富隱喻手法,嘗試讓讀者反思關於性別、階級、帝國殖民、生態永續等議題,尋求自我與議題探究的平衡,藉此讓大小讀者在日常浮沉與擺盪之中,體悟到更多的同理與包容。

///暑假放鬆讀推薦--

《最後的製圖師》

《黑暗中的願望》

#小魯出版

#海洋冒險

#階級翻轉

#SDGS永續發展

#歡迎留言訂購

#青春藏書閣

#青少年小說

#10歲以上適讀


消暑解渴清涼處方---青少年小說《奇異男孩》



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文稿《奇異男孩》時,知道其原書名《Pony》,手上的英文版還沒讀完,就已有中文版,翻譯速度之快,可見全球銷售千萬冊銷量的事實得以加快《奇異男孩》上市速度。

閱讀過程裡,一直覺得這一本應該會是現代孩子眼中的經典,結合奇幻、歷史、冒險等元素,有著懸疑刺激的推理,也有著動人情誼的延伸。

此外書中場景的細膩描繪,無論是密林、沼澤、峽谷、懸崖,藉由文字的魅力,將場景立體刻劃在想像裡。而這些場景是有意義的,背後是象徵意涵的。例如男孩決定穿越密林,密林意味著其成長糾結必經之路;沼澤則是歷史傷痕所遺留,尚未痊癒的疤痕。

另一個亮點是鬼的設定,剛開始以為是孩子的想像朋友,隨著劇情的推演,逐一推開閱讀迷霧。原來《奇異男孩》裡的鬼意味著日常裡的平凡點滴所造成的強大蝴蝶效應的最佳佐證,一個生命總會成為另一個生命的光,彼此影響著!

總之,我喜歡這個鬼故事!

於是,為此書書寫以下的推薦小語:

這是一本大小讀者都會喜歡的鬼故事,雖沒有詭譎可怕的情節,卻處處充盈著愛的力量。書中以鮮明的歷史傷痕為脈絡,讓愛慢慢暈渲烘染,細膩呵護著歷史上的疤痕,並牽引出讀者生命裡的親情共感,也傳遞了生命裡最美麗的禮物就是愛與善良。

《奇異男孩》,親子天下

(《奇蹟男孩》作者最新作品)

----現貨供應中----

*青少年小說----消暑清涼好書單*

看了保證涼意十足,不傷身!

《搶救野鳥的夏天》,小麥田

《鬼男孩》,幼獅

《借物少女》,博識出版

《第十四道門》,皇冠

《黑暗孤兒院》,小麥田出版

《韓賽爾與格麗特》,大塊出版


經典小說再現-《失物之書》

失物之書》裡的大衛面對母親的去世,父親重組後的新家庭一再地啃蝕著自己的心。大衛受夠了現實中的無能為力與被動接受,他想要媽媽回來,不想要那個新弟弟,只想一起回到一個他可以掌控的國度。只是,這個國度不只是一個想像的空間,也是一個童話顛覆的世界,更是一個自我覺醒的地方。


書名中有著不同層次的意涵,「失物」到底是失去什麼呢?之於書中大衛而言,雖然失去的是父母親的具體形態,但那些以往的記憶仍潛藏在內心深處。


之於讀者,會看到生命的消逝與重生,再次進入了另一個奇幻世界裡,失去是真的失去了嗎?所謂「失物」,有具體的樣貌,有無形的探究,或許失物也是我們所擁有的一部份。

故事是可以學習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衛進入的是一個奇幻世界,有著童話裡的角色、狼人、騎士、守林人,其實這個奇幻世界應該也可以想成是任何一個童話或是故事。當大衛從現實世界裡跨越到奇幻世界時,遠離現實的困擾,帶著疑惑與質疑進入到奇幻世界,彷彿是我們進入到書本閱讀世界裡。當大衛回到現實世界時,經過奇幻世界的洗滌,大衛已是嶄新的大衛,利用書中的一切真理回應他的真實世界。

這樣的回應方式,也和我們閱讀書籍有著同樣的意境與路徑。閱讀是一種暫時遠離現實,給出一些距離後,以不同層次回望現實,得以運用故事裡的一切解決現實的問題。

除此之外,書中的那些童話角色也可以細膩的品嘗,我最喜歡那位一直尋找好友的羅蘭騎士,堅毅強壯的背後有著細膩的溫柔。我最訝異的是狼人的設計,作者試圖打破大野狼與小紅帽間的敵對關係,是大野狼與女孩的情感產物,卻也是人類的恐懼想像。

《失物之書》對我而言,有著極有意義的命題:每個大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脆弱的孩子(例如那位年邁的國王,也是大衛繼母的伯父),每個孩子都想擁有大人的掌控力量(例如大衛)。於是無論大人都有種無力感,學校沒有教我們該如何面對,也許《失物之書》或是其他小說是可以有所幫助。故事裡的一切是虛構的,卻也真切的點出現實中的樣態,剩下來的就是仰賴讀者的思考與智慧。


新書推薦《怪獸與貝瑟妮》---複合式的快炒料理,仍有著精緻buffet的豪華體驗 

新書推薦《怪獸與貝瑟妮》---複合式的快炒料理,仍有著精緻buffet的豪華體驗

快炒料理一直都是家庭聚餐的選項之一,因為可以符合大多數人的喜好。除多元選擇外外,還有著快速有效率、經濟實惠的優點。幸運的話,會遇到食材新鮮、口味獨到的餐廳,簡直是幸運無比,猶如品嚐到高價buffet的豪華與精緻。

別以為小店主要去開快炒店,請繼續往下看,還是得介紹書的。

推薦現在孩子看書大不易,太有議題性的,可能會讓人覺得沉重;太搞笑的,又擔心無法提升內涵;只有圖像,文字又太少,可能會擔憂閱讀素養的發展。這樣那樣,都卡關。於是,這本青少年小說《怪獸與貝瑟妮》將會下一個世代的閱讀快炒料理。

簡單而言,《怪獸與貝瑟妮》有著令人以想不到的兩個角色--一個是已經511歲的逆齡又世故的大人,一個是大人眼中的大搗蛋,再加上場景就是日常的公寓裡,卻有著躲在暗處的怪獸。這三者之間所產生的一連串詭異荒謬的事件與對話,腦海裡就會開始思考怪獸到底有何意涵?別想太多,就順著看完故事,大小讀者一定都會有著自己的詮釋,例如創傷、慾望、權威、物質世界等。

一邊閱讀,一邊真的會讓人開懷大笑,只是這樣的話當然無法體驗到buffet的精緻排場。當我們看到這位逆齡的大人開始反思,開始接受自己的偽善與慾望後,到底甚麼才是他想要追求的,而不是為了延續生命而延續罷了。這部分的轉折讓人不斷叩問自己生命的價值,同時讓人不自覺的停頓,簡直像驚懼的貓般呆愣住了。

看完這本書後,立即寫下簡短的推薦語:「這絕對會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故事,不僅有著幽默荒誕的豐富情節,還有著冒險與詭譎的刺激氛圍。在有趣不說教的包裝下, 能夠一氣呵成的持續閱讀,並且成功牽引出讀者對於生命價值與威權的思辨與省思。」

《怪獸與貝瑟妮》,#親子天下

現貨供應中

#12月新書


推薦《卡婷卡和她的寫作練習》--文字的陪伴

誰來教你讀懂小說呢?

