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 向 藝 術 永 續 的 創 業 實 踐:

石 碇 螢 火 蟲 復 藝 祭

一、計畫宗旨、目標

        

(一)計畫宗旨

位於石碇北區十八重溪地區沒有支持的產業,以至被惡意棄置垃圾,而近年來螢火蟲公益書屋負責人葉家豪積極推動改善當地環境,並期望引入藝術資源推廣當地文化,而本校擁有豐富的藝術文化資源,若將資源導入該地區將有助於十八重溪社區發展。

        

因此,本計畫透過舉辦《螢火蟲復藝祭》,促進藝術與環境發展相結合,除推動藝術在當地的發展,也強調藝術對社區和環境的積極影響。此外,本計畫更提倡減少對森林資源的消耗,在藝術祭活動中所使用的物品,也積極推動減廢、資源再利用等環保概念;該計畫也鼓勵當地社區居民參與藝術祭活動,以促進社區合作和凝聚力,期望強化居民對於社區的歸屬感,將有助於形成可持續的社區參與模式。

 

同樣地,十八重溪周邊的生態系統是本計畫特別關注的對象,藝術祭中由導覽走讀倡導生態保育及營火蟲復育的重要性,以喚起觀眾對生態平衡的關切,培養自然保育的意識;過去居民於十八重溪的生活及發展還有礦業相關的歷史,透過藝術表演與展覽等方式,展現地方特有的歷史文化,不僅豐富活動內容,也以獨特形式呈現地方文化。該計畫宗旨即融合環境保育、文化傳承、藝術表演和社區參與的基礎上,打造一個具有獨特特色的活動,同時關注當地生態和文化的持續發展。

(二)計畫目標

打造美學餐桌體驗

設計獨具當地特色的美學餐桌,融合藝術和美食,以提供視覺、味覺、嗅覺等多重感官的豐富體驗。

地方創生論壇及工作坊

結合當地人文特色的活動,邀請居民、觀眾參與地方創生論壇與工作坊,以促進社區內外交流,讓更多人認識石碇十八重溪之生態與當地文化元素。

導覽走讀

培養學生實務執行經驗,完成導覽教材和教案,持續培育居民或志工成為導覽人員。

場域永續發展

本計畫與十八重溪社區發展長期合作關係,引入文化和藝術力量,協助社區推動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

二、計劃執行設計與過程


本計畫透過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之「藝術創業研究」課程,及「英雄之旅:藝術跨域學術專題」發現地方的問題並尋找答案。同學在藝術創業研究課程透過三個單元、兩場工作坊,與五場講座學習如何從零開始發展出第一屆屬於石碇的藝術祭。

 

工作坊及講座讓同學與業界知名的創業家、企業家有深度的交流與學習,其中包含亞洲手創展-Pop Up  Asia 製作人陳小麥(陳靜亭)講師、螢火蟲公益書屋負責人葉家豪講師、貝殼放大負責人暨風禾創藝有限公司行銷總監閻芝蓉講師、顏毓賢講師、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老師,以及左腦創意執行長程詩郁講師。課程主題從認識商業模式、學習企劃書撰寫、學習如何講好品牌故事一直到認識 CSR 企業社會責任與案例,在課程中學習並反思如何結合到石碇藝術祭的企劃中。另外在「藝術創業研究」課堂中總共包含三次的石碇藝術祭提案報告,並邀請螢火蟲公益書屋負責人葉家豪進行講評,經過三次的提案報告後,於十八重溪發展出第一屆的《螢火蟲復藝祭》。

藝術創業研究課程將同學分成三個組別,分別是「地方創生組」、「地方行銷組」及「地方展演組」,讓同學們思維從「組別」拓展到「公司」,並透過撰寫提案計畫與上台簡報的形式凸顯地方問題,從中找到解決方法且實踐。同學們透過實際走訪石碇及深入走讀,發現石碇現階段面臨的問題,並發揮藝術管理的專業,結合地方的特色發展出一個量身訂做的藝術祭。在走訪後發現十八重溪地區在礦業蕭條後逐漸被人遺忘,導致原先繁華的地區人口流失問題嚴重,逐漸成為都市與鄉鎮之間的垃圾掩埋場,而螢火蟲公益書屋負責人葉家豪自 2016 年返鄉開始撿垃圾,經過幾年的鍥而不捨,十八重溪大量的垃圾被移除,同時也承租早年文山煤礦的員工宿舍,成立螢火蟲公益書屋提供石碇區孩童的學習場所。


本學期初期提案中,地方展演組將本次主題定為「家」,並結合「英雄之旅:藝術跨域學術專題」課程的同學進行發展「以石碇角度出發的家」作為展演主題,以「家」的概念作為出發點,思考家的精神與連結,同時談論土地、生態重建與復育、在地信仰、信仰連結與母親河等作為思考共鳴引導,其中展演相關的規範包含禁止能源消耗、禁止製造垃圾,以及所有演出的消耗品必須符合永續的概念作為出發。


地方創生組則提出地方創生論壇,邀請書屋負責人葉家豪及其服務於書屋的志工相互對談,引導觀眾對於地方創生與生態復育產生反思和共鳴;另外設計兩場工作坊提供居民與觀眾能深度體驗十八重溪藝術與生態的結合。兩場工作坊分別為藍曬與藥草包製作,透過藍曬製作將十八重溪周圍植物顯影保存;另一場藥草包製作,則是在實地訪查發現十八重溪附近有許多野生藥草,於是訪談當地居民陳朝陽伯伯,得知過去他會在山間採集藥草,因此透過藥草包製作,讓觀眾們認識老祖宗的藥草智慧。


