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的胡思亂想

不知怎的,最近腦海中很容易閃過經典短篇《夏先生的故事》。

夏先生每天總是一直走路,手拿著木杖,揹著小背包,一個人持續走10幾個小時,一個村子又繞過一個村子,彷彿走路就能提供夏先生食糧與生命似的。最有印象的是,當有人想要跟夏先生搭話時,夏先生會以響亮又清晰的口吻,鎮住對方追問的渴望,說著:「讓我靜一靜,別來煩我!」拄著木杖,再繼續向前邁進。

曾有次針對大人的講座裡,提出「孤獨、孤單、獨處、寂寞有何不同?」看似有點雷同的語彙,其中的情感卻是截然不同。

《孤獨的哲學》直搗核心的讓我們思考:「我們真的活在最孤獨的時代嗎?」以不同面向談論現代人的孤獨感,繃緊了聲音告訴人們,大家都得為自己的孤獨負責,才能找到生命的歸屬,展開自我的本質。

然而,即使現在是最孤獨的時代,也別太擔心,只要我們都能好好的生活,好好享受當下。如同《上屋頂,曬月光》每個人都能鑽入自己獨特的靜謐時光,那真正平靜的神祕時刻,彷彿找到最初的自己,原來那個雪白色的自己終究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巨人。

小小孩或是青少年亦然如此。《有人在嗎?》溫柔地提供一個時空,讓我們感到寂寞的時候,想像世界萬物與我們的種種互動與對話,原來萬物都是與自己為伴,賦予了我們廣袤無垠的悠然風景。《蝸牛美美想獨處》以貼近日常的口吻,以蝸牛爬行為意象,內在與外在之間如何不著痕跡的自在轉化,成功地讓我們明白獨處與共享的共處方式。

最終,到底孤獨、孤單、獨處、寂寞有何不同?這個答案仍得讓每個人自己去追尋與探索。無論答案如何,《孤獨》(TOUT SEUL)其實也給了一些指引。《孤獨》是一本讓人直視內在情感的圖像小說,因為未知所以恐懼,因為孤獨所以看得仔細,因為閱讀所以更多包容與自由,300多頁裡的圖像可以窺探自己內在裡的真正孤獨為何物。

非虛構作品《孤獨的哲學》,木馬文化

短篇小說《夏先生的故事》,商周出版

圖像小說《孤獨》,木馬文化

繪本--

《上屋頂,曬月光》,大塊

《有人在嗎?》,大塊

《蝸牛美美想獨處》,小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