《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23堂小說課》中,提及「小說的開頭,就是教你如何閱讀小說的第一課。每當翻開一本新小說,我們就得重新學習如何閱讀、如何走進他所構築的世界。當你埋首閱讀,它也正在為你上課,教你如何讀懂它。P38


換句話說,小說本身的線索就是各式各樣的學習素材,我們就是找到這些線索,跟隨著角色們與各種事件,連結自我生命,並且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卡婷卡與她的寫作練習》角色是13歲女孩卡婷卡,人設裡有著不安全感的陰影,所出現的大大小小事件都是她對愛的渴盼,驅動她持續寫作的動能。


為何想以寫作練習為事件的起始呢?透過主角的行動與語言之外,書中的寫作行為也是讓我們得以勾勒出角色輪廓的工具。作者會找到自己所熟習的題材,從事讀寫老師所累積的經驗,帶著我們去找到更深層的意義是寫作是找出一段靜謐的時刻,以文字與自我對話相處,在意識底層裡探詢潛意識的冰山。


此外,更以野生園丁暗喻著寫作者在自己的心田裡持續努力的筆耕,總有一天將會有著繽紛的花園,背後也有著寫作練習來「發聲」--找到自己的聲音。一本看似寫作技藝的書籍,其實是一本精煉成熟的成長小說,一本談論以文字陪伴自己的青少年小說。

《卡婷卡與她的寫作練習》,玉山



經典好書推薦《長襪皮皮》系列書籍--不凡孩子的強勢提醒--聊聊故事裡的不可思議Part 1



早已忘記拾起愛的小手的理由,僅有那兩個稚嫩幼兒驚恐的眼神,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雙眼直瞪著媽媽,像是手無寸鐵小巨人與一隻發狂的野獸直球對決!媽媽手上那把愛的小手,恍若野獸尖銳的手掌,一場上對下,強與弱的實境秀即將粉墨登場。上演的真實情境則是一場以愛為名,行暴力之實的教養悲劇。

那位媽媽是我,是正在照顧兩個幼兒的新手母親。即使學了那麼多的教育理論,即使明白童年的重要,我仍被血液裡的威權管教打敗,輸得一敗塗地,甚至舉起白旗投降。

直到幾年後有幸閱讀到《長襪皮皮》,一本來自瑞典1945年所出版的童書,反覆和孩子閱讀著。我們一起為情節裡的誇張荒誕而捧腹大笑,為故事裡的同儕情誼而感動,真實看見孩子們從皮皮故事裡所獲得滿溢的笑容,雙眼笑成彎彎細細的月牙,一次次被皮皮所帶來的不可思議所觸動。原先悲觀焦慮的情緒就在《長襪皮皮》裡煥然冰釋,皮皮儼然成為我們家的新偶像與新話題。

之於我,皮皮解放了我對教養的教條,給予我與孩子勇於與眾不同的勇氣。皮皮的力量是原子彈等級的摧毀,摧毀了童年裡遺留下來的固著,翻攪了靈魂中蟄藏已久的權威慣性,甚至成為了一帖等待已久的教養藥方,讓我學會看見孩子本質,學習努力尊重孩子的友善大人。

《長襪皮皮》系列故事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到底有哪些奇特之處呢?對於現代讀者到底有哪些提醒?

—需要大人愛與尊重的陪伴---

即使出版近80年,皮皮這位女孩的特質與行為想必仍會讓許多家長聞之色變,成為拒絕往來戶。例如皮皮獨自一人居住在「亂糟糟別墅」裡,穿著不合腳的大鞋,對外聲稱自己的爸爸在某個海島上當國王,說謊乘自然,骯髒到可以在地板揉麵團,倒退走路、不上學等層出不窮的詭異行為。相較於端莊有禮貌,符合傳統教養模板的湯米與安妮卡,皮皮顯得更直白(更精準地說是更白目)猶如脫韁野馬,無論是行為舉止,穿著對話。這些奇特形象如同波濤洶湧拍岸而來,令傳統大人身上留下焦慮的水痕,遲遲無法褪去。

然而,林格倫筆下的皮皮為何依舊深受現代孩子所喜愛?因為皮皮是滿足權利與力量的引信,傳遞孩子本質良善的價值觀,給予孩子得以平衡現實的希望,處處點燃為孩子發聲的引擎。

皮皮是一道警鐘,高聲呼喊大人得破除舊有的思維框架,得重新理解孩子。大人確實握有管教的至高權杖,若不當使用,所延伸出的是對孩子的不公平待遇,如同書中反覆操練無聊至極的九九乘法表,或是吃著難以下嚥的燕麥粥。孩子需要大人的生活保護與照顧,更需要大人愛與尊重的陪伴與適時給予的呼與吸。

面對如此乏味,不有趣,教條限制過多的社會,孩子會想要長大嗎?皮皮對於不友善大人的控訴,總說「大人有時很喜歡把事情弄得很複雜」,反對馬戲團表演體罰動物的暴力,或是說「健康比作業重要」。諸如此類的控訴隨處可見,皮皮、湯米與安妮卡最終決定要吃下「轉彎丸」,一種不要長大的想像藥丸。畢竟面對長大等同於面對不公平對待,若是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長襪皮皮》

《長襪皮皮出海去》

《長襪皮皮到南島》

#小麥田出版


《下雨的書店》-遺忘的故事,初始的觸動



《下雨的書店》封面設計定調了此書濃厚的童話氛圍。那藏書豐富的書櫃成為孤伶伶女孩的唯一依靠,揚起了對於閱讀的溫柔吶喊;那淅淅瀝瀝的雨聲暗示著書店與女孩所處困境的心境。或許,唯有手上暖呼呼的書籍才能抵擋情感的波濤洶湧。

之於故事,童話裡的魔法不單只是攫住眼光的燦爛煙火,令人驚呼罷了。而是像專注戍守熱鬧現場的警衛,隨時緊盯周遭環境,適時給予援助;之於現實兒童,童話魔法更像茫茫大海中,轉化為一個個解救脫困的浮木,鈣化成硬殼後,抵擋現實混沌的狙擊。

《下雨的書店》一開場就相當連結兒童日常,以小女孩露子為手足競爭的嫉妒揭開序幕,顯然能為現實孩子蓄積故事的秩序與希望。易言之,小女孩露子在家庭中獲得安全感,卻也在家庭裡遭受到競爭的挫敗,於是開啟了與下雨書店的神奇相遇之旅。妹妹的誕生是現實混沌的導火線,讓露子的內心恍若是光進不去的黑洞,總是吸噬著沮喪與不安,唯有魔法與冒險行動得以發現自己的力量,於是在暗黑宇宙之中,形塑成朦朧的星光,閃爍著粼粼光點。

而「夢之力」就是《下雨的書店》裡的魔法,彷彿穿透丟丟森林的層層柔軟黑幕,向露子飄蕩而來,得以聆聽自己的內心聲音,重拾早已遺忘的美妙故事,呼喚著最深層的觸動記憶--為剛出生的妹妹所編寫的故事。原來,故事力量讓露子成了希臘神話裡的海克力士,不僅要打敗妒忌,解救故事種子,盡一己之力協助古書先生。那一段段的衝擊與行動給了她某種力量,以致於最後有個振奮人心的結局。

《童話的魅力》提及好的童話需要符合幻想、復原、逃脫與撫慰的歷程。而《下雨的書店》就是這樣的童話,即使遇到極大的危險,能透過童話裡的閱讀魔法,從絕望中振作,獲得撫慰力量後,終究會在一番高低皺褶中出現被熨燙過的平整。

《下雨的書店》,小麥田

現貨供應中~~~

#中年級以上暑假必讀書單

#童話風的兒童故事

#每個人都有夢之力

#不想成為絮叨的古書先生

#相信故事力量

#系列讀物值得一追


送書人》--喜歡書店、書本主題小說的讀者,一定不能錯過這一本。



「據說,書本自己會找到讀它的人──只是有時候,它們需要有人引路。」

在台北的實體書店裡閒逛著,偶然的與《送書人》相遇,再看到第一句時,決定將書帶走。

接著,和孩子們窩在咖啡館店裡啃讀著,隨著故事裡年邁的卡爾與九歲小女孩的相遇情節,以及送書人與買書人彼此因為書而交織在一起的生命故事,時而幽默風趣,時而揪心觸動,甚至讀著讀著眼框濕潤,

每每在閱讀推動或導讀講座時,我常說:「我是一個賣書人,也像是一個導遊,跟讀者介紹我自己對這本書的看見與詮釋,爾後你自己還是要實際閱讀,實際感受故事裡的力量。」而卡爾即使到最後窮到只剩書籍,仍秉持著要將適當的書送到讀者手上。

例如,卡爾想將《強盜的女兒》送給小女孩的爸爸,只因看見《強盜的女兒》中與這位父親彼此的共同點--都是想以自己的方式全力投入呵護孩子的爸爸。

此外,書中所讀到愛書人、送書人、讀書人、賣書人的不同角色,彷彿是實際人物躍然於書頁間,栩栩如生的出現在故事之中。無論是卡爾在安寧病房中,為書店老老闆朗讀著《小偵探愛彌兒》(書中是翻譯成《埃米爾與小偵探》)。抑或是到最後(我絕不能爆雷!),小女孩對卡爾做的事情都讓我的淚水直接潰堤,太喜歡這兩個段落了!