地方行銷組藉由踏查發現當地三才靈芝農場雖有靈芝雞湯作為特色餐點,但單憑一道菜色難以凸顯地方價值,因而發展「美學餐桌」將地方特色食材,結合「螢火蟲」與「煤礦」概念彙整成新食譜,並由「家」的核心概念,延伸出深度體驗的餐飲儀式「微光露食」,體驗螢火蟲的覓食習慣。餐點設計了香菇雞凍用此模擬露水、靈芝雞湯模擬螢火蟲進食時所需要的消化酶,並藉由主持人的引導,讓參與者能身歷其境體驗五感饗宴,最後安排觀眾與居民一同搓湯圓,也象徵石碇在地青年在冬至回到家鄉團聚。

石碇第一屆《螢火蟲復藝祭》

活動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師生前來參加,藉此讓更多師生走入石碇,認識這片純樸又靜謐的都市中繼站體驗五感的深度學美之旅。

活動再由學生擔任的導覽員進行石碇生態的深度走讀,配合英雄之旅課程的展演,將走讀過程有機化,並配合相對應的展演場地,帶入在地信仰、人文特色、歷史故事,使參與者能身歷其境真實地感受。最後,將籌備期間所準備的資料製作成「石碇地方學」,彙整關於自然、人文、生態、產業以及美學等五要素,形成石碇的地方學,探討未來的發展可能性,並將導覽資料及地方學資料交由螢火蟲公益書屋負責人葉家豪,期待未來能透過導覽手冊及地方學,培育在地青年成為石碇代言人,吸引更多觀光量能。 

石碇祈福舞蹈展演 

當歸:聽劇場 

. 回家 

石碇微光繪畫創作展 

三、相關反應與評價

《 揪Join共學155.0 》粉絲專頁評價藝術祭

Facebook

現場觀眾回饋:

觀眾1:「很開心能參與到這場活動,收穫很多,覺得用心滿滿,每個環節都會先解釋或引導,讓我有更多的體驗,像是餐前跟我們說可以先想像味道再去品嚐,讓我獲得很多意料之外的樂趣。這次活動認識石碇這個美麗的地方,從環境、礦工歷史、人文、信仰等等,每個面向因為你們的介紹與表演而生動起來。謝謝Bobo的走讀帶領和團體討論,很輕鬆有趣。也謝謝今天一直主持的同學,還有各項活動的老師同學及工作人員,辛苦了今天真的很好玩,期待未來石碇更多更豐富的發展。

觀眾2:「對說明石碇及魚腥草簡介的部分很有啟發,能夠多進一步認識自然生態及草藥功效,且自己對這方面也很有興趣,未來可透過草藥做草藥包或料理,另外一面也瞭解到在自然生態裡,其實也是我們的良藥。

四、未來計畫發展與規劃方向


回顧本年度第一屆《螢火蟲復藝祭》從籌備、考察、執行至結案,即便過程中有諸多不盡人意,但仍然在于國華老師的帶領下,幫助同學順利完成藝術祭。石碇這個地方,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灰色地帶,在諸多有志之士努力不懈下,從乏人問津到藝術祭的舉辦,過程實質不易。這次的藝術祭從籌備開始就不斷在找尋與在地的連結及創造關係,在過程中螢火蟲書屋負責人葉家豪也默默畫下新的願景,看好未來有機會能夠將 AI、數位、科技結合到十八重溪一帶,更是在今年十月著手準備無人商店。在籌備過程中,我們為台灣好行 795路線公車規劃從深坑老街一路延伸到文山煤礦站(離螢火蟲書屋最近的公車站)再到平溪老街,創造一條結合數位科技 RPG 的沈浸式互動體驗。期待能結合石碇高中的藝術教育課程,固定有藝術培育課程來讓學生與十八重溪螢火蟲書屋駐村藝術家互動,互相激發創作量能。同時負責人葉家豪身為農林專業,可以與駐村藝術家發展蕈菇農創商品或是作品,定期於十八重溪發表,逐漸打通知名度使觀光量能主動流入,期待未來能夠結合新媒體科技、AI 人工智慧、產官學合作等方式,打開石碇與都市與城鄉之間的大門。

無論是地方創生論壇、美學餐桌、生態導覽與展演,還是手作工作坊,每一刻都是獨一無二的感官體驗,一起重溫這段石碇之旅,為五感注入豐沛的生命力。

在石碇這片自然與人文的寶地,學生們除了認真策劃《螢火蟲復藝祭》外,還用心捕捉石碇的每一刻,為這片土地編織一段溫馨的故事!家豪和朝陽伯伯細膩地述說著這片土地的溫度,他們彷彿是石碇歷史的見證者。

走讀活動配合「以家為守」電子導覽手冊提供給觀眾閱讀,除了讓參與者認識石碇十八重溪的地理人文,更期望透過社群媒體或其他數位方式分享導覽內容,可擴大活動或十八重溪的知名度,相較於傳統印刷手冊,電子導覽手冊能減少紙張和印刷成本,符合綠環保的理念。

螢 火 蟲 公 益 書 屋

地址:新北市石碇區十八重溪50號

大眾運輸:至捷運木柵站轉乘795公車至文山煤礦站,再走路約10分鐘即可抵達