總之如果喜歡書店、書本主題小說的讀者,一定不能錯過這一本。

《送書人》,皇冠

延伸書單--

《小偵探愛彌兒》,#小麥田

《強盜的女兒》,#遠流

#選書服務

#送書人

#兒童文學專賣書店


青少年小說推薦《鬼男孩》--一場悲劇的意義



在鬼門開的這一天,想要介紹這一本《鬼男孩》。此書是根據美國真實事件所改編的《鬼男孩》直搗核心的探究暴力與歧視,字字血淚所衝擊到的是每一個讀者,無論你處於哪一個國家。

小說以主角的死亡揭開序幕,生前的事件與死後的現實彼此穿插交替,緩慢且有節奏的為讀者拼湊出真實的過程。印象深刻的事,書中的鬼男孩原來不僅指十二歲黑人男孩傑若姆,而是群體的代表,代表著從蓄奴時期到今日的所有不同時代的鬼男孩,例如愛默特.提爾,同樣也是因種族歧視而遇害的所有鬼男孩。

讓人更驚豔的安排,是出現了能看見鬼男孩的白人女孩莎拉,而她的父親卻是開槍打死傑若姆的警察。這是一場悲劇,卻在這話語權的轉移之中,看見了未來的希望。作者藉由讓莎拉看見鬼男孩,聆聽鬼男孩的生命故事,包含生前的學校霸凌事件、家人親密的關係與種族歧視的恐懼,耙梳了美國種族歧視的脈絡,以及對於不公平對待的反思。

倘若能有更多人,如同莎拉一樣,同樣願意閱讀這些鬼男孩的故事,如同湖中漣漪般地往外拓展,只要能發揮一點點力量,都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即使種族歧視在台灣是少有的暴力事件,然而對於不公平的對待,抑或是偏見衝突,都是存在於我們日常之中的,而一場悲劇的意義是需要被討論與反思的,《鬼男孩》就是一個非常適當的文本,不公平的對待得以逐一弭平。

《鬼男孩》,#幼獅出版


青春藏書閣《了不起的波力》--當我們離開洞穴 

藉由學校傳奇人物波力的神祕消失作為起點,探究米契爾學校七年級學生如何陷入巨大的惶惑,轉學生凱琳如何被新同學收容了恐懼與擔憂。不知從何而來的心魔總隱藏在少年內心深處,如同存在於房間的大象般總是默默存在著。

少了波力的同學們彷彿失去了生命的一切,學校如空盪盪的草原。凱琳為了深入了解波力,找尋答案的過程裡,同時映照出自己的幽暗。其中,凱琳的自卑感與離斥感如同校園裡隨處可見的山羊群,以隨機亂竄的方式闖入凱琳的內在,逐漸蔓延與滲透。直到她逐漸看見每位同學的獨特之處,直到她意識到能為廢校危機盡一己之力,直到她願意敞開心胸接納自己,發現終結孤單的方式亦即結合眾人之力,找到自己與團隊的定位,並且相信自己是獨特的。

在本書中,以柏拉圖的洞穴寓言貫穿其中,不著痕跡的穿針引線,總讓讀者連結書中每位人物的洞穴,思考自己的生命經驗。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洞穴,即便是傳奇人物波力亦然如此。每個人對於波力的認知截然不同,彷彿是瞎子摸象,即使細膩拼湊仍難以獲得完整圖像。其實,我們所知道的事物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的一切仍得仰賴我們從不同角度加以質疑與挖掘。

此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沒有人可以強迫我忘記自己是誰」。故事最終的羊群混亂現象充盈在我們的生命之中,諸如凱琳的轉學、同儕磨合、家人逝去等。唯有每個人展現最勇敢、最完整的自己,混亂才會結束,迎接而來的是不同於以往的生命樣貌。在情感關係被網路世界稀釋的世代裡,更可看見作者用心仿效故事的發展脈絡,創造人與人之間彼此互動的實體機會,例如從口耳傳說、寓言故事、訪談回顧、信件與書面資料等。最終,以詼諧趣味又饒富哲思方式終結了心魔,逐一輾碎微小的價值觀,重建更宏觀的世界觀。

《了不起的波力》始於一場不得不的個人競賽,終於歡樂獨特的團體競賽。心境上的轉變,暗示著「改變」將會讓一切混沌終究回歸圓滿。同時此書以減緩孤單,自我接納與同心協力為鹽糖香料加以調味,精心烹煮了一道曖曖內含光的美味精神食糧,餵養了讀者的靈魂。希冀此書能使讀者以多元的角度理解每個人的洞穴,願意牽引他人掙脫枷鎖,走出洞穴,親眼目睹那耀眼的晨光,探索嶄新的世界。


青少年小說《仙人掌女孩》--尊重差異的行動實踐/



尊重差異是青少年小說中的常見主題,例如《奇蹟男孩》就是一個相當經典的例子,而《仙人掌女孩》可說是女孩版的《奇蹟男孩》。唯一不同之處在於《仙人掌女孩》主角是14歲的艾玟,一位失去雙臂的先天性缺陷女孩是如何面對新學校與新同學呢?

閱讀《仙人掌女孩》過程中,有詼諧,有風趣,也有一些苦澀,總會讓我聯想到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中聾啞人士與唐氏兒的橋段,以及 《非常律師禹英禑》的自閉症律師。除了同理與尊重外,其實也傳遞一種友情的調節是可以稀釋某些遺憾與傷痛,陪伴是可以拉近原本孤獨的人,形成一種共同意識與力量,以強化自己的內在。尤其是艾玟從列下「20個沒有手臂的優點」,再到「20個沒有手臂的缺點」,最後「沒有手臂的生存之道」,可以看見艾玟這個角色的信念轉化與友誼的滋養,著實令人動容。

此外,艾玟養父母不同於「直升機父母」的教養觀念,而是選擇相信:「只要雙腳勤快一點,一切都不是問題!」因此,培養艾玟獨立自處的生活能力,同時也給予她獨特的幽默風趣,透過撰寫網誌梳理自己的想法,寫出了特殊族群的差異與需求。故事裡,不僅清楚呈現身心障礙者生活中裡的挑戰,同時也可以看見特殊孩子,包含沒有雙手的艾玟、患有妥瑞氏症的康諾、因外表肥胖而備受排擠的錫安,內心不安的擺盪,複雜的感受起伏。

無論是看得見的身體差異、看不見的疾病或是外貌的種種歧視,對於當事者都是一種傷害。所謂的尊重差異並非口號,而是應該行動實踐,那就從閱讀開始,擁有同理與善良的心,進而學習如何與特殊族群相處,尤其是學校有很多共融教室,更是需要《仙人掌女孩》這類的文本不斷提醒我們得懂得聆聽特殊族群的內在聲音。


青春藏書閣--《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

青少年小說推薦《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

如果能像老鷹展翅恣意翱翔,就可以俯瞰世界。

如果能獨自駕駛著帕加尼,就可以品嘗頂級跑車的滋味。

但是山羊呢?山羊有甚麼優點?難道它只不過是「一無是處」的動物?

《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書中主角張家豪是一個六年級孩子,身上總是背負著「一無是處」的標籤,無論是來自老師或是父母。

所謂「一無是處」就像我們以為的山羊一樣,那不僅是一個「固著的念頭」,也只是一個「有框架的觀點」,但這並不是「事實」。當我們開始在故事情節中糾結時,其實就是張家豪的內心感受,幸運的是張家豪有個不說教的外公以及兩位同心的好朋友。外公的形象是一個智慧老人的象徵,因為與角色拉出一段距離,可以更客觀的與角色對話,而同儕間的真摯互動,讓我們更清楚看見孩子的本質。

閱讀《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的過程,讓我想到《情感學習》的「伊凡的勇敢」,對於故事與兒童日後的實踐性之間的關係: 「在閱讀和聆聽故事時經歷種種情緒,也提供了日後能夠回憶的實踐性知識。由於許多兒童讀物會被多次閱讀(或朗讀),這種實踐性知識也會隨著重複而增。」

山羊並不是一無是處,而是需要有理解它個性的人,適當的對話與引導之下,山羊能成為山霸主,也能解救老鷹的好幫手。藉由故事的閱讀,我相信孩子自然有所投射,即使是平凡魯蛇也能變身高級跑車,可以從故事裡找回自信,在現實找到自己的天賦,重拾做夢的自由與勇氣。

《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親子天下

~~~現貨供應中~~

#青春藏書閣

#童年回憶

#攜手共創首部成長小說

#台灣原創青少年小說


青春藏書閣---青少年文學《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

對於莊子相當陌生,可能中學時期比較熟悉,背了一些成語,只是走出校門後,也隨之歸還給老師了。

直到閱讀了《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是資深文學家徐國能所創作的成長小說。藉由主角的遭遇與心境,搭配虛實交錯的奇幻場景,有了投射的心境外,也能對莊子的人生智慧有所感觸。

《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這本書化用了幾個莊子寓言,在故事中帶入莊子的智慧,讓讀者有機會重新看待成長中最容易遇到的課題,諸如:和別人比較、想要證明自己、想要符合他人期待、是非善惡、美醜好壞等,藉由他充滿哲思的觀點,提供我們另類的想法。

對於青春孩子而言,親子的衝突與緊湊的學習如同一條泥濘的河流,足以讓青春孩子殘留心中的自信陡然消失殆盡。而書中「莊老師」適時出現,藉由寓言故事與真誠對話,陪伴著孤獨孩子去面對成長的現實,極巧妙的轉換青春孩子的信念,像是烏黑泥濘河上出現了閃爍的微光,給予了指引與溫暖。

《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的故事裡交織著自由與規範,傷痕與撫慰,想像與現實,靜謐與哲思,每一篇都令人低迴不已。此外,書中不只是凸顯成長的艱難,而是在在提醒我們得掌握每個微小的對話契機,逐一打磨掉灰暗的念頭,方能重拾自我價值。

《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聯經出版


新書推薦--《替補的王牌》




繼《空烏》後,#盧建彰 導演新作《替補的王牌》也會是我推薦給學生暑假閱讀書單的文本之一。

「You walk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and you should keep going.」

「你不是替補,你是替補的王牌,跟棒球比賽一樣,就算是替補上來,你也會是王牌......。」

一直都很喜歡咖啡豆音樂家系列的莫札特,磨豆的那一刻就能聞到淡淡的花香,當水緩緩挹注於咖啡粉中,交織而成香氣更顯獨特,啜飲咖啡時,一股濃濃的柑橘味、果香味蔓延開來,令人著迷。《替補的王牌》彷彿是莫札特有著獨特咖啡香氣,醞釀出一種濃濃的在地人情關懷,讓人捧著書就難以停止,也許是書中的氛圍讓人有種強烈的既視感,所發生的事件應該都是處於台灣的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然而盧導的文字裡有著細膩的觀察與體會,字字都裝填上誠心的召喚,提醒著我們得配戴著不同的眼鏡,包含社會正義、文化保護、性別框架、家庭暴力等,讓我們得以站在不同的觀點理解生活的日常,從中找到一些思考縫隙。另外,生動描述的影像敘事方式,恍如一部社會寫實的紙上電影,人物與場景躍然於紙上,帶給讀者顫動心弦的閱讀感受。

一樁命案只是讓我們看到浮沉於海面上的冰山,但此書的重點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事物,而是提醒我們可以如何看冰山下所看不見的事物,尤其是故事最後的收尾,原本以為是個悲劇,一個轉折讓故事後座力十足。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只是我們得有意識的觀看與挖掘真相,才得以理解世界裡的「好意」有可能匯聚起來形成一種經過裁剪的「假象」,進而成為我們找尋真相的絆腳石。

如果有機會,真的會想邀請盧導跟孩子們聊聊這個故事,是如何運用故事的力量貼近社會脈動,以及如何相信自己的力量,感動推薦!

《替補的王牌》,#時報出版

(作者/導演  盧建彰)

新書推薦《開著校車去流浪》

唯有和過去連結,我們才能真正接納自己

「流浪」儼然是一種人生的壯遊,得以開眼界的冒險旅程。「旅程」是許多故事裡的意象,帶著找尋、成長、療癒與諒解,具體的一趟旅途,卻匯聚著許多抽象情感,而《開著校車去流浪》就是以「旅程」為故事主軸,只是故事中的父女檔並非從家出發去冒險,而是展開找尋曾有過的家與家人的美好記憶的返家之旅。

《馬克的完美計畫》中,對於癌症復發的馬克處於夢想與治療之間的糾結,作者選擇以細膩真誠的方式描述那種憤怒、無奈、沮喪的情緒,讓讀者也陷入一種何謂生命的大哉問,甚至為馬克的處境忍不住眼眶泛淚。這本《開著校車去流浪》也有著相同的魔力。

故事中的羅迪歐五年前失去了妻子和女兒,郊狼失去了媽媽和姊妹,他們的心靈千瘡百孔,決定遠離家鄉和深沉的哀慟。五年來,這對父女以舊校車為家,浪跡天涯。羅迪歐與郊狼不以父女相稱,只因呼喊著「爸爸」或「女兒」,往事就像流竄於記憶深處的滾燙岩漿,總是刺痛著彼此的心。

一通電話提醒了郊狼那個曾經擁有過的記憶寶盒,就埋藏在以前那個家附近的公園裡。作者啟動12歲郊狼返家祕密計畫,安排不同旅人的加入,如同故事裡這群旅人所呈現的音樂合奏片段,來自不同地方,有著各自豐富的生命故事,盡力讓美好的音符飄盪於彼此心中,得以讓每個人都能凝視著自己的悲歡離合。

「希望是停車場的菸屁股,只要看得夠仔細,總是找得到。」

「我們非獨自承受一切,孤單一個人太可怕了,得學習吶喊祕密。」

原來郊狼的內心彷彿就像故事最後的那一座公園,早已被許多挖土機輾壓挖掘到凌亂不堪,遍體鱗傷,而羅迪歐,也就是郊狼的父親的心彷彿遭受蛀蝕,像極了忘記採收的芒果,早已被像蟲子般的悲痛與孤寂深掘其中,看似完美,內心早已毀損。

幸運的是,那個記憶寶盒是他們的珍貴寶藏,稀釋了他們負面情緒,同時也找到彼此的暖意。

我們都以為只要著眼於未來,即可放下過去,無論是美好的回憶或是苦痛的逝去。然而,我們卻忘記唯有和過去連結,我們才能真正接納自己,珍愛自己。如同此書一直提醒我們的是最棒的道別不是直接丟棄過往,而是不斷回顧自己的故事,深信自己不是孤單的。作者所設定的角色與事件,都是具備高度戲劇張力,精心雕琢成這一個令人感動又感傷的故事。

《開著校車去流浪》,#未來出版

《馬克的完美計畫》,#小天下出版

(作者/丹.哥邁哈特)

#青春藏書閣推薦書單

#適讀年齡11歲以上

#感動推薦

#現貨供應



新書推薦--停課裡的餐桌時光



曾有媽媽和我分享著,買了《大野狼的餐桌》後,孩子很喜歡看裡面的故事之外,更愛動手做;也有小讀者跟我說最愛《大野狼的餐桌》裡的香蒜蛋花湯,是餐桌上必備的湯品,只要有熱熱的湯,甚麼煩惱都不見了。

晨熹社闆娘Sylvie在《書店家之味》自序中提到:「看著孩子飽食滿足的笑靨,我想記下來,這每一個在我的家發生的幸福片刻,那裡頭交織著我們家幾個世代對彼此的關愛和念想,我想寫下來,作為我給他們最深最真切的感謝。」

這兩本書總讓我想到《野獸國》那個召喚阿奇從野獸國回家的溫熱晚飯,是親子間無言的修復過程,總能讓家人記住那個好滋味與美好的情感關係。

每個家庭應該都要每天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無關乎廚藝好壞,而是一起準備,一起享用,一起聊天,因此我認為所謂家之味不單只是桌上的菜餚,而是屬於每個家庭的料理風味與氛圍。尤其是疫情嚴峻這段時間,燉煮了一鍋冬瓜蛤蠣湯給自己,謝謝自己如此努力受護自己與家人的身心靈。

記得~~各位媽媽們,一定要先好好照顧自己喔!加油!

《大野狼的餐桌:不吃小紅帽、款待三隻小豬……31道美食翻轉經典童話,做料理、聽思辨故事,餐桌的公民素養課》,#小麥田

(作者:陶樂蒂)

《書店家之味:闆娘的親子繪本料理》,#KIDO親子時堂

(作者:晨熹社闆娘Sylvie)

~~現貨供應中~~~


青春藏書閣--讀《對岸》與《月光下的擁抱》



為何和大人們與孩子們聊聊青少年小說?因為那是一種可以探究青春課題、情感練習的媒介。

自從接觸到青少年小說這樣的文類後,自己真的很喜歡,相較於繪本,更愛小說裡的各式各樣的青少年、事件、背景與反應,輕易的讓人有所觸動。於是,小書店架構不同方式的橋樑,讓讀者和青少年小說得以相遇,例如青春藏書閣線上聊書會就是如此。當收到讀者這樣的回饋時,滿是溫暖。

「青少年小說真的太吸引人了,一本本一遍遍都是能量的來源,覺得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有安頓心靈的良方,才能在教養之中取得平衡,每次聊書會結束,都會讓我更有動力和想法去面對不單止於教育上,還有更多生活中可以實踐的事。」

除了大人能獲得能量外,其實小讀者們亦然如此。

自己很喜歡內心黑暗與衝突的青少年小說,孩子們也可以看見現實世界的一切,例如善惡、暴力、階級與貧窮。在適當的時機點與這些議題相遇,如同施打疫苗得以有方法保護自己,理解世界的多元樣貌。

而最近閱讀到《對岸》與《月光下的擁抱》這兩本書則有一些共同點。

首先,角色設定以弱勢孩子為主角,讓讀者看見主角對環境的價值觀,如《對岸》裡領取社會福利金維生的少女樹希與不擅言詞而學習落後的混血男孩亞伯;《月光下的擁抱》則是更罕見地以思覺失調症少男少女為主角,闡述壓力創傷後孩子的生存樣貌。

其次,都有提及孩子身邊複雜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例如《對岸》考入名校中學後卻因故轉入公立中學的少年和真與父親的衝突;《月光下的擁抱》裡的校園言語肢體霸凌,或是惡師掌握學生秘密後的情緒勒索。

最後,是讓人帶有希望的處理方式--都有一個願意為孩子撐出安全空間的好大人。如同親人朋友般的相處方式,更重要的是無批判否決,無價值判斷,願意陪伴躲藏在昏暗邊緣角落的孩子,無論多麼的迷惘內疚,這些大人都預備溫暖的雙手隨時拉這些孩子一把。例如《對岸》裡的「容身咖啡館」老闆與《月光下的擁抱》貝爾菲爾德社區的艾德。

這兩本書的作者以誠實的敘說著受傷的年少靈魂的傷痕故事,既赤裸又震撼,不僅重擊我們的慣性思緒,同時也讓我們看見生命裡寶貴的人性價值,以及燦亮的向善力量。此刻也告訴自己說,期待自己也能成為真誠陪伴孩子的好大人。

《對岸》,#三民出版

《月光下的擁抱》,#小麥田出版

~~現貨供應中~~

●同場加映:

小店主讀《泡泡紙男孩》《等星星發亮的男孩》--菲力厄爾眼中的魯蛇男孩】https://reurl.cc/moZZZG

#青春藏書閣

#青少年小說

#情感學習

#理解世界


青春藏書閣--讀《星期五的書店:夏天與汽水》通往溫暖盛夏的那道門



《星期五的書店:夏天與汽水》延續上一集《星期五的書店》敘說著書店、人與書彼此相遇的動人故事。當我讀到最後幾頁的這段話時,猶如一陣風驅離了內心那朵烏雲:

「這間小小的書店,在受到書本、回憶與夥伴守護的同時,也致力於守護他人。因人類的可怕、殘酷和卑劣飽受攻擊、身心俱創的三人,透過連結眼前顧客和書本的工作,內心一點一滴地獲得療癒。我能想像這過程的艱辛。

――我們活下來了,在這塊土地,在這間店,拚死命地,活下來了。」

人生難免有著許許多多的苦痛與傷痕,蠶食著自己的心思,以為時間是神奇的利刃,會俐落的將情緒荊棘剷除,而真相是內心依然潛藏著負面情緒的殘根,等待萌芽的契機,再一次擾動我們的心。

有時,與書相遇也是一種讓自己平靜的方式。翻開書籍,進入故事之中,總能映照到內心的幽暗,讓我們得以直視心中的洞,嘗試將心的洞補起來。無論何時,無論是哪一本書籍,只要願意閱讀,就能有機會打開神秘的潘朵拉盒子,將文字幻化為無形力量,獲取自己所需的養分。閱讀就是如此的美妙與神奇,即使洞不會從此消失不見,但一定可以縮小一些。《星期五的書店:夏天與汽水》由四個短篇故事所勾勒出讀者與書店的情誼,同時也完美處理了上一集所留下來的伏筆,明白角色背後的人設故事後,對於書店的存在,閱讀的美妙別有一番觸動。

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故事最後流浪貓的故事,以《夏之門》貓咪佩特的重要特質作為貫穿。佩特每到冬天,就會開始尋找一扇通往盛夏的門,以此作為暗喻。暗示著自我覺察是一門人生學問,尤其是此時此刻,生活瞬息萬變的步調中,覺察自己的感受就像是一把通往內在暗黑神秘世界的鑰匙,打開門扉後,才能真正梳理掩藏在內心的秘密與真相,也許充盈著冷冽的寒風,仍得奮力向前邁進,終究會找到通往溫暖盛夏的那道門。

如同故事中原本熱情爛漫的店長槙乃,獨自承受八年來失去好友的苦痛,彷彿暗潮般一波波襲擊而來,而《夏之門》的希望意象稀釋了他以往的沉痛與孤寂,領悟到「打開門向前走不等於拋下那些已經不在的人」的道理後,得以重拾希望,而這句話同時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觸動了內心的開關,淚珠立即盈眶。

於是決定再來讀一次《夏之門》。

《星期五的書店:夏天與汽水》,#獨步文化

/作者: 名取佐和子/

《星期五的書店》推薦文:https://reurl.cc/n11878

現貨供應中~~

#青春藏書閣

#書店主題

#封面真美


《男孩、彩虹鳥與棺材匠》---重拾溫暖與閃亮的希望

生與死總在一線之間,對比的調性恍如一杯顏色分明的絢麗飲料,層層鮮明,好惡分明,如同擁有童話風采的亞羅鎮與死亡墓園的對比。而《男孩、彩虹鳥與棺材匠》另闢蹊徑鑿刻了生與死的瑰麗肌理,讓我們看見黑暗的內心波濤幻化為溫暖閃亮的漣漪。

書中以「火車的最後一站」與「天涯海角的落腳處」描述亞羅拉鎮,文字折射出棺材匠阿貝托的孤寂邊緣的心靈。原來在阿貝托的內在土壤裡,依然潛藏著頓失親人悲痛的殘根,只要一個風吹草動,悲痛將會冒出新芽。另一方面,男孩迪多看似平靜無痕的生活,早已充斥著暴力與逃脫,母親的死亡與飢餓隨之而來,輾轉難安的心形成千瘡百孔的礁石,隨時都會崩毀。

喪親之痛讓阿貝托與迪多原本兩個平行的人生,深刻明白頓失依靠和悲痛纏身的困窘,孤寂的鞭笞如同飢餓的野獸緊咬著不放,那種交相攻心的糾結所形成的傷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深刻體驗。藉由暖呼呼的湯粥抵擋著情感的波濤,甜吱吱的點心融化了冷漠失望的暗潮,笑盈盈的睡前故事讓彼此浮沉的心有了安定停泊的港口,於是跨越血緣的情誼恍若冷冽房屋中所點燃的燭火,華麗轉身為耀眼奪目的水晶,點亮了墓園旁昏暗的老屋,召喚內在角落裡的溫情與慷慨。一老一少相互療傷,彼此取暖,默默鬆動內心枷鎖,終究願意相信久違的希望。

故事裡緊湊細膩的描繪,巧妙融合床邊故事,編織一種見微知著,感人肺腑的臨場感,透過周圍配角的小動作牽繫起人物的性格轉變。例如老是道人長短的克萊拉,在姐姐蘿拉死後變得沉默寡言;或是麵包店老闆恩佐明白阿貝多的正直為人,毅然決然的選擇協助阿貝多。此外,故事裡充滿了許多線索與小物件,等待讀者逐一拼湊事情的真相,例如鎮長所期待的稀有精緻,昂貴豪華的黃金棺木,恩佐的大草莓派、木頭玩具以及彩虹鳥的出現,給予阿貝多與迪多生存的燃料,大力燃起兩人邁向未知的勇氣。

有時候生命中的難題好似一針一針反覆縫在同一個結上,會形成一波波巨大的漩渦,阻斷了去路,而時間是神奇的魔法,內心的荊棘就在歲月流淌間被搗碎。於是唯有等待漩渦再度成為靜謐的海面,等待皎潔月光照亮新路,等待掙脫一成不變的窠臼,如同《男孩、彩虹鳥與棺材匠》最後阿貝托與迪多決定遠離熟悉的亞羅拉鎮,脫離陸地,走入海洋,得以重拾溫暖與閃亮。

《男孩、彩虹鳥與棺材匠》,#小麥田出版


#暖心推薦

#生死議題

#兒童故事

#適讀年齡中年級以上

#讀寫塗鴉班共讀書


《深海的女兒》-再現鸚鵡螺號奇幻漫遊


以往總是在海面上旁敲側擊海洋的樣貌,像是《海底兩萬里》經典之作就是讓我認識海洋的第一步。而這兩年開始學習潛水,總算能以不同視角探索海洋世界,例如墾丁、小琉球或是北海岸。原來,海中360度的視野是如此動人。

而在雷克萊爾頓新作品《深海的女兒》中,不僅以《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作為延伸題材,更結合冒險任務、身世之謎、生態與科技間的糾結等議題,雜揉成一本值得反覆咀嚼的奇幻故事。

~~~~~~~~~~~~~~~~~~~~~~~~~~~~~

當自潛置身於光影斑斕的海水中,首當其衝的是視覺震撼敲擊著我的感官與認知。海底20米下是如此靜默與孤寂,牽引出內在的騷亂動盪,而海洋總是溫柔的聆聽著、撫慰著,也回應著我們受傷的心靈。如同《深海的女兒》中,痛失家人與朋友的安娜,內心的痛楚就在時間的齒輪裡慢條斯理的無情輾壓著。

廣袤的海洋抵擋著安娜情感的波濤,療癒了她的心靈;在深海中找到家族的秘密,卻也發現原以為兄妹關係是無比堅定的鐵板,竟在不知不覺中鏽跡斑駁。而一幕幕的情節淬鍊出自然與科學、現代與經典、個人與團隊、共融與對立、同理與復仇、人類與海洋的彼此對話與思辨。即使深邃的海洋中看不見陽光,安娜仍在自我與團隊的協助下,得以在海洋瑰麗的景致中,聆聽海洋生物、鸚鵡螺號、自己內心的聲音,宛如管風琴輕盈的琴聲,輕輕柔柔的提醒,流淌到每個人心裡,轉化成一道微光,讓我們和安娜一樣更有力量探索生命的新方向。

此書之所以能如此引人入勝,在於其迷人精彩又難以置信的創意細節,宛如一場嘉年華會,處處有煙火綻放,熱鬧非凡,絕無冷場。現在,讓我們一起隨著雷克.萊爾頓的妙筆引領,在鸚鵡螺號上和安娜勇敢對抗邪惡勢力,願意為了更有正義感,更有愛的世界奮力而戰。

《深海的女兒》,#遠流出版

現貨供應中

#奇幻小說

#雷克萊爾頓

#海底兩萬里

#海洋奇幻

#生態議題

#鸚鵡螺號


青春藏書閣---《我是比比比利》

#閱讀青少年小說   #成長小說  #青春期衝突 #自我認同

#青少年小說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的文類,包含自我認同、人際關係、自然議題、歷史反思等,種類多元。畢竟青春期蛻變時間也不過才幾年時間(10歲~16歲),問題與衝擊卻是百百款。

而《我是比比比利》又何亮點呢?

亮點1:給予孩子敢作夢的勇氣與態度

比利其實很害怕上台講話,只要一上台成為眾人焦點後,他自然地就會開始口吃,他的開場白會是:「我是比、比、比、比利」。比利的夢想更是令人意想不到---想成為「脫口秀喜劇演員」。

如果是多數家長內心開始有著小劇場:「好好讀書就好,別想太多。」「當個脫口秀演員可以做甚麼呢?」(....還有很多很多os,大家可以自己接寫。)然而,比利的外婆以及一群好朋友,就這樣鼓勵著他,無聲地陪伴著他,讓他勇於作夢,羅列出具體行動來完成。

亮點2:每個人都需要幫助

韓劇《少年法庭》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齣劇,震撼於劇情是改編自真實事件,更心疼這些看似光鮮亮麗孩子背後的黑暗。《我是比比比利》中,比利在外婆溫暖的陪伴,語言治療師的敞開,持續扭轉對自我的概念。而比利同時也像漣漪一樣,將正向能量逐漸地往外延伸,例如總是欺負比利的莫爾。

亮點3:智者外婆與老師的牽引

祖孫情是此書令人動人的部分,比利更將這份祖孫情轉移至其他長者,而奧修老師的智慧得以讓孩子們聽見其他人的聲音。例如奧修老師曾請孩子們帶一樣東西來課堂上,讓大家分享著每個人的故事,又何以大家會成為現在的樣子。

這一段是我自己相當喜歡的部分,真是有溫度的課程設計,又能聆聽到彼此的故事,而自己也曾在讀寫課程中加入這樣的個人故事元素,無論是效果或是貼近孩子內在都有著很好的效果。

如果更多學校的導師課程或是語文課程這樣上該有多好呢!

亮點4: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

過程中,比利總會具體列出自我了解的清單,其中我們都可清楚看見比利內在的演變過程。例如從一開始是「如何隱藏自我的清單」,一直到最後「之所以成為我的所有事物清單」所暗示出的自我接納。因為比利真正開始明白自己是誰,自己所說的話是如此的重要。

儘管無奈與糾結貫穿此本小說《我是比比比利》,然而書中的祖孫情、老師的引領、同儕的支持與夢想的追求,稀釋了口吃與霸凌所帶來的自卑與苦痛,很多畫面總有著強烈的既視感,似乎提醒著我們得時時刻刻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總有一天也能夠像比利一樣勇敢的追隨夢想。

《我是比比比利》,#親子天下

現貨供應中!

▎延伸閱讀---

小說《我只想好好說話》,博識出版

繪本《我說話像河流》,拾光

繪本《山下同學不說話》,步步

非虛構《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遠流


讀懂青春的糾結與孤寂

---《下雨天不上學》

讀懂青春的糾結與孤寂

學校是孩子社會化的途徑,也是快樂學習的天堂,只是對於某些孩子而言,或許會是一個沒有外援的無底深淵,無關乎成績好與壞。

單看《下雨天不上學》封面,的確是青春期孩子所偏好的設計,人物有著和漫畫一樣的修長身形,整體圖像呈現很日本漫畫的味道。前後翻了幾頁,意外發現真的是值得一看,在完整閱讀完後,更是推薦。只因這本小說值得為你的孩子而讀,讀懂青春孩子的糾結與孤寂;而孩子可為自己與異温層而讀,換位思考以讀懂躲藏暗處同學們的內心小劇場,藉此理解彼此的成長困境。

書中收錄六篇短篇小說,鉅細靡遺地刻劃六位中學女孩的幽微情感,如霸凌、學習無助感、網路世代的認同危機、恐懼上學與憂鬱等現實困境,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線,最終仍回到起始點,似乎暗示著,如果都沒作任何改變,孩子終究無法脫離內在的糾結泥沼。此書彷彿使用近距離的鏡頭,以文字協助讓讀者更貼近書中主角的學校與生活環境,就在這狹隘的「兩點一線」生活圈裡,讀者可以看見陳述這些主角內心的不安,不以說教或批判的角度娓娓道來這些真實存在過的故事,或許也是讀者正在發生的故事。

青春期應是大膽探索自我,自由學習的時期,漾著縷縷青春漣漪,擴展到不同生活層面才是。令人疼惜的是,校園考試、同儕關係與家庭期望的現實之中,讓這群孩子非常在乎他人看法,卻又無所適從,尚未長出自己的內在力量時,早已如輕巧的蒲公英總是讓風隨意吹拂著,無論是和煦的風還是狂暴的風。

書中這六位對校園生活感到恐懼與排斥的年輕靈魂,自我概念是極端的低落,這是書中許多黑暗情節的主要癥結,如封面中的女孩們,及膝裙的不同長度意味著女孩兒們的階級,封底所呈現的是幾個裙子較短的女孩,呈現孩子處於情緒陰沉的幽谷中,而那下雨景象也隱喻孩子的內心,最後也許有彩虹的出現。

我想,只要有人願意陪著青春孩子走出這一段孤寂,那麼也將會確保孩子身旁是會有彩虹出現的。

★《下雨天不上學》,博識出版。

★主題:霸凌、自我認同、拒絕上學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青少年小說推薦--《奇蹟機器狗

最近讀了好幾本很棒的小說,看著看著眼眶會泛紅,有親情也有跨物種的情感,也有會讓人緊張萬分的,尤其是看到壞人以各種方式欺壓好人(或小孩的),而《奇蹟機器狗》就是其中之一。


⭐️科技未來預言的反烏托邦文學⭐️


以13歲自閉症的科技天才女孩設計科技狗黛拉為故事的起點,藉此描繪出科技發展與人性本質的對比,貧富差距的探究,科技快速變遷下所產生滿山滿谷的電子垃圾。看似故事背景是發生在未來世代,但卻有著強烈的既視感,可說是一種預言,更是一個提醒。


⭐️利益與正義的探討⭐️


階級的貧富差距是此書相當重要的脈絡。失去母親的兄妹倆不僅失去親情的防護,也因為看見大人自私的行為,逐漸流失了對於大人的信賴,選擇成為街頭流浪者。


再加上,邪惡的護衛犬集團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惜任何代價,甚至傷害他人的生命安全。更令人氣憤的是還有官商勾結的橋段,弱勢者所遭受到的委屈,頓時加乘了好幾倍,成功牽引出我們讀者內在的憤憤不平。


於是,故事中開展出階級與財富的正義之戰,兄妹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小博大與團隊合作的精神是令人感動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原本為了獎金前來緝捕兄妹倆的陌生人,因為朋友的一句話而被勸退,捨棄了金錢,選擇了正義與友誼,也就是這一幕讓我眼眶泛紅的。(各位讀者一定要去找書來看呀!)


⭐️打鬥畫面臨場感十足,非常過癮⭐️


以小搏動的精神該如何呈現呢?由於文字描述上充滿著鮮明的節奏,不拖泥帶水,因此看著機器狗黛拉與護衛犬集團的大型護衛犬彼此打鬥的場景。作者時而選擇聚焦放大在黛拉受傷的部位,時而選擇俯瞰著彼此追逐的大場面,像極了正在觀賞著《玩命關頭》這類追逐場面,角色們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著我們的緊張與不安。


⭐️奇蹟是源自親情與友誼⭐️


《奇蹟機器狗》一開始的奇蹟的確是來自於科技,只是當闔上書頁後,驚覺奇蹟不再只是科技,也不再只是那些強大的零件與程式碼,而是我們的日常--親情與友誼。或許當我們盯著手機時,也別忘記抬起頭來和我們身旁的家人與朋友說說話。這些情感與對話猶如洶湧波濤的海浪,不僅會捲走了我們的不安與憂鬱,也會留下滿滿溫暖與勇氣的。


《奇蹟機器狗》,小麥田

現貨供應中~~~~


#反烏托邦

#科技未來

#科技與正義

#人與科技的關係 

消暑清涼閱讀處方---青少年小說《搶救野鳥的夏天》


倘若更多大人可以讀懂孩子的行為,我們的孩子也許可以更快樂一點,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搶救野鳥的夏天》中所描述12歲拿里的故事即可給我們一些省思。

拿里的父母是典型忙碌的工作者,總是為拿里無法如入群體而擔心不已,因為每張成績單上都這樣寫:「拿里需要在課堂上多參與。」於是鼓勵他去參加暑期夏令營,期待能建立所謂正常的社會友誼連結。只是對於拿里而言,面對一大群陌生同學,進行無趣的課程活動時,他內在的恐懼像顆早熟的果實,依舊青澀的直直落在稚嫩的心中,心情更像是風中翻動的衣服持續躁動著。

拿里只想遠離按表操課的型式,於是選擇到營區邊的毀壞教堂,真切與外界自然接觸,與自我獨處。在時間挪移的悠然之中,展開對萬物的好奇,同時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塊野鳥棲息的祕密基地,也是財團即將重新開發的地方。

整個暑假的天空也感染到拿里的努力似的燦亮起來了。拿里在崩毀的廢棄地裡,不斷的勞動著,持續為野鳥建造起護城河,即使焦慮依然如洪水般侵漫。不知從何而來的焦慮與孤獨,就像是一把利刃,割不斷又持續撕裂著那屬於青春的傷痕,那是成長的疼痛感。幸運的是,拿里在獨處之中,在自然生態中,找到了安頓與接納自我的方法。

陽光下那一波波工作的疲憊身影,逐漸褪去拿里的自卑與孤獨,取而代之的是粲然一笑的面容。護城河協助過境的野鳥得以安然降落,同時也讓拿里挖掘深層內在,揭露所謂的「正常」也不過是一張脆弱短暫的遮雨棚罷了。故事一直重複不停挖掘護城河的畫面,事實上也是拿里正在挖掘自己的內在渴望,具象與抽象之間彼此呼應著。

拿里的自我征戰過程如同整理棲息地,從一開始如爛泥,如廢墟一般的凌亂不堪,最後有著嶄新的樣貌,那是重生的必經歷程。所謂重生也不是將舊有的偋棄,而是如書中一直反覆的「萬物過去都是別的東西,未來也會成為別的東西。」這樣的意象牽動著拿里的情感變化,相信也能觸動到讀者深層的夢想藍圖。

《搶救野鳥的夏天》,小麥田

---現貨供應----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彼得和他的寶貝》作者新作

#生態書寫

#啟蒙成長

#暑假生活

#何謂正常


消暑解渴清涼處方---青少年小說《奇異男孩》///



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文稿《奇異男孩》時,知道其原書名《Pony》,手上的英文版還沒讀完,就已有中文版,翻譯速度之快,可見全球銷售千萬冊銷量的事實得以加快《奇異男孩》上市速度。

閱讀過程裡,一直覺得這一本應該會是現代孩子眼中的經典,結合奇幻、歷史、冒險等元素,有著懸疑刺激的推理,也有著動人情誼的延伸。

此外書中場景的細膩描繪,無論是密林、沼澤、峽谷、懸崖,藉由文字的魅力,將場景立體刻劃在想像裡。而這些場景是有意義的,背後是象徵意涵的。例如男孩決定穿越密林,密林意味著其成長糾結必經之路;沼澤則是歷史傷痕所遺留,尚未痊癒的疤痕。

另一個亮點是鬼的設定,剛開始以為是孩子的想像朋友,隨著劇情的推演,逐一推開閱讀迷霧。原來《奇異男孩》裡的鬼意味著日常裡的平凡點滴所造成的強大蝴蝶效應的最佳佐證,一個生命總會成為另一個生命的光,彼此影響著!

總之,我喜歡這個鬼故事!

於是,為此書書寫以下的推薦小語:

這是一本大小讀者都會喜歡的鬼故事,雖沒有詭譎可怕的情節,卻處處充盈著愛的力量。書中以鮮明的歷史傷痕為脈絡,讓愛慢慢暈渲烘染,細膩呵護著歷史上的疤痕,並牽引出讀者生命裡的親情共感,也傳遞了生命裡最美麗的禮物就是愛與善良。

《奇異男孩》,親子天下

(《奇蹟男孩》作者最新作品)

----現貨供應中----

*青少年小說----消暑清涼好書單*

看了保證涼意十足,不傷身!

《搶救野鳥的夏天》,小麥田

《鬼男孩》,幼獅

《借物少女》,博識出版

《第十四道門》,皇冠

《黑暗孤兒院》,小麥田出版

《韓賽爾與格麗特》,大塊出版


兒童故事推薦---《我的媽媽是網紅》



《我的媽媽是網紅》是一本相當接地氣的文學作品。一來是因為篇幅不長,大約100多頁,二來書頁裡安排了一些圖像,提供文字以外不同的想像,例如動態貼文的文字就會以圖像顯示,有一種熟悉感。

此外,還有主題內容更是貼近小學生的好奇。畢竟在這自媒體多元的世代中,成為網紅早已列入中小學生的願望清單之中。只是,當我們一味說教提醒「數位名聲」的重要性時,能有這樣一本輕盈又導入核心的小說,讓生硬真理轉換為有趣故事,再聽聽孩子的想法,或許能牽引孩子看見網紅與科技背後的延伸議題,例如父母使用孩子影像的用權、真實與謊話間的界線、數位名聲的保護、追逐按讚數背後的真相等。

《我的媽媽是網紅》一上架,立即吸引一些中高年級孩子的眼光,原因有待大家討論與關注。

以上是小書店店主的第一線現場輕鬆報導!

《我的媽媽是網紅》,#未來出版

現貨供應中!


新書推薦--青少年小說《將我溫柔裝訂成冊》



隨著時代的快速進化,孩子的身心靈也跟著得適應這光速般的時間之河。無論時代如何改變,即使青春靈魂有時即使在團體之中,就像影子般隱藏在陽光邊緣,有時又得獨自一人面對校園裡的一切,包含歡喜與苦悶。

成長有時就是如此直接,得在時間齒輪裡慢條斯理的輾壓。既無法擺脫壞情緒,就讓閱讀給心靈真正的自由,然後勇敢的微笑前行。

青少年幽微的內在不能等長大之後回頭療癒,需要讓孩子能覺察自己的感受,而打動人心的故事就是一個引領孩子的最佳方式。倘若只使用真實生活案例來討論,容易陷入說教的框架,讓原本的關心美意變了調,孩子寧願自我封閉在內心世界中。

書中六位茫然的孩子有機緣遇上《將我溫柔裝訂成冊》的溫暖圖書館員,彼此書籍與對話中裡找到撫慰與慰藉。

《將我溫柔裝訂成冊》就是一個貼近青少年的作品,提供孩子一些距離與映照,給予溫暖又溫柔的陪伴聲音,讓茫然的青少年能在殘酷孤獨的現實中,看見閱讀所化身的燦亮與希望。

《將我溫柔裝訂成冊》,博識出版

現貨供應中

同作者作品--《下雨天不上學》

-----書中這六位對校園生活感到恐懼與排斥的年輕靈魂,自我概念是極端的低落,這是書中許多黑暗情節的主要癥結,如封面中的女孩們,及膝裙的不同長度意味著女孩兒們的階級,封底所呈現的是幾個裙子較短的女孩,呈現孩子處於情緒陰沉的幽谷中,而那下雨景象也隱喻孩子的內心,最後也許有彩虹的出現。

#成長小說

#療癒小說

#圖書館

#閱讀 #圖書館員


屬於孩子的紙上追劇--《空空如也博物館系列套書》



時空穿越的題材總是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的確是讓孩子愛上紙本書的快速鉤子,成功勾起孩子的閱讀樂趣,尤其是剛接觸中長篇小說的孩子。

《空空如也博物館系列套書》就是屬於橋梁書的閱讀鉤子,讓孩子擁抱閱讀的樂趣,願意真心閱讀,然後才能持續在閱讀旅程中微笑前行,否則若不有趣,就會像是喉嚨裡卡著一根小魚刺似的,孩子一定會感受到不自在呢!

這套書是由兒童文學新作家,同時也是博物館從業人員米家貝創作,她以多年來與文物相處的經驗,將重要文物融入故事中,運用豐富的想像力,獨創的有趣人物,帶讀者穿越時空,回到文物被創作與使用的年代,還原文物的使用場景。讓讀者在趣味故事中,認識文物,引發對歷史的興趣。

在四神湯團隊的細膩與情誼中,以及玉好友們的逗趣與機靈裡,我們得以享受這一場生動的紙上博物館展覽。無論是奇幻場景、情節的遊戲性,以及增添玉的知識等,處處充盈著感性與知性的元素,雜揉了古物珍寶與歷史文明,搭建了博物館的獨特舞台,讓我們飽嘗了一道道豐盛的文化饗宴。

【空空如也博物館系列套書】:夢遊青銅夜宴/尋找睡美人/決戰玉靈幻境(共3冊),#聯經出版

#9歲以上

#有注音

#越時空的古文明探索之旅


自然頌歌的童話小說--《雪地裡的女孩》


老舊的機車一直都是往返家中與書店的代步車,偶爾可以上市場買個菜或是到郵局寄包裹,距離往往不超過2K。前幾天,機車宣告罷工,於是選擇先以腳踏車代步,剛開始還真的挺吃力的,尤其是中午時或是上坡時,晶瑩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地從耳鬢滴落,每滴汗水可說是不停踩踏的結果。


這樣不停踩踏讓我想到好久以前看的《雪地裡的女孩》裡的那對夫婦不停的耕種,不停的編織畫面。


《雪地裡的女孩》是一本具有詩意的森林童話小說,從失去夭折嬰兒的兩夫妻開始說起,以1920年阿拉斯加開墾之時為背景,一整年都在冰天雪地的日子暗示著生活的艱困與耕地荒蕪,同時也藉由雪地景色抒發兩夫妻的憂傷與祕密。


隨著時間的飛逝,彼此的傷痛與裂痕彷彿飄落的雪,不動手清除,雪只會越積越多。這對夫妻選擇各自療傷,一個不停的耕種,一個不停的編織,以為如此可以稀釋失去孩子的痛。事實卻不然,只會讓彼此的孤寂越陷越深,彼此的心越離越遠,卻不自知。讀者只能為他們緊張的關係而擔心。


故事的轉折來自於「雪女孩」出現在兩夫妻的生活之中。雪女孩很像是《沼澤女孩》一樣,都是以荒野為家,對於自然充滿著詩意與崇敬,是純真無邪,也為其他人帶來希望與期盼,當然也像盡辦法尋找另一種和諧的關係,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雪女孩的出現讓兩夫婦重新學習在關係中扶持與撫慰,懂得共享憂傷與責任,雪女孩也找到另一個男孩共組家庭。與雪女孩美妙相遇深深地改變了其他人的人生。


即使《雪地裡的女孩》的結局有著令人遺憾的缺口,沒有如童話裡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故事最後的那個嬰兒意味著對於自然的歌頌,在阿拉斯加的雪地裡,只要願意仍能抱持著希望,生氣蓬勃的意象令我相當著迷!


《雪地裡的女孩》,博識出版




等待著屬於自己的那一顆亮眼的星星-閱讀《星星獵人的午夜任務》


午夜時分有著魅惑人心的氛圍,彷彿在黑暗之中隱藏著祕密,令人感到詭譎與不安。只是有些祕密會被包裹在黑夜之中,也許不去挖掘,真相將會永遠隱藏在黑暗之中,安靜的瑟縮著。


然而,心裡的傷身體總會記得。書中一開始就開始放了一些鉤子,讓讀者開始好奇這對小姊弟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他們的爸媽到底怎麼了,為何小姐弟會居住在寄養家庭之中,而寄養家庭的這些孩子又是擁有怎樣的故事等等,逐漸地將線索攤在讀者面前,等待讀者自己去拼湊與聯想。


故事的轉折出現在這群孩子得開始啟動腳踏車壯遊計畫,得出發至倫敦的格林威治天文臺,才能找回屬於媽媽的那顆燦亮星星,也是小姊弟與媽媽之間的親密連結。無論天空多暗黑,至少仰望天空時,總會找到最燦亮的記憶,溫暖了小姊弟冰寒的心。


故事精采之處,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這一趟壯遊之中,有著友誼的美好、為了朋友的願望,即使遭受到極大的磨難,也是往前邁進。到底這群孩子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一定要找書來看,並且打開書衣,答案就在書衣中。


《星星獵人的午夜任務》的最終是一個美好的結局,讓人讀了有些觸動,尤其是看見社會中的許多善意。但是,現實中仍有許多孩子被家庭暴力與虐待的藤蔓所糾纏著,無能為力的等待著,等待著屬於自己的那一顆亮眼的星星出現,期待能重新擁有愛與被愛的機會!


《星星獵人的午夜任務》,親子天下



#青少年小說

#適讀年齡小五以上

#家庭暴力

#重新擁有愛的力量 顯示較少 

青少年小說-反烏托邦小說《最後一位說書人》

先說結論,我和孩子們決定好這學期讀寫課將以這本反烏托邦小說《最後一位說書人》為共讀文本。

如果《記憶傳承人》的同化社區與美妙歷史記憶曾經讓我們有所感動,那相信這本的集體意識與傳說故事也將會在我們心中產生漣漪,開始思考日常裡的一切是多麼珍貴。

原屬於兩條平行線的近未來科技與口述故事,就在《最後一位說書人》裡揉合成一部動人又感傷的反烏托邦小說。書中精煉的文字、緊湊的情節,以及豐富的傳說故事,巧妙的穿插著故事中主角面對集權同化,記憶消逝的情感變化。

原來,每個人的過往都是動人的故事,是獨特珍貴的文化記憶,如黑暗中的微光,得以感受到彼此暖意,相互扶持,給予故事裡的角色蛻蛹而出的勇氣。


《最後一位說書人》,小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